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呼吁以党和国家的层次规格,寻找并归葬牺牲在滇缅战场的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通过阐述远征军的丰功伟绩、遗骸归葬的历史意义以及具体可行的措施,强调这一行动对于提高全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团结海内外一切拥护中国统一热爱中华的中国人和华侨华人的重要性,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让中国远征军英烈得以荣归故里,让民族记忆完整无缺。特别是在日本国内存在一股疯狂祭拜供奉大量屠杀中国人民的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疯狂否定和歪曲侵华历史逆流时,我们以国家规格让中国远征军遗骸归葬,这种正义行动,显得尤其迫切和至关重要!
一、引言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在滇缅战场的荒山野岭间,无数中国远征军将士的遗骸仍在默默等待着祖国的召唤。
2025年9月3日,当我们以盛大阅兵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滇缅战场上那一段波澜壮阔的英勇事迹不应被遗忘 。以崇高民族礼遇寻找并隆重迎回这些遗骸,是我们对英烈的缅怀与敬重,更是体现党和国家的宽广胸怀、凝聚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海内外一切拥护中国统一热爱中华的中国人和华侨华人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全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
![]()
![]()
二、英雄不朽,历史回响:远征军的丰功伟绩
20世纪4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战火纷飞。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当时唯一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四十万中国远征军将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异国作战的艰难征程 。
![]()
他们在中缅印战场上,与盟军紧密协同,浴血奋战。在缅甸的丛林中、在印度的土地上,远征军将士们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毫不畏惧,顽强抵抗。他们先后进行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大捷、缅北滇西反攻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成功阻击了日军的进攻势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
例如,在同古保卫战中,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在师长戴安澜的率领下,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激战12昼夜,歼敌5000余人,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在仁安羌大捷中,第113团在团长刘放吾的指挥下,以少胜多,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和记者,成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然而,这场战争也让无数英烈长眠于异国他乡,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
三、民族脊梁,无论党派:英烈都应被铭记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铭记所有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无论他们来自哪个党派、隶属于哪支军队。这种超越党派分歧的历史胸怀,既是对英烈牺牲的最高尊重,也是凝聚民族共识、传承爱国精神的核心根基。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倡导国共合作、团结御侮,对国民党军队中英勇抗敌的将领给予高度赞誉。
1943年,毛泽东同志挥笔写下《五律·挽戴安澜将军》,深切悼念牺牲在滇缅战场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这首诗不仅是对戴安澜将军率部在缅甸同古、棠吉等地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壮烈事迹的赞颂,更传递出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力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决心。
1965年,戴安澜将军被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以国家名义肯定其为民族独立作出的卓越贡献。
![]()
![]()
戴安澜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更是持续以庄重的历史态度,为一批在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爱国将领评定革命烈士,让他们的英名载入民族史册。
1982年,民政部追认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这位曾在临沂战役中重创日军、最终在南瓜店战斗中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的将领,用生命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如今他的名字已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重要符号。
![]()
张自忠将军
![]()
1985年,民政部将在淞沪会战中率部坚守阵地、壮烈牺牲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58师师长吴继光,追认为革命烈士;同年,在滕县保卫战中率部与日军殊死搏斗、最终壮烈牺牲的国民革命军第41军代理军长王铭章,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正是他率领川军将士以简陋装备坚守滕县,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关键时间。
1989年,民政部又分别追认两位在“七七事变”中殉国的将领为革命烈士:
一位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他在指挥部队抗击日军进攻北平南苑时,不幸被炮弹击中,成为全面抗战爆发后第一位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另一位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他在南苑战斗中率部冲锋陷阵,腿部中弹后仍坚持指挥,最终壮烈牺牲,他们的牺牲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壮烈序幕。
此外,1937年在忻口会战中,率部猛攻日军阵地、不幸中弹牺牲的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军最高将领之一,临终前留下的“我牺牲了,我的家属由国家抚恤,我不怕,我牺牲得值”的遗言,至今仍震撼人心。
2014年,国家民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联合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上述英烈均位列其中,与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的英烈一同被载入国家记忆。这些跨越党派的追认与纪念,绝非偶然的历史选择,而是中华民族对自身历史的深刻认知:在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中,每一位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烈,都是共同的民族脊梁;他们的鲜血共同浇灌了民族解放的胜利之花,他们的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这种对历史的敬畏、对英烈的尊崇,不分党派、不分地域、不分民族,既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历史领域的生动体现,也是国家维护历史真相、凝聚民族共识的重要举措。它向全社会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所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尊严而战的英雄,都将被永远铭记;所有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牺牲的生命,都将获得历史的致敬。
四、隆重迎回,以国之名:志愿军遗骸的回归路
近年来,党和国家以最高规格迎回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为我们提供了感人的先例 。自2013年起,中韩双方已连续多年成功交接烈士遗骸 。
每一次迎回仪式,祖国都以最崇高的礼节迎接英雄。烈士遗骸由专机接送,覆盖国旗,并有战机护航,沿途群众自发迎接,表达对英烈的无限敬仰和崇高敬意 。这一行动不仅是对《日内瓦公约》和《朝鲜停战协定》的履行,更是民族情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深刻体现 。
例如,在2024年的迎回仪式上,当搭载着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时,机场以“过水门”的最高礼仪迎接,寓意着为烈士接风洗尘。随后,烈士遗骸被庄重地护送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这种以国之名的迎接和安葬方式,让烈士英灵得以安息,也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国家对英烈的敬重,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五、千方百计,跨越山海:让远征军将士回家
