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飞将军”郑少愚:一颗红心长空亮剑

0
分享至




编号 2302 的伊-15战斗机模型。


郑少愚(资料图片)。

在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内,编号2302的伊-15战斗机模型静静地停在草地上。阳光拂过它标志性的海鸥型上翼,流线型双翼和机身泛着沉静的光泽,仿佛仍裹挟着80多年前空战的硝烟——这正是“飞将军”郑少愚当年搏击长空的同款战机。作为中共地下党员、中国空军公认的五大王牌飞行员之一,郑少愚曾驾驶这款战机,在柳州苍穹上与日寇惨烈厮杀,用英勇与智慧谱写震撼人心的空战传奇。

投身革命:秘密生长的“空军独苗”

1911年8月,郑少愚出生在四川渠县鲜渡乡的普通农家。潺潺渠江水滋养了他的童年,也让家国情怀早早在他心底扎根。奈何家道中落,求学路满是波折;动荡时局里,山河破碎的景象一次次刺痛他的双眼。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硝烟,彻底点燃全国人民抗日的怒火。郑少愚再也坐不住了,毅然投笔从戎,1933年考入中央航空学校——这个决定,让他与蓝天结下生死之约。在航校,他表现出惊人的飞行天赋:1934年毕业时,总成绩位列第三,飞行技术第一,直接被留校担任飞行教官。

在这段教官生涯中,郑少愚迎来人生重大转折。他的同乡挚友胡春浦,彼时已是中共地下党员。1935年4月,刚入党的胡春浦受命赴杭州,一则伺机发展郑少愚入党,二则搜集航校情报。郑少愚曾就读于抗日氛围浓厚的五卅中学,对民族危亡有切肤之痛。初次接触共产主义思想,他便仿佛看到中国革命的曙光。经胡春浦介绍,他很快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多次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将当时航校的组织结构、负责人情况、反动社团、战术技术等各类情报秘密交给胡春浦,并由胡将情报整理为密件后,每月回上海报告给党组织。

根据目前已知的资料,郑少愚是中国空军中第一位共产党员,也是目前已确认的唯一一位在抗战期间驾驶战机在空中与日寇厮杀的中共地下党员。为了保护空军中的这一根独苗,党组织规定只由胡春浦与郑少愚单线联系。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以有偿援助方式秘密支持中国,不仅提供上百架伊-16和伊-15战斗机,还派遣援华航空队。此时,郑少愚已主动请调到部队,出任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第22队中尉本级分队长,开始驾着伊-15战斗机,与日寇血战长空。

同年8月14日,日军偷袭杭州,中国空军第四大队迎敌。此战,郑少愚首次出击便击落日机1架。战后,他因表现英勇,晋升为中队长。

同年9月,他驾机在南京执行侦察任务时,遭数架敌机围攻,战机起火坠毁。他虽被救起,却身负重伤。后续手术中,为避免麻药影响日后操控战机的灵敏度,他坚决拒绝使用麻药,咬牙强忍刀割般的剧痛——这份钢铁意志,让在场医护人员无不动容。

空战英豪:柳州上空的“新年贺礼”

此后,郑少愚驾驶伊-15战斗机转战上海、南京、武汉、柳州、重庆等地,参与空战百余次。因战功卓著,郑少愚于1939年7月晋升第四大队上尉本级副大队长。

1939年10月,苏联援华航空队开始进驻柳州机场,与驻柳空军联合对日作战。1939年11月桂南会战爆发,他率队与苏联空军携手参加昆仑关战役。

1939年12月30日,柳州空战爆发,这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郑少愚在其所著的《柳州空战回忆录》中,生动地记录了那场惊心动魄的长空亮剑。

当日下午1时许,情报室突然传来急报:“敌机30余架经宾阳向东北飞!”这显然是冲着柳州的空军基地来的。郑少愚闻讯,操着四川话笑道:“要得嘛!明天过年,小鬼送过年礼来了!”语气里没有丝毫恐惧,只有对胜利的笃定。

果然,下午1时30分,有18架日机侵入柳州上空。

此时,郑少愚早已驾驶伊-15战机,率领7架战机分3个分队与苏联援华航空队一道,提前起飞做好伏击准备。郑少愚始终紧盯天际线,不敢有半分松懈。作为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郑少愚早有预判:“不能争取到优越的高度,就会有遭遇敌机的可能。”不出所料,右后上方5500米处的阳光里,一闪而过的金属光泽刺痛他的眼睛——是日军“96”式战机!日机正摇着机翼,显然也发现了他们,随即像饿狼一样直扑过来。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郑少愚猛地扳动操纵杆,战机灵活转身迎敌。一架敌机与他对头交错,两挺机枪同时喷火,子弹在机舱外“嗖嗖”掠过。他沉着应对,急转机身咬住敌机尾翼,伊-15战机的水平机动优势尽显——无论敌机如何翻滚试图摆脱,他都像影子般紧紧跟随。

