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民日报上的视觉版·2025年8月份合辑

0
分享至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

融媒体时代,纸媒既要有热度、有深度,还要有颜值、有新意。

紧扣时代脉搏,顺应融媒趋势,人民日报加大视觉版见报频率,采用大幅精美图片,结合精心的版面设计,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时代感,生动直观地呈现中国精神、中国奋斗和中国成就。

人民日报视觉版月度合辑,邀您共享,与您同行!

8.4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近日在京举行,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实践告诉我们,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精心培育创新生态,让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充分发挥作用。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旧重建”,而是城市发展方式升级的高水平实践,有助于拉动内需。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需要在发展中实现,坚持因城施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形成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8.5 ►


如何让城市更宜居、百姓生活更多彩?需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三方面发力。

北京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中心城区布局;江西峡江建设口袋公园,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多地积极探索,让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让居住更安全。在改造过程中,既要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水、电、气等,也要兼顾保留历史记忆、挖掘社区特色,打造有辨识度的公共空间。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生活更便利。从建设“15分钟生活圈”,到设置惠农公交专线;从推出流动便民集市,到推动优质服务下沉社区……城市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公共服务才能更加均衡、更加优质。

8.6 ►


美丽城市是什么样子?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一座高颜值的城市,底色应是绿色。当前已有不少城市通过建设湿地公园、设立生态廊道等,在提高市区绿化率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城市的发展要可持续,则离不开低碳。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同比降低3.8%。但也要看到,部分城市依然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能耗较大等问题。未来应当进一步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8.7 ►


让城市更加安全宜居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什么是城市的韧性?暴雨过后,积水汇入湿地公园,内涝快速得到缓解;台风来临,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智能感知调度,保障水电气等生命线工程平稳运行……

  城市的韧性,来自强健的“体魄”,建设改造道路、桥隧、地下管网,筑牢城市安全“底座”;来自聪明的“大脑”,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建设,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来自发达的“神经末梢”,构建分布式与集群化相结合的韧性社区格局。

韧性城市,“韧”在面子,也在里子,要内外兼修、软硬兼备,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

8.8 ►


城市与文明相伴相生、密不可分。面向未来,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是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筑牢城市文明“有形”之基,传承保护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十三朝古都陕西西安,江南水乡江苏苏州,海滨明珠福建厦门……中国城市禀赋各异、风格多样,要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弘扬城市文明“无形”之魂,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打造“10分钟文化圈”,建设“爱心食堂”“最美上学路”、实施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近年来,各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不断培育滋养城市文明。

  城市更文明,人民更幸福。让“有形”与“无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一座座城市交相辉映。

8.8 ►


2025年是《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收官之年。5年来,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84.1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2.3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

  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开展。2024年,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开展赛事活动6000余个,直接参赛人数超200万。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累计上线80余个赛事活动,直接参赛人数超2000万。

  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截至2024年底,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已覆盖31个省份,全国累计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约371万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约2.63人。

8.9 ►


智慧城市,大有可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大力推动城市“治理增效”。

智慧城市的相关理念与实践,已然融入日常生活。仅凭一部手机,就能实现购物、点餐、乘车、就医等,带来便捷高效。

智慧之利,不止于此。看创新,智轨电车、无人驾驶飞行器等接连问世;看宜居,好房子建设正酣;看美丽,智能设备应用于清扫、灌溉,服务环保绿化;看韧性,特种机器人在管网检测、消防救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看文明,市民服务热线等政务平台协调联动,化解急难愁盼,增进社会和谐……智慧,正全方位赋能城市发展。

8.13 ►


8月8日至12日,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举办,各种“名场面”不断涌现。

  本届大会汇聚220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发布123款新产品,集中展示1569件产品,搭建超500个应用场景,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1.9万台,销售额超2亿元。现场参会人数达27.1万人次,观看直播人数达5200万人次。

  这场盛会,反映出我国机器人科技的创新之变、产业之变、应用之变。今年的机器人,拥有更聪慧的“大脑”、更敏捷的“小脑”、更灵活的“肢体”。

展会上,“应用”“量产”“订单”成为讲解中的高频词。借助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安全防护、家政服务、教育医疗等场景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深度融入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

8.15 ►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碧水保卫战、国家“江河战略”等的深入实施,人与河之间,谱写着新的时代故事。

从浩荡奔腾的长江黄河,到碧波荡漾的家乡河湖,一条条身边的河流,告别黑臭、重现清澈,水清岸绿、流金淌银。

“我家门前的苏州河真美”“清又清的万泉河水回来了”“九十九湾故事多”“白洋淀这颗‘华北明珠’重现光彩”“西苕溪带给我太多的惊喜与眷恋”……“我家门前有条河”影像征集及融合报道启动以来,大家纷纷晒出家门前的美丽河湖、幸福河湖,讲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本次活动共征集到5000多件影像作品。

