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鲱鱼罐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09年,曾常年主持《新闻联播》的罗京骤然离世,这一噩耗让家庭瞬间崩塌。
妻子刘继红几近崩溃,家中支柱全无。
彼时仅14岁的儿子罗疏桐却一夜长大,以瘦弱肩膀扛起家务,成了母亲的依靠。
后来刘继红遇见新的伴侣,满心顾虑告知儿子时,罗疏桐平静回应,只提了一个条件。
这句简单的话,既藏着少年的担当,让刘继红泪崩、连继父也为之动容,更守住了家的“根”。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网易新闻】【搜狐网】【新浪财经】(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一、顶梁柱永远倒下
在观众的记忆中,罗京是《新闻联播》里那个字正腔圆、形象沉稳的主播,他的声音和面容,承载了一代人对权威新闻的认知。
然而,在荧幕背后,他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早期生活与细腻动人的感情故事。
罗京于1961年出生在北京,年少时的他,性格腼腆,不爱说话,常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79年,高二的罗京陪同学报考北京广播学院。
在考场上,同学因紧张发挥失常、遗憾落榜,而罗京却凭借着清秀端庄的形象和清爽悦耳的嗓音被招生老师一眼看中,老师鼓励他尝试报考。
本是陪考的罗京,就这样意外获得了播音专业的入场券。
罗京入学时专业成绩并不突出,深知自身不足,凭借着骨子里的韧劲,在学业上刻苦钻研。
毕业时,罗京的专业成绩已跃居班级前列,播音水平更是成为了播音班的“标杆”,他的努力让他在播音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1983年,22岁的罗京凭借优异的成绩,同时被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看中,他最终选择进入央视,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
罗京对待每一次播报都如同第一次播报那般认真严谨,为了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他常常提前几个小时到达电视台准备稿件,反复核对内容。
好在,付出总会有回报。
很快,他就凭借出色的表现,连续多年被评为“央视最佳播音主持人”,还荣获了“金话筒奖”终身成就荣誉,创造了连续26年播报零失误的奇迹。
此时的罗京在央视广受认可,事业一帆风顺。
同时,属于他的爱情也悄然来临。
有一次,罗京去拜访自己的大学老师,经恩师李钢介绍,结识了小自己5岁的师妹刘继红。
第一次见面,刘继红那文静的气质和落落大方的形象,就深深吸引了罗京。
随着接触的增多,两人感情逐渐升温。
1988年6月,罗京与刘继红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步入婚姻后,为让丈夫能毫无牵挂地专注于播音事业,她主动辞去了自己的工作,甘愿退居幕后,把家里的大小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
一直到婚后的第七年,才迎来他们的爱情结晶。
由于罗京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加班,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
但是在儿子心中,父亲是他最崇拜的偶像。
直到2008年7月,一场毫无征兆的厄运悄然降临,彻底击碎了这个小家庭的幸福日常。
二、年仅14岁扛起一片天
罗京在一次日常上班时,突然感到身体异样,就医检查后,确诊为淋巴癌。
妻子刘继红被这个消息击垮,罗京却冷静下来,提出要向身边人隐瞒病情。
因为再过两周,他就要以火炬手的身份参与奥运相关活动,罗京不想因病情影响任务。
8月31日,他完成《新闻联播》的常规播音工作后,才第一次向单位递交请假条,准备专心治疗。
没曾想,那一次播音,成了他职业生涯的终点。
在抗癌过程中,罗京从未放弃希望,始终乐观面对,盼着能早日重返演播台。
然而,命运未留半分情面!
2009年6月,《新闻联播》“国脸”罗京骤然辞世,医院的走廊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悲伤。
14岁的儿子罗疏桐手里还紧紧握着刚给父亲买来的水果,可那个承诺要和他一起看球赛的父亲,再也无法醒来。
他的眼神变得空洞,巨大的冲击让罗疏桐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
父亲的葬礼上,罗疏桐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哭闹,只是紧紧攥着母亲。
那一刻,眼神里没有了同龄人的天真烂漫,取而代之的是与年龄不符的沉重与坚定。
而他成了母亲唯一的支撑,成了这个破碎家庭里最稳的那根“小柱子”。
父亲离世后,生活的剧变接踵而至。
母亲以泪洗面、日渐憔悴,连出门的勇气都丧失,而年迈的奶奶一病不起,终日握着罗京的照片喃喃自语。
罗疏桐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做那个可以任性撒娇的孩子了。
罗京生前就曾反复叮嘱儿子罗疏桐,要照顾好妈妈,要孝顺奶奶。
所以在父亲走后,他就是家里的“男子汉”,必须扛起照顾母亲和奶奶的责任。
从那天起,这个14岁的少年默默扛起家庭重担,主动照料母亲与奶奶的生活。
另外,在学校,他更加懂事,发奋图强,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未来有能力让母亲和奶奶过上更好的日子。
日子在罗疏桐的默默支撑下慢慢往前走,刘继红也在儿子的陪伴和亲友的开导下,逐渐走出了悲痛的阴霾,开始尝试重新面对生活。
三、唯一一个条件
在罗京刚去世的那几年,罗疏桐变得非常优秀,到哪都是受欢迎的人。
有一次,在节目中谈到儿子时,刘继红欣慰地说道“现在的罗疏桐在为人处事上,还有做事的风格上,越来越像他爸爸”。
2016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刘继红认识了一位姓孙的富商。
对方得知她的经历后,既心疼她这些年的不易,刘继红心里渐渐泛起暖意,却始终不敢往前迈出一步。
彼时的罗疏桐已经21岁,正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身形愈发挺拔,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
罗疏桐察觉到了母亲的异样,他没有选择逃避或质问,而是平静地与母亲沟通。
当得知母亲的想法后,他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与理解。
对于母亲的再婚,他只提出了一个条件:妈妈,你可以再婚,但你必须带着奶奶一起生活。
事实上,罗疏桐的这个要求,并非一时兴起,它源于父亲罗京生前的教诲。
在罗疏桐看来,奶奶失去了儿子,是这个家里最孤单、最痛苦的人,无论家庭如何变化,都绝对不能让奶奶受半点委屈。
当刘继红听到儿子的话时,泪水夺眶而出,她为儿子的懂事和孝顺感到无比欣慰。
更令人欣慰的是,刘继红未来的丈夫在得知罗疏桐的这个要求后,非但没有任何反对,反而被这个年轻人的孝心与责任感深深打动。
正如罗京为儿子取名“疏桐”,这二字源自唐诗《蝉》中“流响出疏桐”的名句。
在他心中,藏着对孩子最深的期许,愿儿子如挺拔的梧桐树般,身姿端正、品格高洁,在岁月里长成有风骨的人。
如今30岁的罗疏桐,他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
从美国名校毕业后,罗疏桐凭借自身实力进入华尔街某知名投行工作,尽管在事业上取得出色成就,他却始终保持低调,鲜少在公众面前炫耀自己的成绩。
工作之余,罗疏桐考取了播音员资格证书,或许在他心中,父亲钟爱的播音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结尾
罗疏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他在14岁时扛起小家,又在母亲再嫁时以一个充满爱意的要求,让这个家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完整,延续着家庭的温暖与亲情。
如今,罗疏桐早已褪去少年的青涩,在异国他乡努力打拼,却始终没忘记对家人的承诺。
无论工作多忙,都会定期回国探望母亲和奶奶。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