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定位
satellite positioning
定义:利用卫星测定点位的技术和方法。
学科:测绘学_海洋测绘学
相关名词:多普勒频移 伪距 载波相位 相位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科学家跟踪发现了多普勒频移现象,并利用该原理提出卫星定位和动态目标导航的概念,从此,人类进入了卫星定位和导航时代。1973年,美国开启全球定位系统(GPS)研制,历经20年时间,1993年12月完成组网,具备了全球连续导航定位能力。目前,主要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有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和欧盟的Galileo等。
导航卫星系统主要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由若干个卫星在不同的轨道上组成导航星座,并不断向地面发送包含自身位置、时间等信息的信号。地面段包括主控站、监测站和注入站等若干地面站,以及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用户段主要有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卫星定位是通过导航卫星系统确定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物体位置、速度和时间,其核心是利用多颗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通过用户段接收机计算信号传播时间差或相位差,采用测量卫星与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结合已知的空间段卫星轨道参数及已知坐标,利用后方交会原理,实现用户接收机三维坐标的精确解算。按定位原理可分为伪距定位、载波相位定位和多普勒定位;按定位模式可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按接收机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卫星定位精度与方式相关,民用常用伪距定位,精度数米到数十米;测绘等用载波相位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影响精度的误差源有卫星相关、接收设备相关和信号传播相关等。
卫星定位技术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生产生活中时空信息的获取,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测绘、工程建设等各行各业,以及自动驾驶、大众日常出行导航等。
卫星定位面临室内等环境信号遮挡无法定位的挑战,需与室内定位衔接;还面临信号干扰等安全威胁,需加强防护。
(延伸阅读作者: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 张冠军)
来源:学习强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转自:铁路测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