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货本质是渠道利益分配失衡的“囚徒困境”。传统治理手段(如罚款、区域限制)因执行成本高、经销商抵触而失效。而“五码合一+扫码返利技术”通过“货物流向数字化+利益捆绑”,将防窜货从“堵”转向“疏”,让渠道主动选择合规。
01“扫码返利>窜货得利”机制消解窜货动机
窜货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而扫码返利机制通过利益杠杆直接重构了渠道成员的利益获取方式,从源头上消除了窜货的经济动机。
1)利益重构:动销为王
要让渠道放弃窜货,首先得打破“靠差价赚快钱”的旧思维,核心是把“利益锚点”从“卖货数量”转向“真实动销”。
过去,品牌给经销商的返点多是“季度返点”“年度返点”,考核核心是“进货量、总销量”,这就导致部分经销商为拿高返点,哪怕库存积压,也会低价窜货冲量。反正“只要销量够,返点能覆盖窜货损失”。
现在,我们将传统返点拆出一部分,转变为“动销返利”:这部分收益不再看“进了多少货”,只看“消费者是否真的买了产品”。判断标准很明确:靠五码合一的扫码数据,只有消费者购买后开盖扫码,系统才认定“真实动销”,再把返利精准打给对应经销商和终端门店。
![]()
这种模式还通过“BbC关联返利”,把品牌(F)、经销商(B)、终端门店(b)和消费者(C端)的最终购买行为深度绑定,让渠道和品牌成为“利益共同体”。
对经销商来说,收益不再是“进货价与分销价的简单差价”,而是“差价+消费者扫码后的动销返利”;对终端门店更直接,想拿返利必须完成两步:先开箱扫码绑定货物流向,再引导消费者扫码,要是跳过扫码,不仅拿不到“开箱有礼”的红包或进货抵扣券,后续的动销返利也会落空。
如此一来,渠道的核心目标从“把货压给下一级”变成“把货卖给最终消费者”,只有产品真正卖到消费者手里,大家才能一起赚钱,谁还会愿意窜货扰乱价格、影响自己的返利收入?
2)动机消解:建立“窜货即亏损”的经济模型
渠道窜不窜货,本质上是在算“一笔经济账”:窜货能赚多少,合规能赚多少,哪个更划算?扫码返利就是帮他们把这笔账算得明明白白,而且算到“窜货肯定亏”。
我们可以给渠道成员算一笔直观的账:合规卖货的总收益,等于“正常进销差价+扫码返利”;而窜货的总收益,等于“窜货时的低价差价-损失的扫码返利-被发现后的惩罚成本”。
要让这个“窜货即亏损”的模型真正生效,关键在于“扫码返利的金额设计”,必须让返利足够高,能覆盖甚至超过窜货可能带来的最大差价。
这部分金额设定需要品牌协同财务部门根据渠道政策去设定,核心就是做到不管经销商怎么算,窜货的收益都不可能超过合规收益,反而会因为损失返利、面临惩罚而亏损。
当经销商发现“窜货不仅不赚钱,还得倒贴钱”,窜货的动机自然就从根上消失了,毕竟做生意的核心是赚钱,没人会主动做“亏本买卖”。
02理想照进现实:扫码返利体系推进的难点何在?
