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这是毛岸青和妻子第一次给妈妈扫墓4张合照,刘思齐陪同

0
分享至

杨开慧烈士墓地多次修缮,毛岸英和毛岸青第一次祭拜妈妈相距12年



这是1950年5月,毛岸英给妈妈扫墓时的烈士原墓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烈士牺牲后,板仓人民星夜将烈士遗体运回板仓故里。并用毛泽东寄回的30块银元,以岸英、岸青、岸龙的名义,为烈士修建了墓地。

1950年5月,毛岸英受父亲之托回湖南省亲,一是为外婆过80大寿,二是为妈妈杨开慧扫墓,三是回韶山看望乡亲。

烈士坟墓由于当地群众的爱护一直保护较好,且建有半月式墓围,并树有碑石“杨开慧之墓”,但无烈士标志。

湖南省委在毛岸英回来扫墓之前,对杨开慧烈士墓进行了第一次修整。毛岸英如期而至,对母亲进行了简朴而庄严的祭奠,随后踏上了朝鲜战场,一去未归。



1950年5月,毛岸英和外婆向振熙、舅舅杨开智、舅妈李崇德合影

1958年秋季,当地政府重修烈士墓:一是在墓围上面竖了一块“杨开慧烈士之墓”的石碑,将墓基扩大,下面置花岗岩护栏横匾,上刻“忠烈长存”4个大字;二是在墓的旁边建了一个竹木结构的六角纪念亭,三是在亭与墓之间竖了一个高约4米的纪念碑。



1969年之前烈士墓,毛岸青第一次扫墓时的样子

该碑向山的一面刻着“革命烈士杨开慧杨开明杨展茔地”(杨开明为杨开慧堂兄,杨展为杨开慧的侄女,二人为革命而牺牲),向公路一面刻着“光辉长照后人心”7个字。



1962年5月,毛岸青、邵华、刘思齐第一次为妈妈扫墓

1962年11月,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在长沙谢世,毛主席寄来500元钱作奠礼,同时致信杨开智:杨老夫人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亲爱的夫人同穴”。

1967年4月,当地政府又重修杨开慧墓地并建陵园,占地约20亩。

1969年,毛主席的愿望得以实现,向振熙与女儿杨开慧合穴并骨,新建的合葬墓落成。

杨开慧烈士的棺材从原墓地取出时,楠木棺材尚好。可见,当时杨开慧的舅舅们对外甥女的疼惜之情,用了上好的木材。

为了保护遗体,只将楠木棺材外加木套。



烈士原墓建凉亭保护



杨开慧烈士陵园



毛主席《蝶恋花》词黑色大理石碑及杨开慧烈士与母亲杨老夫人同穴墓冢

之后,毛岸青和邵华、刘思齐回湖南的次数最多,但在他们的记忆中,永远忘不了1962年5月第一次回板仓为妈妈扫墓。

此时,距离哥哥毛岸英回湘已经过去12年,这12年间毛家发生了太多事。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牺牲。噩耗传来,洋溢在这个家欢快的气氛一下子消失了……

1953年,毛岸青患上严重精神疾病去苏联治疗,1959年回国到大连疗养。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1961年,夫妻俩回到北京。

刚回到北京,毛主席就风趣地对儿媳说:“我前年回了老家,了却了一个三十二年的梦,那里有咱们的山神祖坟,新媳妇总该去认认家门,让外婆和亲友们看看嘛!去给你们的妈妈上个坟,也替我看看韶山的乡亲们!”



1962年,右起:杨茂之、邵华、刘思齐、毛主席、少林、毛岸青

1962年2月,刘思齐再婚嫁给杨茂之,毛主席最后一件心事也了却,难得的天伦之乐又回到了毛主席身边。

1962年5月,毛岸青和邵华、刘思齐在总参陪同人员的护送下,回到了湖南家乡。

毛岸青和妻子邵华第一次给妈妈扫墓,长儿媳刘思齐陪同



1962年,毛岸青、邵华、刘思齐和外婆合影,如果毛岸英在,该是多么幸福啊!

1961年夏,刘思齐刚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某科研部门从事翻译工作,改名刘松林。

毛岸青工作关系一直在解放军总参谋部,但仍以养病为主。

邵华正在北京大学重读中文系一年级,直到1966年毕业。

最开心的当属外婆,此时,她已经90高龄,耳聪目明,身板硬朗。

外婆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她亲手照顾了三个外孙,关爱了两代毛家人。虽然女儿杨开慧、大外孙毛岸英牺牲,小外孙在上海夭折,如今到了耄耋之年,女婿开天辟地,万民敬仰,唯一的外孙久别归来,还有两个外孙媳妇翩翩而至,她乐得合不拢嘴。



1962年,毛岸青、邵华、刘思齐和外婆、舅舅、舅妈、表妹杨瑛合影

毛岸青、邵华、刘思齐到长沙后,立即和舅舅、舅妈一起回到板仓,瞻仰母亲故居,登上棉花坡为母亲扫墓。

望着墓前斑驳的石碑,毛岸青泪花闪闪,童年的记忆又一幕幕涌上心头,他哽咽地说:“31年了…”

邵华和刘思齐眼神中带着疑问,妈妈1930年11月牺牲,不是应该32年吗?



1962年,毛岸青、邵华、刘思齐肃立在妈妈墓前

妈妈牺牲时,毛岸英8岁,毛岸青7岁,毛岸龙3岁。当时,毛岸英还在狱中,毛岸龙尚小,毛岸青亲眼目睹了躺在滑杆上的妈妈,他又代替哥哥在亲人的帮助下,披麻戴孝掩埋了妈妈,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难以承受的打击。他和邵华每每回忆这一幕时,总是泣不成声。

1931年春节刚过,外婆和舅妈护送三个孩子去上海。临行前,舅舅杨开智、舅妈李崇德、杨开慧堂妹杨开英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妈妈的坟上,叩头拜别。

三个孩子扑在坟上放声大哭…



1959年,前排右:杨开慧嫂子李崇德、杨开慧母亲向振熙、杨开智养女杨瑛。后左杨开英、杨开智

这场噩梦毛岸青记了一辈子。他悄悄地侧过脸去,泪水滑落下来,邵华和姐姐刘思齐早已湿透了手巾。她们俩没见过开慧妈妈,但妈妈早已活在她们心中。

“不久,爸爸寄来信和30块银元,他们在这里立了这块碑”
“1931年早春立碑,1962年春儿子和两个儿媳归来。两个31啊!”

三个人还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毛岸英。尤其是毛岸青和刘思齐,12年前,毛岸英为妈妈扫墓时,刘思齐在上学,毛岸青也在学习。



1962年5月,毛岸青、邵华、刘思齐在长沙舅舅家中和外婆等人合影

哪知道,半年后,毛岸英就牺牲在朝鲜战场,没能和毛岸英一起回来,成了毛岸青和刘思齐终身遗憾的一件事。



2001年,杨开慧妈妈诞辰100周年,刘思齐在家中祭奠

尤其是刘思齐,她之后多次回来给妈妈扫墓,参加各种祭奠活动,她代替毛岸英做了很多儿子儿媳应该做的事,但也无法弥补那次错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博古通今天下事 incentive-icons
博古通今天下事
读史使人明智
688文章数 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