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子女都退休在家,却把92岁父亲送进养老院,公布遗嘱子女后悔了

分享至

李老爷子最后看了一眼陪伴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五个已经退休的子女站在楼下等着他。

“爸,养老院条件挺好的,您就安心住着吧。”大儿子李建国说道。

“我们会经常去看您的。”小女儿李建新补充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如释重负。

老人缓缓点头:“你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我理解。”

三个月后,当李老爷子再次把他们召集到一起时,所有人都没想到,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让他们追悔莫及的惊天决定...



01

秋日的阳光透过老旧的玻璃窗,斑驳地洒在李老爷子脸上。

92岁的他坐在客厅里唯一的那张藤椅上,手里拿着一杯已经凉透的茶水。

屋子里很安静,安静得连墙上老式时钟的滴答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李老爷子姓李,全名李德福,退休前是市机械厂的老钳工。

这套位于市中心的老房子,是他和老伴儿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家业。

老伴儿走了三年,五个孩子也都退了休,按说应该是享清福的时候。

可现实远比想象中复杂。

李老爷子的腿脚在两个月前开始出现问题,走路需要拄拐杖,上下楼更是困难。

他试着给老大李建国打电话。

“建国啊,爸这腿脚不太方便,你看能不能...”

“爸,您知道的,我这高血压一直不稳定,医生说不能太操劳。”李建国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再说了,我们家那地方小,真的不太方便照顾您。”

李老爷子听出了儿子话里的推脱,心里涌起一阵说不出的失落。

他又拨通了老二李建华的电话。

“建华,爸想和你商量个事...”

“爸,我知道您要说什么,可我一个女儿家,还要照顾孙子,实在是分身乏术。”

李建华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耐烦。

“您看,要不找个保姆?我们几个一起出钱。”

保姆?李老爷子握着话筒的手微微颤抖。

他想要的不是保姆,而是家人的陪伴。

老三李建军的态度更加直接。

“爸,我和老婆商量过了,我们家真的住不下,要不您考虑考虑养老院?”

“现在的养老院条件都不错,专业护理,您住着也放心。”

李老爷子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老四李建平和老五李建新的回答大同小异,都是各种理由,各种推脱。

一个星期后,五个子女终于聚在了父亲的老房子里。

这是老伴儿去世后,他们第一次这样齐聚一堂。

“爸,我们商量了一下,觉得您住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李建国开门见山。

李老爷子坐在那张熟悉的藤椅上,看着围坐在客厅里的五个孩子。

这些曾经在他怀里撒娇的孩子,如今都已经白发苍苍。

“养老院有专业的护理人员,三餐有保障,还有医务室。”李建华接过话头。

“比在家里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强多了。”

李老爷子的目光从大儿子的脸上扫过,停在了小女儿李建新身上。

“建新,你也觉得爸应该去养老院?”

李建新低着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爸,我们都是为了您好,您年纪大了,万一有个什么意外...”

“我们都上了年纪,真的照顾不了您。”

房间里的气氛变得沉重起来。

李老爷子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的梧桐叶已经黄了,风一吹,片片飘落。

“你们都决定了?”他的声音很轻,轻得像羽毛。

“爸,我们选的那家养老院条件真的很好,是市里最好的私立养老院。”李建军赶紧说道。

“费用我们五个平摊,您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李老爷子转过身,看着这五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他们的眼神里有愧疚,有不安,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

“好吧。”李老爷子点了点头。

“既然你们都这么想,那就按你们说的办。”

五个子女都松了一口气,仿佛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入住养老院的日子定在了一个周二的上午。

李老爷子收拾行李的时候,五个子女都没有来帮忙。



他们说工作忙,说身体不好,说家里有事。

李老爷子一个人站在这套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房子里。

每一件家具,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太多的回忆。

客厅里那张全家福还挂在墙上,照片里的一家人笑得那么灿烂。

那时候孩子们还小,围在他和老伴儿身边,满脸都是依赖和崇拜。

现在的他们,长大了,也变了。

李老爷子把照片轻轻取下来,放进了行李箱。

除了几件换洗衣服和这张全家福,他没有带别的东西。

“德福叔,车来了。”楼下传来司机的喊声。

李老爷子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家,关上门,锁好锁。

钥匙交给了大儿子李建国,房子暂时空着。

“以后说不定还能回来住。”李建国接过钥匙时这样说道。

李老爷子没有回答,他知道,这一走,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02

康宁养老院坐落在市郊的一片绿地中,环境确实不错。

院长亲自接待了李老爷子,服务态度很好。

“李老先生,您的房间在三楼,朝南的,阳光很好。”

院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说话温和有礼。

房间不大,但布置得很温馨,有独立的卫生间,还有一个小阳台。

“老人家,有什么需要随时按床头的呼叫器,护工会马上过来。”