1)“触动奶酪”之难:传统利益格局的阻力与反弹
扫码返利推进的最大阻力,来自那些“靠窜货和政策套利吃饭”的大经销商。过去,这些经销商凭借“拿货量大、人脉广”,总能拿到比小经销商更低的供货价,再通过窜货把货卖给其他区域的终端门店,赚的就是“信息差和价差”。
而扫码返利体系一落地,他们的“套利路径”就被彻底切断:一方面,五码合一让货物流向透明化,窜货一扫码就会被发现,想躲都躲不掉;另一方面,动销返利只看真实销售,不再看“进货量”,他们靠“冲量拿高返点”的优势荡然无存。
![]()
这些经销商不会坐以待毙,有可能会用“软性抵抗”阻挠方案落地。比如表面答应配合扫码,实际却让下游终端“别扫太快”,故意拖低扫码率,让品牌看不到效果。
而且还有可能出现部分经销商联合其他经销商抵制“终端数字化”,散布“品牌直连终端是想绕开经销商”的谣言,煽动小经销商一起不扫码。
还有些经销商可能找借口“我们这边乡镇终端多,老板年纪大不会用扫码系统”,本质上是不想让货物流向透明,怕自己的窜货行为被抓包。
2)“毛细血管”之困:终端动员与执行的挑战
除了来自大经销商的阻力外,如何触达、直连、激励数以百万计认知水平不一的终端门店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终端门店作为渠道的最末端,其积极性和配合度直接影响着扫码返利方案的实施效果。
一方面,由于终端门店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品牌很难做到全面覆盖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终端门店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门店对于扫码返利的意义和操作并不了解或者不愿意配合。这就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终端动员和培训工作。
同时,如何设计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让终端持续配合扫码,而不是应付了事,也需要精心设计和持续优化。不同地区的终端门店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特点,一刀切的方案往往难以奏效,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激励和培训方案。这要求品牌必须具备较强的地推能力和精细化运营能力。
03让渠道都参与到扫码来,需要品牌拉通全链路的魄力!
1)战略魄力:一把手工程与长期主义视角
很多品牌把扫码返利当成“短期营销活动”,觉得“试点三个月,效果好就推,不好就停”,这种心态很难真正遏止窜货行为。
扫码返利本身就是“渠道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环节——它不仅能解决窜货,还能帮企业摸清“谁在卖货、消费者是谁、哪个区域好卖”,这些数据是未来做产品、搞营销的核心资产。
所以必须把它定位成“一把手工程”: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亲自牵头,在公司内部明确“扫码返利不是市场部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销售、IT、数据部门共同参与的战略任务”,避免部门间推诿扯皮。
同时,品牌必须有“容忍转型阵痛”的长期主义。刚开始推扫码返利时,营销费用可能会上升、部分靠窜货吃饭的大经销商可能流失或者降低进货频率,短期内销量或许也会下滑。
但通过开箱红包能快速提升终端扫码率,关联返利也能进一步激发终端进货、动销的积极性,且随着扫码返利机制的逐步完善,市场秩序得以规范,合规经销商的权益得到保障。
2)治理魄力:重塑规则的决心
扫码返利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渠道治理规则的重新设计。品牌必须敢于重塑渠道利益分配机制,以扫码动销为核心重构渠道考核与激励体系。
对于恶意破坏规则、拒不配合的核心经销商,企业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以树立新规则的权威。
这种治理魄力往往决定了扫码返利体系能否真正落地生根。品牌需要建立公平、透明、严格的规则执行机制,让所有渠道成员都明确意识到新规则不可动摇,合规合作才是唯一选择。
3)组织魄力:建立闭环运营与协同团队
要实现扫码返利方案的有效运行品牌还需要具备强大的组织魄力打破部门墙组建融合了销售、市场、IT、数据的专项团队负责全链路的运营监控分析和优化确保体系持续运转。
这个专项团队需要具备高度的协作精神和执行力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
