现代人不论通勤、工作什至是做家事,都很习惯为自己点播几首音乐作为背景音,不那么孤单的同时,也为生活添上几分趣味。你是否曾经注意过,点进自己创建的歌单,随着旋律的流淌与节奏的推进,总有种瞬间回到年少时光的错觉,仿佛时间从未歌单中流动,一切都是如此熟悉又令人向往?若答案为肯定,那么你并非孤单一人。
在「回忆高峰」发生的事情,真的能记得比较久
科学研究证实,我们对青少年时期到初入社会这段时间的记忆,比人生任何其他时期都要鲜明,心理学家称之为「回忆高峰」尤其是在10到30岁之间,大脑对这段时期的事件有着特殊的记忆亲和力,因为这段期间是人们建立起自我身份认同的黄金时段。
从父母手中一点一滴拿回自我主导权,邂逅在往后伴你余生的重要挚友、第一次的怦然心动与撕心裂肺,还有初出茅庐的种种历练⋯⋯这些在少年时期的初次体验,都将对人格养成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我们的记忆系统也正处于巅峰状态,自然会将此时期的各种印象深深烙印于脑海当中,在成长之路上相伴的音乐也包含在内。
年轻时听的音乐,终将融入我们的骨肉
威斯敏斯特大学的认知神经心理学教授凯瑟琳·洛夫戴花了8年时间研究音乐与记忆的关系,她发现即使是80多岁的老人,听到他们年轻时的音乐,仍会将他们拉回年少轻狂的岁月里,之所以会触发这种感受,不单只有怀旧情结的助力,也是大脑运作推动而成的结果。
音乐记忆之所以如此持久,是因为它们被储存在大脑的「安全区域」,这个区域更具韧性,能更好地抵抗年龄相关的记忆衰退。当我们听到熟悉的歌曲时,大脑的奖赏通路会出现大量活动,释放多巴胺和催产素,产生与吃饭、跳舞等愉快体验相同的生理反应。
更重要的是,音乐在生理上与我们的个人记忆是有所连结的。高中毕业典礼的主题曲,与初恋情人一人带一边耳机听的demo⋯⋯在这些重要时刻出现的音乐,都将成为超越听觉的存在,是情感记忆的一部分。
青春歌单的每一首歌,都是人生故事的一个章节
研究显示,人们选择播放一首歌最常见的原因是「它让我想起某个人」。音乐成为了人际关系的桥梁,当我们听到某首歌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不只是当时的场景,还有那些一起分享音乐的重要他人。
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一再回到生命中的关键时刻,因为这些记忆强化了我们的自我认同。那些青春歌单里的每一首歌,都是我们人生故事的一个章节。
被某首老歌触动,回到学生时代的夏日午后时,不代表对过去有着过度眷恋,而是音乐与大脑共同施展的魔法,将我们与塑造自我的人、事、物重新连结。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许我们都需要偶尔按下播放键,让那些青春歌曲带我们回到最初的美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