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结束杭州产品训练营后我就连夜回了长沙,因为今天要送小小唐第一天上幼儿园。
原本以为会经历分离焦虑,原本以为他会哭闹,结果他一路蹦跳走到幼儿园门口,然后挥挥手就和老师走进去了。
或许,坚强的是他,而不够坚强的是我们。
之前一直有读者问我,你带小小唐去这么多地方有用么?他这么小似乎也记不住。
我觉得,每到一个陌生地方,每见一批陌生人,都在提升他的适应能力,因为家里才是那个舒适区。
这次去杭州算是特种兵出差了,从我到达杭州到坐上回长沙的高铁,总共不到 24 小时。
不过,这 24 小时里我还是干了不少事,效率算是直接拉满了。
到达杭州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见一个朋友,其实他之前参加过我的产品训练营,前阵子刚在大厂完成晋升。
和他聊了一些产品和业务问题,同时也聊了聊他的职业成长和未来发展。
其中有一个点,就是如今已经 30 多岁的他在大厂还能干多久,未来继续干下去还行不行?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逐渐进入大龄阶段的职场人都会面临的。
尤其是在大厂这样的环境下,不少人升到一个职级后就很难再往上,一方面是能力业绩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坑位的问题。
说白了,一些高 P 岗位上的人如果不走或不升,下面的人很难有机会。
我聊过不少在大厂做产品的朋友,他们几乎都会面临这种困境。
从初阶升到资深或专家后,再往上一个台阶往往会卡很多年,有的甚至一眼看到头知道自己上不去,要么继续苟着,要么出去找性价比更高的平替机会。
比如,一些大厂中高 P 蛰伏几年后跳到一些中小厂去做中高层,或者某个产品线的负责人,这种情况很多。
如果实在不想动的,那就在原来岗位上继续苟着,不能说躺平,只能说进入一种佛系状态。
说到这,我也给他抛出了一个建议,其实也是关于职业定位的。
假设以未来 5 年作为时间节点,且假设自己就是没法进阶到有限的高 P 岗位上去,那就在这 5 年里把自己打磨成一个「行业产品专家」。
所谓行业产品专家,就是具备垂直领域行业经验,同时有一套体系化的产品工作方法,还能拥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历的产品经理。
一般来说,行业产品专家的能力结构是比较综合的,是一个典型的复合型人才画像。
我之前在文章里也说过,随着产品经理的成长,身上的附加价值越多,自我竞争力才会越强。
越是单一价值型人才,后续的成长空间就越小。
例如,一个只会写文档、画原型、推项目的产品经理,即便他在这个单一价值上做得再强,但他所在的价值网络还是无法跨越的。
对应的,就是职级上不去,工作范围无法拓展,薪资自然也不会水涨船高。
可能很多产品经理不知道怎么拓展自己的附加价值,其实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分别是信息、方法、实践。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有向上沟通的习惯,而且是主动沟通。我估计,大多数职场人都是等着老板安排任务,等着上面交代事情。
这种方式有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你掌握的信息永远是滞后的,是不完整的。
就拿做产品来说。
任何一个功能背后都有逻辑,并不单单是交互和视觉的集合,而是有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实现的业务目标。
如果只盯着产品功能做产品,能做出有价值的东西么?
但你要是能向前一步去了解公司的业务意图,去了解领导掌握但你不知道的信息,那你的思考和决策依据会多很多。
也就是说,只要你掌握了多渠道的信息,那么你的思路和眼界才会打开。
这是第一步,扩充信息渠道。
第二步,搞定方法。
我跟很多产品经理打过交道,一个明显的感知就是大家喜欢凭直觉和经验做产品。
这种方式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每次遇到同类型问题都在随机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导致的结果,就是表现不稳定、输出不可靠、结果不明确。
做产品是有方法的,归纳下来无非是用户、场景、需求、业务、运营、商业,这些我在产品训练营中都有讲。
当然,这只是我归纳总结的方法,每一点里面都有庞大的逻辑网络。
![]()
第三步,实践。
对实践的理解很简单,但并不是多做事那么简单,而是要提升实践的密度和实践的质量。
尤其是这二者在单位时间内的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速度。
这一点,我在之前的分享中也提到过。
![]()
扩充信息渠道、建立体系方法、提升实践密度和质量,把这三点做到,自身附加价值就会逐渐增长。
因此,我觉得 30 多岁的大厂人正是提升自己的好时候,他们过了新人的青涩期,也知道该怎么工作,把以上三方面补上就有机会向上冲刺。
能不能冲过去,看综合条件。但行不行,看自己。
在杭州的第二天是全天上课,这次杭州产品训练营来了几个特别的同学,他们是第二次参加我的训练营。
他们之所以选择复训,其实是在一年甚至两年后的再次沉淀,因为第一次课程结束后他们就进入实践状态,这次听的目的是再次的夯实。
其中也有个同学说,两年前听的时候自己还在阶段二,但现在已经开始接触阶段三之后的内容了。
![]()
在我看来,这就是成长和进步。
每次和一群产品经理一起上课我总会有所收获,因为从他们的听课反馈以及现场互动中,我也能提炼出很多新东西,甚至是灵感。
在这里,我们不会教你怎么画原型图,也不会教你怎么写文档,但会让你完整理解怎么做产品的一套方法。
像这次就有做技术的同学来参加,也有做硬件机器人的同学来参加,他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品经理,但这套产品思维和产品认知对他们的启发可以很大。
![]()
杭州产品训练营结束后我会开始筹备北京、深圳、上海、成都、武汉、长沙的训练营,也都是最后一场,提前占座的可以联系我报名。
最后,我们也聊了很多关于职业发展、产品问题、AI 方面的话题。
对于未来,AI 是个确定性趋势,是不可逆的。
开始行动,就行了!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看着小小唐走进幼儿园的背影,再次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