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普京访华规格之高,上台20多年来第一次,中俄关系绝不会变!

0
分享至

据新华网报道,普京此次访华,光看外交辞令和官方流程,远远不足以理解其分量。先把信息放在这里:8月31日至9月3日,普京将率领几乎全部政治核心层和大批经济科技高管,赴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等系列活动。俄方新闻秘书口中的“史无前例”,可不是外交辞令上的润色,而是一句实打实的战略判断。



普京掌权二十多年,见过的阵仗不知凡几,外交出访更是家常便饭。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他的足迹遍布欧美、亚太,哪怕西方对他越来越不友好,也常常能在国际峰会、双边国事访问中见到他的身影。但自从乌克兰局势失控,俄罗斯遭遇了自冷战以来最严厉的制裁和孤立,普京的外交日程一下子变得空前谨慎。全球媒体喜欢用“被孤立”来形容当下的俄罗斯,虽然有夸张成分,但现实确实是:普京出国访问的机会,少得可怜。

偏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来了中国,还来了四天,带着如此重量级的队伍。这个场面,已经远远超出了常规的元首互访范畴。喜欢给外交找动人故事的,总爱讲什么“兄弟情深”,但实际上,外交是赤裸裸的利益博弈。普京会出现,是因为他有极强烈的现实需求;中方高规格接待,也绝不是“友情使然”。这一切背后,是全球力量格局的剧烈变化,是中俄共同面对的压力和机会,也是两国关系走到今天这个阶段的必然选择。

大家都在问,这次普京访华到底有多不寻常?信息一条条列出来:首先,时间长,四天的访问已经是大国元首外交中的“超长待机”;其次,活动密度高,上合组织峰会、80周年纪念、双边高层会谈、阅兵式,一个都不少;第三,随行阵容豪华,俄罗斯政府几乎所有实权派人物悉数到场,连带一大批企业高管一同出动,这种“全政府模式”,在过去二十多年间都没见过。很难想象还有哪个国家,能享受这样的规格。俄方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都不掩饰自豪感,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访问,是“世纪之行”。

这种“前所未有”,可不是简单的外交修辞。它首先是对现实困境的应对。自俄乌冲突爆发,普京身边的国际朋友圈肉眼可见地缩小了。美国和欧洲绞尽脑汁想让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失血”,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不断渲染“俄罗斯孤家寡人”,大多数国家也确实对与俄罗斯走近投鼠忌器。一些原本与俄罗斯关系不错的亚洲、拉美、非洲国家,也小心翼翼地保持距离。这种外交压力,哪怕以普京的强硬和自信,也不得不慎重应对。

但偏偏中国给了俄罗斯一条坚实的后路。中俄关系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历史记忆和战略文化,更体现在现实利益高度契合。中国是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俄中贸易额逆势增长,本币结算比例飙升,能源、粮食、稀有金属等领域的大单接连不断。中国的超级制造业供应链正好能为俄罗斯补上西方封锁下的短板,而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又是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这种互补,直接给了俄罗斯底气。普京之所以能在乌克兰方向提出一系列“苛刻”停火条件,正是因为他背后有中国等大国的稳定支持。

普京这次访华,其实就是一次“战略定心丸”式的行动。对外,他要告诉世界:俄罗斯没有被孤立,中俄关系牢不可破。对内,他要向俄罗斯政商界、军方和普通民众展示,俄罗斯依然是全球力量格局中的关键一极,不会被西方“封杀”出局。对中方,这同样是一种承诺和表态,俄方愿意以最务实、最积极的姿态深化两国全方位合作。



大家都很关心,这次普京访华,中俄究竟要谈什么?明面上的议程很清楚,除了上合组织峰会的多边外交,核心还是两国的双边合作。安全领域不用说,联合军演、反恐协作、国际安全机制建设,这些都早已不是“新闻”。值得注意的是,俄乌冲突已经把俄罗斯推进了“去美元化”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贸易结算用上了人民币和卢布。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已经从单纯的油气贸易转型为全产业链协作,包括核能、可再生能源、石化深加工等。有人说,这叫“抱团取暖”,但用数据说话,俄中贸易额连创新高,能源、电力、粮食、稀有金属、汽车、高端制造,几乎没有一项是“面子工程”,全都是硬碰硬的刚需。

更让人玩味的是,科技领域合作的潜力正被迅速激活。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高科技封锁、芯片禁运、软件限制,逼着俄方加速寻找中国方案。中国在人工智能、通信、基础设施、电子制造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正好“补齐”俄罗斯的短板。反过来,俄罗斯在航天、军工、能源科技上的深厚积淀,同样能为中国突破关键技术壁垒提供经验和资源。两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协同作战”,已经隐隐有了“科技共同体”的雏形。有人担心这是“脱钩”,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再全球化”——只不过不是按照美国的剧本在走。

再说说安全话题。美国和北约在亚太和中亚的步步紧逼,让中国在南海、台海等方向压力山大;俄罗斯在乌克兰方向面临的堵截更不用多说。中俄谁都清楚,各自为战就是“各个击破”,只有联动,才有筹码。联合军演不是“秀肌肉”,而是实打实地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反恐协同、网络安全合作等,都是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从战术层面看,这种合作是彼此的后盾;从战略层面看,这才是真正的“新型大国关系”。

这次普京访华,也是在给外界吃一颗“定心丸”。美国这些年乐此不疲地想在中俄之间打“楔子”,一边对俄加码制裁,一边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甚至用“拉拢+胁迫”双重手法想挑拨两国关系。可惜,现实很打脸。俄罗斯没有低头,更没有背弃中国。俄外长拉夫罗夫多次强调,俄罗斯对中国的承诺“永远不会违背”。普京这次带着几乎“全班人马”来华,已经是最直观的宣誓。



说到底,美西方对于中俄“走到一起”其实早已心知肚明,只是嘴上不愿承认罢了。中俄关系早已不是冷战时期那种“权宜之计”,而是在百年变局中彼此的最大战略依靠。有人爱说“中俄联盟终究会分道扬镳”,但只要外部压力和地缘挑战存在,这种“离间计”就注定失败。只要一方没有大幅衰落,合作共赢就是最大公约数。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韬略 incentive-icons
上观韬略
天下见闻,领略万物
983文章数 40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