  现选登其中部分精彩作品,一起领略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磅礴力量。

8.18 ►


8月17日,2025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落下帷幕。本届世运会包括艺术与体育舞蹈类、球类、武术类等项目,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36金17银11铜,位列金牌榜与奖牌榜第一。

  火炬虽已熄灭,赛场内外呈现的精彩与温暖、包容与多元,将继续照亮世界。

胜负只在一瞬,极限未有边界。碧水之中,波兰队运动员科泽尔斯卡闭气潜水222.5米夺金,并将自己保持的自由潜水女子动态无蹼项目世界纪录延长了8.5米。

拼搏之外,温情满满。泰拳女子60公斤级1/4决赛激战正酣,匈牙利队运动员阿德尔意外受伤,比赛因此终止,中国队运动员韩鑫主动向对手送上温暖有力的拥抱。

“小众”不小,气象万千。借世运会之机,皮艇球、浮士德球、滑水、短柄墙球等项目开始为大众所知。源于中国的武术、龙舟等传统项目,迎来世界各地的高手,在更广阔的天地焕发活力。

通过成都世运会这扇窗,我们感受到体育的无限可能,更向世界展示了蒸蒸日上的魅力中国、活力中国。

8.18 ►


8月14日至17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位于北京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办。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队伍、500余名机器人运动员参赛,上演了一场以“智竞向未来”为主题的科技盛宴。

  人形机器人在26个赛项里展开角逐,其中竞技赛包括100米、跳高、5V5足球等,表演赛包括群体舞蹈、自由体操等,场景赛包括酒店场景、医院场景等,外围赛包括自由搏击、乒乓球等。

赛场上,跃动着青春,也描摹着未来。此次运动会,赛队工程师平均年龄26岁,最小的仅14岁,共有来自70所学校的192支队伍获得参赛资格,其中包括3支中学生队伍。几天时间里,人们见证的不仅是487场赛事,更看到了机器人科技的最新成果。这场运动会,将成为又一个火种,为“智竞向未来”开启新的征程。

8.19 ►


田野里奔跑嬉戏、图书馆中徜徉书海、博物馆里开阔视野……暑假期间,孩子们或接受红色教育,或亲近大自然,或乐享体育运动,在自由探索中释放天性、强健体魄、培养兴趣、增长见识,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假期。

对于孩子们来说,每一个童年记忆都弥足珍贵;对于全社会来说,应该充分利用暑假时光,满足孩子们的兴趣与好奇、搭起知识与趣味的桥梁。

8.20 ►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等主办的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在不到百天的征稿时间内,吸引逾5万名创作者踊跃参与,投稿作品24万余件。大展分设“长焦与微距”“组图”“风光”“人像”“夜色”“运动”六大单元,共评出120幅(组)入展作品,并从每个单元中评出“年度摄影师”作品。最终入选的佳作既凝聚着专业创作者的匠心,又展示了普通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是科技赋能艺术的生动写照。

当手机可以便捷地推拉摇移,中国山水之景、人文之韵、城市之姿、传统之美等,在方寸之间有了无限风光,呈现万般精彩。

8.23 ►


8月18日—20日,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75名演职人员进行了声乐、器乐、舞蹈、戏曲四大类型的节目展示,其中残疾人演员1318人,占演员总数的95.4%。

前期,各地以视频录制形式报送全国汇演的节目共432个,残疾人演员总人数3800余人,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残疾人艺术汇演。经过预选,共有152个优秀节目参与现场汇演。

8.26 ►


80多年前嘹亮的军号声,至今仍回响于人们的心间。

  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的百团大战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无声诉说着这一历史的壮举。

破袭正太铁路、鏖战狮脑山、攻坚娘子关……在抗日战争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身而出。105个团如利剑出鞘,以百团大战的胜利,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

远不止百团大战,抗战期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在14年抗战中,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

未来从历史中走来。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正在新征程上昂首阔步。

8.27 ►


在佛山,白兰树总数超2万棵,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纯洁真挚”“清新优雅”“蓬勃向上”,问佛山人为何喜欢白兰,这几个词常出现在回答中。1997年底,佛山市正式决定白兰为市花。

白兰在佛山的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位于顺德区的清晖园,有一棵有140余年树龄的白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佛山市开始运用白兰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八九十年代进行了大规模推广。

这份独属于佛山的清香,也绽放在人们的舌尖。在绿茶中加一点晒干的白兰花和茉莉花,热水泡开,就成了一款口味清爽的花茶,许多当地人都爱喝。白兰入药的“主力”是花朵。中医视白兰花为芳香化湿、宣肺止咳的良药,浓郁的香气是其药效精华所在。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娄霄霄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一撇一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incentive-icons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人民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平台,账号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15545文章数 255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