负责照顾李老爷子的护工叫小王,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人很热情。

“李爷爷,您先休息一下,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跟我说。”

李老爷子坐在床边,环顾四周。

房间里很安静,只能听到走廊里偶尔传来的脚步声。

这里没有家的味道,没有熟悉的气息。

第一个星期,李老爷子每天都坐在阳台上发呆。

他想念那套老房子,想念楼下的梧桐树,想念邻居王大妈的唠叨。

五个子女轮流来看过他,但每次都来去匆匆。

“爸,您在这儿住得怎么样?”李建国问。

“挺好的。”李老爷子回答得很简单。

“那就好,有什么需要给我们打电话。”

说完这句话,李建国就急着要走,说家里还有事。

李建华来的时候带了些水果。

“爸,您要注意身体,按时吃药。”

她看了看手表,坐了不到十分钟就站起身。

“我还得去接孙子放学,先走了啊。”

其他几个孩子也都差不多,来了就是例行公事般地问几句,然后就走。

李老爷子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节奏。

他开始参加养老院组织的一些活动,和其他老人聊天。

小王这个护工人很不错,每天都会陪他聊一会儿。

“李爷爷,您的子女可真孝顺,经常来看您。”

李老爷子笑了笑,没有接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老爷子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想家了。

养老院的生活规律而平静,三餐有人准备,房间有人打扫。

他甚至开始觉得,这样也挺好。

至少不用担心给任何人添麻烦。

两个月后,李老爷子开始经常和养老院的法律顾问聊天。

康宁养老院配有专业的法律顾问,专门为老人处理各种法律事务。



这位顾问姓张,是个四十多岁的律师,办事很专业。

“李老先生,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吗?”张律师问道。

“我想了解一下遗产方面的事情。”李老爷子说得很认真。

张律师有些意外,但还是详细地解释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遗嘱必须是本人的真实意愿表达,而且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可以帮您办理相关手续。”

李老爷子听得很仔细,还不时地点头。

这些对话被路过的李建军无意中听到了一些。

“爸,您和律师聊什么呢?”李建军好奇地问道。

“没什么,就是了解了解法律知识。”李老爷子回答得很平静。

李建军没有多想,在他看来,老人家闲得没事找律师聊天很正常。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老爷子经常让小王帮忙处理一些“文件”。

“李爷爷,这些文件我帮您送到哪里?”小王问道。

“送到张律师那里就行。”

小王也没有多问,老人家的事情,他一个护工不好过问。

子女们的探望频率越来越低,有时候一个月都不来一次。

李老爷子也不主动给他们打电话了。

他觉得大家都轻松了,这样挺好。

春天来了,养老院的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李老爷子喜欢在花园里散步,和其他老人下棋聊天。

生活虽然平淡,但也算安稳。

直到那个改变一切的下午。

03

那天是个周三,阳光很好。

李老爷子突然让小王给五个子女都打电话。

“告诉他们,明天下午两点,都来养老院一趟,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小王有些疑惑,但还是按照李老爷子的要求逐个打了电话。

“李爷爷说有重要事情要宣布,让您明天下午两点一定要来。”

五个子女都觉得奇怪,父亲从来不会这样郑重其事地召集他们。

“会不会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李建华担心地问道。

“应该不是,护工说老爷子精神很好。”李建国回答。

“那会是什么事情这么重要?”

大家都猜不透老爷子的心思,但还是答应了第二天过去。

周四下午,五个子女准时出现在康宁养老院。

他们很少这样齐聚一堂,上一次还是把父亲送到这里的时候。

李老爷子已经在会客室等着他们了。

他穿着一件干净的深蓝色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精神状态看起来很好,眼神也比以前明亮了许多。

“你们都来了。”李老爷子看着围坐在桌子周围的五个孩子。

“爸,您找我们有什么事?”李建国率先开口。

李老爷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对站在门口的张律师说道:“张律师,麻烦您了。”

张律师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各位,我是康宁养老院的法律顾问张明。”

“今天请大家来,是因为李老先生要正式公布他的遗嘱内容。”

遗嘱?五个子女面面相觑,谁都没想到父亲会在这个时候提到遗嘱。

“爸,您身体好好的,说什么遗嘱啊。”李建新有些不安地说道。

“我已经92岁了,该考虑这些事情了。”李老爷子的语气很平静。

张律师打开文件,开始宣读遗嘱内容。

“遗嘱人李德福,男,92岁,住址...”

前面的内容都是程序化的,五个子女都没有太在意。

他们心里想的是,父亲手里应该还有一些积蓄,那套市中心的老房子更是价值不菲。

按照常理,这些财产应该由他们五个平分。

可接下来张律师宣读的内容,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