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9岁男孩,鞭刑,校园霸凌,终身疤痕。
把这几个词组合到一起的时候,带给人极强的冲击力。
大概是因为涉及到校园霸凌,评论区几乎所有人都在拍手叫好。
“对付校园霸凌就该这么治!”
“我们需要赶快引进!”
我曾经当过老师,我也知道校园霸凌所带来的影响,我也知道校园霸凌事件有多难处理。
不过当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第一感觉也是解气,觉得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鞭刑,至少让那些参与霸凌的孩子不敢轻举妄动,让那些被霸凌的孩子们能够获得成长的安全空间。
但是当冷静下来在看那条新闻的时候,心里面却是不安。
第一,我们痛恨暴力,为什么又要崇尚暴力?
校园霸凌实际上是一种暴力行为。我看过有些孩子鼻青脸肿的模样,我也看过某些孩子躲在角落里的唯唯诺诺。
所以,我讨厌暴力,更讨厌霸凌。
然而,教育学当中有一个著名的经典案例,一个常被父亲殴打的孩子,慢慢的也学会了用拳头来解决问题。
大家看到没有?暴力带给这个孩子的并不是顺从,而是一种潜意识:谁更有力量,谁就是对的。
所以如果新加坡鞭刑引入过来,可能会强化孩子们的这一概念。
但我们国家很早就确立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而对他们的保护非常重要的一个标记,那就是不得对学生使用暴力,不得体罚。
新加坡鞭刑有他们所适用的法律空间和现实空间,但在在我们国家,这是法规法律明确规定的。
我们并不具备引入鞭刑的现实条件。
第二,那一鞭下去,毁掉的可能是一个人的全部未来。
鞭刑作为一种肉型,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罕见的。鞭刑的威慑力确实很大,但是也会给一个人的以后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身体上,会给一个人带来疤痕,可能会跟随一生。而且这疤痕不仅刻在皮肤上,更有可能会对他的心理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分为两种。对于施暴者,可能会让他自暴自弃,无法回归社会,因为在潜意识里他可能会对自己说是一个被暴力惩罚过的坏人;
而对于受害者,可能更难以接受。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给了他们足够的安全空间,但是在他们心中可能也会对暴力产生某种膜拜:
你看这鞭刑多厉害呀,连曾经霸凌我的人遭受了更大程度的暴力,说明暴力是全世界都能听得懂的语言。
所以,鞭刑对被霸凌的孩子真的是一种救赎吗? 当鞭刑帮助他们出气以后,他们学到的或许不是安全感,而是对暴力权力的恐惧与崇拜。
所以,我们到底是在消除暴力,还是在为下一代演示如何更‘合法’地使用暴力?
第三,比起抄作业,我们更应该补齐短板
抄作业这个事儿,对于别人的优秀办法,我们该借鉴的肯定要进行借鉴。但是对于不符合我们需求的,该杜绝的还是要杜绝。
新加坡鞭刑像是一副猛药,可能见效特别快,但它的副作用也很大。
更何况我们现实的国情并不支持新加坡变形引入。
我们的问题还需要我们的办法来处理。
首先,校园霸凌发生在学校里,学校的负责人是不是处理妥当?从校长到政教校长,到班主任,作为校园霸凌的第一责任人,是否秉公处理?是否存在着处理不利的情况?
给他们划分好责任。建立起适当的程序。肯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
其次,14岁入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下一步是否配套建立专门的少年警务和司法程序?而不是让法律仅仅停留在表面文章上。
当前最新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把最小负责年龄14岁写入了其中,这是巨大的进步,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
再次,作为家长,能否少一点和稀泥,而多一份尊重和介入?
我们对于霸凌者充满痛恨。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在校园内是什么样的处境和角色?处理校园霸凌没有一鞭见效的捷径,更不是一鞭了之就能解决的问题,更需要学校法律和家庭互相配合,才能把这一类的问题解决好。
对于未成年人,我们还是应该以预防和教育为主。新加坡变形是事后的惩罚,相比于事后的惩罚,事前的预防可能更为重要。
所以,那些一直说要把鞭刑引入国内的网友们。千万不要对这件事太过于上头。不是所有的办法都适合我们,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借鉴外国。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办法,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想法,在我们所建设的框架之内,只要落实到位,校园霸凌问题也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