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帆书 ·陈喜乐
来源丨帆书樊登讲书丨ID:readingclub_btfx
推荐丨励职派丨ID:tmp_356139977
生活里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上班回家,已经困到眼睛要闭上,却还是忍不住刷短视频。
身上累得快散架了,可视线却黏在手机上,想放下又挪不开手。
这种沉迷消磨心智,让人陷在伪快乐中,很难沉下心专注做事。
日子一天天过,就会导致对生活的掌控感逐渐流失。
最终困在惯性里,挣扎着改变,却总被无形的力量拽回原点。
正如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清醒地看着自己沉沦。”
是啊,现在生活中,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快乐”场景,其实都是伪快乐设下的温柔陷阱。
唯有及时止损,不沉沦其中,清醒选择,才能为人生蓄力。
伪快乐
是成长道路的“隐形陷阱”
朋友周周备考司法考试时,总在复习间隙刷短视频。
最初只是想放松五分钟,可被大数据算法推送的搞笑视频吸引,等反应过来时,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
合上手机,又觉得有负罪感,却安慰自己至少学了一个知识点。
这种自我欺骗的“收获感”,正如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
“大多数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时不愿直面,总想逃避。”
她明明知道想一次性通过法考必须脚踏实地的系统刷题,却贪恋短视频带来的即时满足。
结果三个月过去,真题做了不到三分之一,模拟考成绩始终在及格线徘徊。
直到查分那天看到“未通过”三个字,才惊觉那些被自我欺骗填满的时光,早已在成长路上挖好了陷阱。
它用虚假的充实迷惑心智,让周周在舒服日子里渐渐沉沦,最后连坐下来好好读书做题的劲头都没了。
不止周周这样,派克在书里讲的另一个故事,也有着惊人相似的轨迹。
在《少有人走的路》里,派克分享过一位30岁财务专家的真实经历:
这位财务专家日常工作时,总先做轻松喜欢的任务,比如整理简单账目、回复常规邮件。
棘手难题,像复杂财务报表分析、与难搞客户沟通,全被留到后面。
简单的事先迅速搞定,在接下来的整整六小时,一会儿摆弄办公文具,一会儿刷刷视频,想尽办法拖延回避难题。
这一行为,实则就是典型的伪快乐。
随着未解决的难题越积越多,最终给她带来了更大的焦虑与困扰。
开例会被领导当众批评,内心焦虑,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悔不当初却也不知如何改变。
诚如派克所说:“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这位财务专家看似暂时躲开了难题带来的痛苦,实则把隐患都留给了未来,让自己在焦虑的漩涡里越陷越深。
而真正的成熟,应是源于内心的笃定与自洽,而脚踏实地。
深陷伪快乐
只会掏空自身能量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派克从心理角度分析:
伪快乐带来的虚假满足感,会逐渐削弱人们面对现实问题的勇气与能力。
而深陷伪快乐恰恰是缺乏自律的表现,让我们不断消耗自身能量,却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推迟满足感
《少有人走的路》里曾讲述了一位男患者的故事,令人深思。
母亲因未推迟保护欲的即时满足,忽视了孩子成长需要独立锻炼的需求。
从小学到高中始终坚持开车接送孩子,不愿让其独立乘坐校车。
最终导致孩子缺乏成长锻炼,性格变得胆小怕事、拘谨内向。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锻炼机会,不敢主动尝试和探索。
若想做到推迟满足感,家长要有长远的目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思考和尝试,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磨砺中学会推迟满足感,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2、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意味着我们要直面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不逃避、不推诿。
只有当我们勇敢地扛起责任,才能真正拥有改变的力量。
书中一位女性焦虑症患者,总是抱怨丈夫阻挠她看心理医生。
把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原因都推到丈夫身上,用这种“不是我的问题”的心态获取暂时的轻松。
这便是一种伪快乐。
当她最终说出“这是我的问题,我来解决”,开始承担责任后,3个月后她就重返了岗位。
要做到承担责任,首先要树立“我对自己生活负责”的意识。
遇到问题时,先从自身找原因,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
3、尊重事实
尊重事实要求我们摒弃自我欺骗,客观看待一切人和事物。
只有基于事实,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派克曾在书中讲述了一位中年高管的故事:
他一直用童年“乖孩子地图”应对职场,总是回避冲突、隐藏观点,结果沦为了透明人。
后来他重塑了自己的“地图”,不再逃避现实,2年后他成功晋升为总监。
尊重事实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笃定,不再被虚幻的期待左右。
我们需要勇敢直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不断更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4、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是一种智慧,它让我们在生活的各方面懂得自洽。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自己和十岁女儿下棋的亲身经历,令人印象深刻:
他一心想赢棋,不顾女儿第二天要上学希望加快速度的请求,最终让原本温馨的夜晚变得糟糕。
事后派克意识到,是自己在追求赢棋的快乐中失去了平衡,才忽略了陪伴女儿的初衷。
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合适的选择。
才突然理解了派克说的一句话: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学会透过“伪快乐”,来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获得高能量人生。
真正的成熟
从戒掉伪快乐开始
作者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给出建议: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倘若你也正被“伪快乐”所困扰,不妨尝试以下3种方法:
1、锚定核心目标
我们要先深挖目标背后的情感动因,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受人影响。
当感到“受他人影响”时,即刻记录目标变化的具体原因。
比如之前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听了对方的话之后改变了自己的目标,是否可行?
如果按照这个方法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结果会不会逃避?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可以毫不犹豫的把目标落地。
再列好常见诱惑及危害,让目标落到实地。
2、设置诱惑缓冲
当诱惑来的时候,人往往容易冲动消费,事后可能会后悔。
不妨试着先在手机备忘录写下具体的诱惑,比如 “想买某件衣服”“想刷短视频”。
然后设定24小时倒计时,这期间不要马上行动。
倒计时里,用替代清单上的事转移注意力。
比如,想再买同款衣服,就去整理归纳现有的;
想刷短视频,先打开手头的书看一章内容。
改变的时候,多用明确的时间点。
比如 “刷手机固定在晚 8 点后,最多30分钟”,不说 “尽量少刷”。
这样做能打破 “马上就要满足” 的习惯,让大脑慢慢适应 “晚一点再快乐”。
这种小习惯还能帮你慢慢攒成就感,减少被伪快乐带着走的次数。
3、借助外部监督
戒掉伪快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说说就能改的。
要是自己定力不够,可以尝试借助外部力量帮忙。
比如找几个同伴建个监督群,每天打卡,说说自己抵制住诱惑的成果。
也可以每周语音聊一聊,互相鼓鼓劲,说说遇到的难处,让同伴提个醒。
一直这么坚持下去,肯定会有大进步,慢慢就成习惯了。
“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谁都躲不过。”
戒掉伪快乐、勇敢承受生活中的痛苦,往往是我们在磨砺中成长、走向真正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因刷短视频、追剧的短暂满足,而抚平现实的痛苦。
却忽视伪快乐之下,其实是在麻痹我们的思考、思维逐渐钝化的过程。
而真正成熟的人,却早已洞悉这一现状,将大量时间花在提升自我、解决问题方面,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与众不同。
愿我们都做清醒行动者,知世故不世故、历圆滑仍天真,而非陷在伪快乐里,任人生平庸。
作 者简介 :陈喜乐。文章来源樊登读书(IDr eadingclub_btfx),转载请联系公众号。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