突然,侧后方响起“哒哒哒”的机枪声,一架敌机前来偷袭,子弹在他机身上留下密集弹孔,也击中了他的左足。郑少愚无暇回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管它!解决了这架再说!”他瞄准镜十字线稳稳套住敌机,并精准命中,敌机冒起黑烟。郑少愚没有停手,再补一串子弹,确信“小鬼子已送了命”才拉升战机脱离战场。

1时50分左右,空战结束。此役中苏空军联手击落日机8架,为本年空战最辉煌成绩。胜利让柳州沸腾,捷报传遍全国,被誉为当年最厚重的“新年礼物”。

柳州空战后,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组织慰问团到空军部队中劳军,并向第四大队赠送“凌云英雄”锦旗。

永失“飞将”:带着未了的“红色使命”

1940年1月,在柳州空战中负伤的郑少愚趁赴成都疗养的间隙,研习军事理论,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专为培养空军中高级指挥官设立的空军参谋学校首期班。毕业时,他考得全校第一名,毕业论文中对“中国空军建军问题”的阐述,因贴合实战、见解独到,深受空军当局重视。

周恩来始终牵挂这位空军里的“红色力量”。抗战期间,他多次在郭沫若住所秘密约见郑少愚,每次都反复叮嘱:“注意安全,防止被人盯梢跟踪。凡不需亲自驾机出战的任务,就不必去,多做指挥工作。一定要保重自己,因为今后的新中国空军,还等着你来领导。”这份沉甸甸的嘱托,郑少愚始终铭记,却终究拗不过战局的迫切需求。

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后,苏联援华航空队陆续撤离,日军零式战斗机凭性能优势渐渐掌控制空权,中国空军急需新外援。恰在此时,美国陈纳德率飞虎队援华,双方决定在昆明设立空军联合指挥部,郑少愚因战功卓著兼具指挥才能,被任命为副指挥,即将与陈纳德协同作战。

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先是占领香港,不久又占领缅甸,中国对外陆路通道全被切断,滇缅公路也遭封锁,美国援华物资只能通过“驼峰航线”运送,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至昆明。

这条航线因穿越险峻山脉、气候恶劣、气流紊乱,被称为“死亡航线”。史料显示,在“驼峰航线”运行的三年半时间里,竟有数百架中美战机坠毁于此。但为了获得更先进的战机,改变战场被动局面,1942年春,郑少愚仍主动领命,率队赴印度卡拉奇接收美制P-43A-1“枪骑兵”战斗机。

得知郑少愚即将前往印度,周恩来又派专人传达指示:“争取不去印度,另派人前往。”但郑少愚因职责所在,不得不行。他托胡春浦向周恩来答复:“就这一次,今后的职责不允许我到一线了。”

谁也没想到,这是他最后的航程。返航昆明飞越“驼峰航线”,在泽波尔上空,他驾驶的新战机P-43A-1因燃料系统故障起火坠毁——31岁的他,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苍茫云海间,战机残骸散落进航线山谷。此时机舱后部还装有他特意在印度为未婚妻吴亚伦准备的白色婚纱和其他结婚用品。他们本来约定在一个月后的5月12日举行婚礼。

后来,在“驼峰航线”上,常有美军飞行员在晴天发现:无需方向指引,循着山谷中闪光的碎片就能辨明路线——那些碎片是无数失事战友的飞机铝片,其中便有郑少愚座机的残骸。

英雄殉国消息传来,周恩来与董必武“黯然良久”,胡春浦因过度伤心卧床不起。国民政府追赠郑少愚为空军中校衔。1981年,四川渠县人民政府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如今,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内的伊-15战机模型依旧肃立。它不只是战机的复刻,更承载着郑少愚从川东少年到蓝天卫士、从地下党员到空战王牌的忠诚与梦想——就像“驼峰航线”上那些闪光的铝片,他的精神从未远去,始终指引后来者,守护这片他曾用生命捍卫的蓝天。

赶紧关注我们的官方账号吧~

清朗网络空间,我们共同守护!

扫码进入举报不良信息页面

来源丨柳州晚报

编辑|李洋

柳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爱柳州 incentive-icons
我爱柳州
我爱柳州
6072文章数 5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