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最近总觉得累,就算睡上一整夜,白天还是动不动就没力气,连做饭都觉得费劲。她还发现吃点油腻的饭菜就很难受,肚子鼓胀,有时还会犯恶心。有天偶然洗脸时,阿姨照镜子发现自己眼白竟然泛起了淡淡的黄色,吓得连连皱眉。隔天去菜市场碰到邻居李大爷,对方见她手掌泛红,还笑说是不是最近气血旺盛。王阿姨暗暗犯嘀咕,这些小毛病是不是肝脏给她拉响了警报?身边的朋友都说:肝脏出问题,早期真的太容易被忽视了。
很多人一到体检,看到肝功能那几项就紧张,其实,肝脏虽然“沉默”,但有一些早期信号还是能自查。如果你或家人出现这4种典型症状,就要留点心:肝脏健康,容不得我们忽视。
肝不好,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呢?医生这么说
肝脏可被称为人体“化工厂”,日常负责解毒、代谢、造血和消化各种“大工程”。它特点就是:疾病初期不爱闹声响,往往等症状明显时病情已经进展很深。所以很多慢性肝病患者,早期就是靠敏锐察觉这些“小毛病”发现的。
根据《肝脏不好的症状》与多份国内权威资料,有4种特别容易被忽略的常见信号,值得你仔细留意:
总容易疲劳、提不起精神
肝脏代谢受损后,身体供能效率下降,不管睡多久,整天觉得累,精神不振。有些人即便没熬夜,也总是哈欠连天。这个信号88%的慢性肝病患者都曾体验过。
消化功能变差,尤其油腻食物难受
肝脏影响胆汁分泌。一旦功能变差,吃下油炸、烧烤、肥肉这类重口味后,常常觉得胃撑,有恶心、腹泻、腹胀的感受。脂肪和蛋白质吸收能力下降,多见于肝炎、脂肪肝或者早期肝硬化患者。
右上腹隐痛或不适,或伴有闷胀
肝区其实没有太多神经,但当发生炎症、肝内肿块或拉伸肝包膜时,会出现轻微酸胀、刺痛。有时活动时会加重,休息后得缓解。很多人刚开始只当成普通胃病,结果拖着拖着延误诊疗。
皮肤/巩膜发黄,或发现肝掌/蜘蛛痣
黄疸是胆红素代谢紊乱,受损肝脏无法及时代谢,大量胆红素堆积,让皮肤、眼白发黄,尿液呈浓茶色。肝掌就是手掌大鱼际边缘发红,蜘蛛痣像极细小红斑,中间一点按下去会变色,常见于颈部、前胸、手背。医学统计表明,有这两类体征时,肝损害程度一般较重。
这些症状,单独一个时可能偶有发生,但如果你发现有2种或以上持续反复,那就不能掉以轻心。
这些变化,绝非“上火”或小问题
身边不少人遇到上述表现时,总以为是近期劳累,睡个觉、调养下就能缓过来。其实,肝脏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修复能力会大打折扣。
有调查显示,我国脂肪肝、肝炎等潜在肝病人群超过1.2亿,很多都是偶然间发现体检异常、或者因为突然出现黄疸、腹水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哪些人风险尤其高?
长期熬夜、饮酒,肝脏机会“超负荷”工作
疾病史如乙肝、脂肪肝;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拖着不管;长期食用高热量、高油食物,运动少,体重超标
这些人“一不留神”,肝功能指标就可能悄然飙高。“无症状”≠“没问题”,肝脏异常时,稍不注意,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怎么养好肝?生活中记住这几招,不用死记硬背
如果你正被上述症状困扰,不必过分焦虑。许多肝脏轻度异常,在及早发现、规范生活干预下是可以逆转的。专家建议,日常这些习惯要记牢:
每半年查一次肝功能,尤其有乙肝、脂肪肝、用药史者
抽血查转氨酶、胆红素、B超筛查异常,早发现早处理。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加工食品,以及高糖高脂肪餐饮
新鲜蔬菜、低脂优质蛋白(鱼、禽、豆制品)更适合肝病人。
坚决不熬夜,减少饮酒
晚上11点前入睡,严格控制酒精摄入。酒精是肝纤维化的直接推手。
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肥胖是脂肪肝、炎症因子升高的“元凶”。
建议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快走、游泳都不错。
慎用药物和保健品
别乱服各类“补气养肝”“清肝排毒”的产品,有肝基础病请遵医嘱用药。
能做到这些,绝大多数“肝脏报警”问题都能逐步好转,不少患者仅靠调养生活习惯,肝功能就能回归正常。不过,不建议自行“拖着不管”或长期“药物保肝”,一旦有疑似不适,建议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对症检查才靠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