以及能够建立“闭环运营机制”:每天看扫码率数据,某区域扫码率突降,指定专员立刻跟进;每周分析窜货预警,某经销商区域出现异常扫码,数据专员马上核查;每月优化激励规则,市场统筹及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系持续运转,不会因“部门推诿”停滞。
04技术与生态整合:从精准打击到共生共赢
1)技术升级:五码合一构建“智能防窜网”
五码合一不是简单的“给产品贴五个码”,而是借助“盖内码、盖外码、箱内码、箱外码、垛码”的采集关联,实现货物流向的“毫秒级追溯”,让窜货行为无所遁形。
![]()
每个产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三次关键扫码:第一次是品牌商仓库出库时扫“垛码/箱外码”,把货物跟对应收货的经销商进行绑定,系统会自动记录“品牌→经销商”的流向。
第二次是终端门店收货后扫“箱内码”,系统会通过之前记录的绑定经销商关系,结合扫码终端信息,在终端扫码领奖时,自动更新“经销商→终端”的流向。
同时系统会核对经销商-终端的从属关系,若扫码终端在系统记录的所属上级经销商为经销商A,而扫码终端所扫描货物绑定的是经销商B,则系统立刻捕捉窜货问题。
第三次是消费者购买后扫“盖内码”(通常会有红包、积分等C端活动激励扫码),系统确认产品动销,同时核对“经销商—终端—消费者地理位置”是否匹配。
如果消费者在A区域扫码,但产品的初始经销商是B区域的,但产品的销售终端为B区域的终端门店,则窜货行为不成立,若产品的归属经销商为B区域,且无终端扫码记录,则有很大概率为窜货行为,系统自动登记。
这套系统不只是“事后查询的记录本”,更是“实时监控的仪表盘”。品牌可以在系统里预设窜货判定规则并设定预警窜货阈值,只要触发这些规则并且超过预设阈值,系统就会即时给指定人员发预警信息,同时锁定对应的货物流向数据(包括哪个经销商出库、哪个终端扫码),让窜货源头一目了然。
2)生态重构:从零和博弈到命运共同体
技术的最终价值在于赋能生态重构。扫码返利体系让经销商和终端从“被治理者”转变为“生态合伙人”,共享动销带来的长期、稳定收益,自发维护渠道秩序。利用扫码积累的大数据,品牌可以反向赋能渠道,为其提供区域热力图、消费者画像等决策支持,帮助其提升经营效率。
这种数据赋能不仅增强了渠道的忠诚度,也提升了整个渠道网络的竞争力。当渠道成员发现合规合作能够带来比窜货更大的利益时,就会自发维护渠道秩序,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品牌可以通过数据反哺决策,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优化库存和销售策略,赋能经销商、终端门店,促进动销,实现真正的共赢。
05总结
回到开篇的问题:“当扫码返利>窜货得利,窜货问题就能解决吗?”答案是“能,但需要前提”。
扫码返利不是“万能药”,它“用利益捆绑让渠道主动合规”的核心逻辑,确实能从源头消解窜货动机,但落地必须跨过三道坎:要有打破传统利益格局的魄力,搞定经销商抵制和终端执行难题;要有扎实的技术支撑,靠五码合一实现精准追溯和实时预警;要有生态思维,把品牌和渠道从“博弈对手”变成“合伙人”。
对企业来说,扫码返利的价值远不止“解决窜货”。它是一次数字化“练兵”,通过扫码摸清货物流向、掌握渠道数据、消费者需求,这些数据是未来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的核心资产;更是一次渠道关系“重构”,从“靠管控约束”到“靠利益和赋能绑定”,让渠道真正和品牌站在一起。
未来,窜货或许不会完全消失,但只要品牌把“扫码返利>窜货得利”的机制做透,把技术、魄力、生态这三件事做到位,就能把窜货控制在“不影响市场秩序”的范围内,让渠道从“互相拆台”走向“协同共赢”,这才是扫码返利方案的真正价值。
关于米多
米多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领先的营销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营销领域致力于以企业业务能力(EBC)为核心,构建基于“立体连接、数据共通、流量共享、全景共鸣、全域赋能、全链共赢”的产业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赋能企业通过“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双螺旋引擎,用数字化驱动业务增长。累计服务酒类行业、快消行业、日化家清行业、化工建材行业、茶叶行业等品牌类企业逾3000家,包括茅台、可口可乐、宝洁、高露洁、维达、立白、雪花啤酒、劲牌、绿箭、嘉士伯、美涂士、华新集团等。
如想获取“营销数字化解决方案”,请私聊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