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居民“网上喊冷”却未大规模安装暖气,背后其实是理性权衡、现实障碍和群体心理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非简单的“舍不得花钱”。
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经济性与性价比的考量(最核心的因素)
- 初始投入成本高:在南方安装暖气(如燃气壁挂炉+暖气片系统或地暖)是一项昂贵的固定资产投资。一套下来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元,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使用时间短:南方真正寒冷难熬的时间(需要持续供暖的时间)相对北方较短,可能只有2-3个月,其中极度寒冷、必须开暖气的日子更少。花几万块买一个一年只用几十天的设备,很多人会觉得性价比太低。这不像空调,夏天制冷是刚需,冬天还能偶尔制热,使用率高。
- 使用成本不确定:即便装好了,燃气费或电费在冬季会是一笔可观的额外开销。大家会担心“买得起马,配不起鞍”。
2. 认知与习惯的惯性
- “忍一忍就过去了”的心态:历史上南方没有集中供暖,一代代人都是靠“抖”、热水袋、火盆等方式过冬,形成了一种“寒冷是可以忍受的”集体记忆和心理预期。很多人认为冬天冷是正常的,没必要像北方一样搞“大规模工程”。
- 对现代采暖方式认知不足:很多人对南方分户式采暖的了解还停留在空调、小太阳、电油汀等局部、干燥的取暖方式上。对于全屋水暖系统带来的舒适体验(均衡散热、不干燥)没有切身感受,因此其吸引力不足以驱动他们做出重大的购买决策。
- “没必要”与“不值得”的心理阈值:网上喊冷更像是一种情绪宣泄,是一种“抱怨”。但当真正要掏钱时,会理性思考:“为了一年里这短短一段时间,花这么多钱和精力,值得吗?” 往往答案是“不值得”。
3. 安装与条件的限制
- 住房条件限制:
- 装修后安装困难:安装暖气片或地暖最好是在新房装修时同步规划。对于绝大多数已装修好的老房子来说,加装暖气系统意味着要敲墙、布管,工程浩大,会对现有装修造成巨大破坏,让人望而却步。
- 建筑保温差:南方很多老房子的墙体没有保温层,密封性也不好,热量流失快。即使安装了暖气,效果也可能打折扣,能耗更高,这进一步降低了人们的安装意愿。
4. “网上喊冷”的深层心理
- 寻求共情与社交属性:在网上发帖喊冷,本质上是一种社交行为。它能迅速引发共鸣,形成“我们都是‘冻狗’”的群体认同感,这是一种情绪上的抱团取暖。这个过程本身就能带来心理上的慰藉和乐趣。
- 低成本的情绪宣泄:发帖是免费的,而安装暖气是昂贵的。喊冷是“动动手指”,安装是“动动存款”。前者是即时、无负担的情绪释放,后者是沉重、需要深思熟虑的财务决策。
- 推动宏观改变的一丝期望:某种程度上,这种广泛的网络呼声也是在表达一种对公共政策(如南方是否也应建设集中供暖设施)的期待,虽然知道希望渺茫,但也不失为一种发声方式。
总结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情绪表达”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巨大鸿沟。
- 网上喊冷:是低成本、高共鸣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
- 购买安装:是高成本、长周期的理性决策和固定资产投资。
南方居民并非不怕冷,也并非完全不想装暖气,而是在权衡了价格、时间、麻烦程度和实际收益后,大多数人选择了一种更“经济”的过冬方式:物理上靠各种零散设备“硬扛”,心理上靠网络吐槽“取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舒适生活需求的增长,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越来越多的新装修家庭开始考虑并安装采暖系统,但这从一个“网络话题”变为“普遍消费行为”,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