相较于韩国归还志愿军遗骸的实践,寻找并归葬滇缅战场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但这一行动的历史意义和民族价值同样重大 。
首先,要组建专业的跨国搜寻团队 。这个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考古、历史、外语等专业知识,能够深入滇缅战场的各个角落,开展系统性的遗骸搜寻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缅甸政府的沟通协作,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为搜寻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例如,可以通过外交途径,与缅甸政府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建立联合搜寻机制,共同开展遗骸搜寻工作 。
其次,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DNA检测技术,准确鉴定烈士身份,寻找他们的亲属 。由于时间久远,许多远征军将士的身份信息已经模糊不清,DNA检测技术可以为确定烈士身份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采集烈士遗骸的DNA样本,与国内可能的亲属进行比对,能够让更多的烈士找到“回家”的路 。
最后,要建立国家级纪念设施,为迎回的远征军烈士遗骸提供庄严安息的场所 。可以在云南等地建设中国远征军纪念园,园内不仅要安葬烈士遗骸,还要设立纪念馆、纪念碑等,展示远征军的英勇事迹和历史贡献,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和弘扬远征军的精神 。
六、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遗骸归葬的深远意义
(一)对烈士的尊重与肯定
寻找归葬远征军将士遗骸,是对烈士牺牲价值的最大尊重和肯定 。这些英烈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远赴异国他乡,为了保卫祖国、抗击侵略者,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让他们得以叶落归根,安息故土,是我们对他们的庄严承诺,也是对他们英灵的最好慰藉 。
(二)对烈士亲属的情感慰藉
对于烈士亲属来说,这一行动可以了却几代人的寻亲心愿,能够给予他们极大的情感慰藉。许多烈士的亲属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亲人的下落,他们渴望知道亲人是否安息,是否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当烈士遗骸被找到并归葬故里时,亲属们可以在墓前寄托哀思,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安慰。
(三)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从国家和民族的层面来看,这一行动可以彰显国家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超越了党派分歧,增强了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国远征军将士的事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通过寻找归葬遗骸,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到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团结和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随行的美国记者在向周总理提问时设计了一个看似两难的问题:“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呢,还是首先是一名共产党人?” 这个问题无论怎样回答都可能被做文章。周恩来总理毫不犹豫地答道:“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周恩来总理的这个回答,机智而坚定地表明:民族身份是根基:他强调自己的中华民族属性是首要和最根本的认同。这源于他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心。
党性是崇高的政治信仰和选择:他并未否定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身份,而是表明其共产党员的身份是建立在“中国人”这一身份基础之上的,是为了服务中国人民、振兴中华民族的崇高追求。
在周恩来总理看来,中国人的身份与共产党员的身份并非对立。他坚信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复兴事业是高度一致的。真正的爱国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的。
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种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我们今天寻找所有为国捐躯将士遗骸的精神动力 。
![]()
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的周总理
![]()
抗战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同志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深刻体现了这种民族大团结的精神: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
七、我的建议和具体操作措施:
(一)成立国家层面的专门工作机构
由党和国家相关部门牵头,联合军队、历史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等,成立国家层面的专门工作机构,统筹协调远征军遗骸寻找归葬工作 。由该机构负责制定整体工作计划,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搜寻、鉴定、归葬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
(二)设立专项基金
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在下坚信:一定会有社会各届大量捐赠)等方式,设立专项基金,为遗骸寻找、鉴定、归葬和纪念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专项基金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三)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缅甸、印度等相关国家的政府、民间组织的合作,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通过外交途径,争取对方在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搜寻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同时,与国际组织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在境外烈士遗骸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除了DNA检测技术外,还应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遗骸搜寻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大面积的荒野进行扫描,发现可能存在的墓地遗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搜寻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搜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五)建立中国远征军纪念园
在云南腾冲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区,建立中国远征军纪念园 。纪念园要按照国家级纪念设施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包括烈士遗骸安葬区、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等设施 。纪念馆内要通过文物、图片、文字、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背景、战斗历程、英雄事迹等,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 。
(六)组织全民参与的教育活动
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组织全民参与的教育活动,让远征军事迹深入人心 。在学校,可以将远征军的历史纳入历史教材和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在社区,可以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向居民宣传远征军的精神;媒体要加大对远征军遗骸寻找归葬工作的报道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
八、结语
当J-20隐形战机翱翔天际,新一代国产武器装备在阅兵场上亮相时,我们更加怀念那些曾经用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的先烈 。让滇缅远征军将士跨越山海,荣归故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对英雄的最高礼赞 。
以党和国家的层次规格寻找并归葬远征军遗骸,不仅能够让烈士英灵得到安息,让烈士亲属得到慰藉,更能够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激发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重新焕发光彩,让远征军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发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