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90后、甚至00后,大概率听过一句经典台词:“教练,我想打篮球!”
伴随着那段热血澎湃的旋律,一个红头发的少年背着书包,在铁轨旁的道路口望向远方,背后驶过的是绿色的小电车——江之电。
这个镜头出自上世纪90年代的《灌篮高手》,却跨越了几十年,依旧让人心潮澎湃。于是,镰仓高校前站成了粉丝心中的“圣地”。有人千里迢迢来,只为了在铁轨前模仿樱木花道站一站,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青春里热血的少年。
然而,梦想中的圣地,在现实里却成了另一番模样。
2013年,“圣地巡礼”这个词逐渐在ACG圈子里流行开来。人们不再满足于“云追番”,而是要亲自到动漫取景地走一走。镰仓高校前站因此走红,最初的游客还只是零零散散,带着一点小心翼翼的朝圣心情。
但到了2022年,随着电影《THE FIRST SLAM DUNK》横扫亚洲票房,这里瞬间爆炸。江之电依旧咣当咣当地驶过,只是铁道口已经不再是宁静的小角落,而是被人潮淹没的打卡点:
有人举着长枪短炮死死守着最佳机位;
有新人穿着婚纱,冒着车流风险拍“特别”的结婚照;
有背包客随手丢下饮料瓶,转身就离开;
更有人在找不到厕所时,选择在角落里“解决”。
在动漫迷的眼中,这里是一张青春的门票;在当地居民的眼里,却是生活秩序被打乱的噩梦。
问题的导火索,正是那间“唯一的公共厕所”。
镰仓高校前站本来只是一个无人小站,主要供附近高中生和居民使用,设施简陋。游客蜂拥而至后,厕所自然成了最紧缺的资源。可是,频繁的使用很快让它不堪重负:异物堵塞管道、墙壁被弄脏、甚至有人擅自拔掉插头给手机充电。
铁路公司无奈地宣布关闭。对于游客来说,这意味着“生命线被切断”;但对于附近的铃木医院,却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医院负责人无奈地说:“每周一上班,总能在医院周边发现粪便。即便我们立了告示、拉了绳子,依然有人闯进来。”
更夸张的是,有游客借用厕所后直接换上婚纱,把医院当成化妆间。
于是,居民的抱怨声越来越多,排外情绪也悄然滋生。有人在网络上直言:“都怪那个动漫上映,把我们的生活搅乱了。”
其实,动漫取景地被粉丝追捧,并不新鲜。
京都的岚山、富山县的冰见市,乃至北海道小樽,都因为某部作品而迎来过“巡礼热”。一方面,它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和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小城的承载力却往往被忽视。
镰仓就是典型的例子。
狭窄的街道、有限的垃圾处理能力,加上缺乏足够的公共设施,使得“流量”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就像一个本来只为几十人准备的饭桌,突然挤进上千人,自然乱作一团。
面对乱象,大家开始互相指责:
当地居民觉得是外国游客素质低下;
游客觉得是城市管理不到位;
行政机关推说场地有限,设施难以扩建;
铁路公司则无奈表示“不是我们的职责”。
看似每个人都有理,但问题却越积越深。厕所关闭,野外排泄反而更多;设置广播提醒,却被嫌“噪音刺耳”;加装中文、韩文标识,却被说是“迎合太多”。
有人提出过有趣的建议:
在旁边的公园修建一个“官方拍摄点”,甚至可以适度收费,既满足游客的拍照欲,又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同时,用收入建设新的厕所、垃圾站,形成良性循环。
这或许值得一试。毕竟,“禁止”并不能阻止人们的热情,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在尊重粉丝情怀的同时,为小城居民留下一条喘息的路。
镰仓高校前站的铁轨,依旧日复一日地响着清脆的电车声。它本来只是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却因为一个动漫镜头而背上了全球瞩目的光环。
对粉丝来说,这里是一次追寻青春的旅程;
对居民来说,这里是柴米油盐的日常;
对管理者来说,这里是城市治理的难题。
或许,真正的答案并不是“圣地巡礼该不该存在”,而是“我们如何在热爱和秩序之间找到平衡”。
毕竟,每个“圣地”都承载着两种心情:一边是外来者的浪漫,一边是本地人的生活。
当我们举起相机时,也别忘了——镜头之外,还有别人真实的日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