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华夏银行干了件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
107亿的信用卡坏账,起拍价只要2.45亿。什么概念?相当于100块钱的东西,2块3就卖了。这比菜市场晚上收摊时的处理价还狠。
更扎心的是,这107亿里有44.8亿是本金。按这个价格算,银行能收回的本金连5.46%都不到,剩下94%直接打了水漂。22.9万个逾期用户,平均每人让银行损失了18480块。
看到这你肯定想问:银行脑子进水了?为啥不直接给欠款人打个折,说不定人家就还了呢?
别急,这里面的水深着呢。
“这些不良资产就是烫手山芋,0.23折都不一定有人要。”
一位资深AMC(资产管理公司)从业者跟我说,现在收购不良资产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32家地方AMC去年的财报显示,18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3家直接亏损。
为啥?因为这些坏账真的是“坏”到骨子里了。
![]()
华夏银行这批不良资产全部属于五级分类中的“损失”级别——这是最高级别的坏账,基本等于宣判死刑。银行用尽各种催收手段,软的硬的都试过了,就是收不回来。有些甚至已经逾期三五年,债务人要么真没钱,要么玩失踪。
现在信用卡不良资产的行情有多惨?
根据银登网数据,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资产包的平均折扣率只有4.1%。没错,你没看错,100块钱的债务,最后只能卖4块1。很多资产包的折扣率甚至不到1%。
一位AMC机构负责人算了笔账:按4%-5%的折扣率收购,回本周期需要六七年。除非折扣降到0.3-0.5折,才能在两三年内回本。“现在谁还愿意做这种长线投资?”
那为什么银行不直接给欠款人打折?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张三欠了银行5万,按4.1%的折扣率,银行只能收回2000块。如果直接给张三打5折,让他还2.5万,银行不是能多收回2.3万吗?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银行不敢开这个口子。
“一旦开了打折的先例,那就完了。”
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最怕的就是“羊群效应”。
你想想,如果银行今天给逾期客户打5折,明天会发生什么?那些不在乎征信的“老赖”肯定会想:我先刷爆10万额度,然后故意逾期一两年,再跟银行谈判打折还款,最后只还5万,这不就白赚5万?
“这种便宜,谁不想占?”
![]()
更可怕的是,一旦这种“攻略”在网上传开,会有多少人效仿?到时候银行的坏账率会飙升到什么程度?信用卡业务还要不要做了?
所以银行宁愿把坏账2折卖给AMC,也不愿意给个人客户打折。虽然看起来亏得更多,但至少不会影响存量客户,不会让坏账像瘟疫一样扩散。
但银行真的一点余地都不留吗?
其实也不是。对于那些真正困难的客户——比如突发重病、失业、家庭变故的,银行也会网开一面。但即便如此,打折的也只是罚息部分,本金一分都不能少。
一位催收行业的朋友透露:“银行会根据客户的历史还款记录、逾期原因、家庭状况综合评估。如果你之前信用良好,只是短期周转不灵,确实有协商的空间。但如果你是恶意透支、长期失联,那就别想了。”
![]()
说到底,这是一场博弈。
银行要维护整个信用体系的稳定,不能让“欠钱不还反而占便宜”成为潮流。而那些真正还不起钱的人,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债务被2折、3折卖掉,然后面对新债主更加严厉的催收。
下次你刷信用卡的时候,想想这个数字:94%的本金打水漂。
这不仅仅是银行的损失,更是整个信用体系的悲哀。当信任崩塌,最后没有赢家。
或许,真正该反思的不是银行为什么不打折,而是我们的信用体系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毕竟,在这场22.9万人参与的信用危机里,每个人都是输家。银行输了钱,欠款人输了信用,而整个社会输掉的,是最基本的契约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