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部8月30日写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说:我们多次提请国际社会关注美国在乌克兰不受控制的生物战活动。我们的疑问终于被美国专家群体听到了。”
俄罗斯这次抛出的"生物战"指控,在国际社会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话听起来像是找到了什么确凿证据,但实际上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信息战,旨在国际舆论场上抢占道德制高点。
生物安全这本就是个极其敏感的议题,俄方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旧事重提,背后的战略意图值得深究。
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追溯到俄乌冲突爆发初期,2022年3月,俄罗斯方面就声称在乌克兰发现了美国资助的生物实验室,并指控这些实验室从事军事生物研究。
当时美国方面予以否认,表示这些实验室只是用于和平目的的公共卫生设施,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以来,俄罗斯方面明显加大了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先后在联合国安理会和相关国际场合提出这一问题。
扎哈罗娃此次表态的特殊之处在于,她声称"美国专家群体"开始关注此事,这里指的可能是美国国内一些持怀疑论调的学者或前官员,但俄方刻意模糊了具体对象,以制造美国学界对此存在广泛共识的假象。
从技术层面看,生物战的指控确实很难证实或证伪,这类实验往往具有双重用途性质,民用和军用界限模糊,俄罗斯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重新炒作此事,可能与近期战场态势有关。
乌克兰军队正在逐步接收F-16战机等西方先进装备,俄方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削弱西方对乌支持,生物武器指控能够触动西方民众敏感的神经,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态度。
这场舆论战的深层影响可能超出预期,首先,它可能破坏全球生物安全合作体系,自1975年《生物武器公约》生效以来,国际社会在生物安全领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合作机制。
俄罗斯的持续指控可能加剧各国之间的互不信任,导致重要的生物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受阻,其次,这可能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
其他国家可能会效仿这种做法,将生物武器指控作为地缘政治斗争的工具,从而削弱国际军控体系的权威性,最后,这对全球公共卫生合作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在新冠疫情刚刚平息的背景下,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合作,而此类指控可能加剧国家之间的猜疑。
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支持加强《生物武器公约》的机制建设,在生物安全问题上,中国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和多边机制来解决相关争议。
对于俄罗斯的指控,中国方面通常呼吁各方提供充分证据,并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专业、公正的调查。
目前来看,这场生物战舆论战还会持续发酵,俄罗斯很可能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等相关场合继续推动此事。
而美国及其盟友则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应对,既不能简单否认了事,又要避免陷入俄罗斯设定的话语陷阱,这场争议最终如何收场,将取决于各方的外交智慧和国际社会的集体判断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