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脑梗死去世患者高达200万。大约每12秒就会有1人患上,每21秒就有1人致死,已成为我国国民首位的死亡原因。研究表明,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生后约有50%的患者在24小时后来院。就诊的延误已成为脑梗死致残、致死主要原因之一。
分秒必争
1
65岁的张先生,既往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栓塞、脾切除、房颤、高血压、冠心病、血小板减少。2小时前突发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瘫痪,家属发现后立即送往西安市第三医院卒中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卒中绿道医生查看患者后考虑急性脑卒中,遂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完善头部CT未见出血,因患者血小板减少,存在静脉溶栓禁忌,急查头部多模式磁共振可见右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闭塞。考虑患者为急性大动脉闭塞脑梗死,需立即行脑动脉介入取栓术,否则将遗留严重致残,甚至死亡风险。
颅脑弥散成像(DWI)可见右侧基底节区梗死灶
脑血管成像(MRA):右侧颈内及大脑中动脉未见显影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见脑动脉血栓
▲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ASL)可见右侧大脑半球大片低灌注区
张先生基础疾病较多,此次病情凶险。神经内科介入团队分析多模式磁共振结果后考虑:患者目前梗死体积较小,但低灌注缺血范围大,血栓负荷量多,SWI上血栓为低信号提示主要成分为红细胞,结合房颤病史,考虑此次发病原因为心源性栓塞(心脏内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大脑),术中只需取出血栓,无需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便可完全恢复血流,且患者症状可能会明显好转。
“一旦确诊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若不能迅速开通血管,低灌注区域将转化为不可逆梗死,此时任何治疗手段都无法挽救坏死的神经元”。介入团队详细向家属告知病情,并征得知情同意后立即行介入手术治疗。
术中:
术中,常明则主任带领神经内科介入团队采用球囊导引导管暂时性阻断闭塞节段以下的血流以防止术中血栓逃逸,并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取栓支架增加血栓抽吸效率,以最快速度为患者开通血管。
术后造影可见右侧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脑血流完全恢复,未见血管闭塞及血栓形成等征象。
▲术中取出的大量脑动脉血栓
术后随访:
术后第2日,患者言语不清及肢体瘫痪症状显著改善。
科普知识
脑梗死发病突然,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公认对于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发病距用药需<4.5小时)以及动脉内介入取栓(适合大血管闭塞病人,发病距手术需<6小时,部分病人可延长至24小时)。若发生卒中,应第一时间就诊于具有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资质的卒中中心,从发病距开始治疗的时间越短,患者的预后越好。
团队
•学科带头人常明则主任:常明则,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脑血管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委;陕西省医促会神经介入分会主委;陕西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会长;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会长;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陕西省卒中学会青年副主委;西安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委;西安市神经内科质控中心主任;西安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组长;
•团队技术水平:常态化开展颅内动脉支架取栓、头颈动脉闭塞开通、颅内外动脉支架、颅内静脉窦测压及支架取栓等国内外领先技术,在省内率先开展重症脑梗死双支架串联取栓、直窦静脉血栓支架取栓等创新手术,HR-VWI 用于慢性颈动脉闭塞开通介入技术和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出血转化早期识别技术等,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脑卒中患者筑起坚实的“生命防线”。
来源:西安市第三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