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之间在上海爆发的一场大规模会战,至11月12日终,中国军队先后投入70万军队,迫使侵华日军主力由华北转向华东,并由此赢到了战略主动,使日军“三月亡华”计划彻底破灭。然而,由于“封锁江阴要塞”作战计划泄密,使得淞沪会战在初期陷入被动。
江阴要塞以长江南岸黄山、鹅鼻山、君山等为主体,与江北的靖江孤山隔江对峙,江面最窄处仅1.25公里,是长江的咽喉要冲。
![]()
江阴要塞段
1937年8月5日,蒋介石在行政院召开了仅有几名高级将领参加的机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在发动淞沪战役前,令海军在7日中午12时前,通过沉船等方式出其不意地封锁住长江下游最窄段的江阴要塞江面,一方面防止日军军舰从上海沿江进攻南京,另一面拦截并捕获当时停泊在长江沿岸的南京、九江、武汉、宜昌、重庆等江面的日本军舰,以先声夺人,取得战略优势。
![]()
然而,就在任务即将实施之前,行驶和停靠在长江沿线南京、芜湖、安庆、武汉、重庆等港口的日军20多艘军舰,突然在8月6日到7日凌晨的不到24小时的短时间内,急速下驰,冲过江阴要塞江面,撤往长江下游的崇明和上海。
![]()
1935年,长江江面上的日本军舰
显然,封锁江阴要塞的军事行动,被泄密了,而且日本方面在中国最高军事级别会议的数小时后就获得了情报,致使封锁江阴要塞江面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军事行动,未及实施就宣告破产,事后查明,泄露这一重大军事计划的是行政院正部级机要秘书黄浚,他参加了8月5日只有极少数高阶军官参加的封锁要塞江面的机密军事会议。
![]()
黄浚的暴露,源于每周在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举行的“总理纪念周活动”,中央军校全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占地三千多亩,其中的校长官邸是蒋介石在南京的主要居所,按照国民党中央1926年2月公布的总理纪念周条例,中央军校一律于每周一上午9时到12时举行“总理纪念周”活动。
1937年9月初举行的一次“总理纪念周”活动,按蒋介石指示,扩大纪念规模,除全校师生外,国民党中央、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要员悉数参加。
![]()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礼堂
扩大的“总理纪念周”活动到来的那天上午,周围戒备森严,军警密布,大批便衣和特工四处巡查,所有汽车只能从黄浦路大门进入,并做登记,出去车辆则从北门驰出。
就在活动快开始时,总值日官惠济突然宣布,有两名日本特工在十分钟前混入现场,请大家不要走动,保持安静。不一会儿,惠济又宣布,“总理纪念周”按时举行,两名嫌疑人在搜查时已从北门逃走。
根据车辆登记信息,两名嫌疑人的坐车是行政院部长级纪要秘书黄浚的坐车,而他并不在当天活动的参加人名单中,后经查明,两名日本特工当天的任务是刺杀蒋介石。
联想到江阴要塞案的泄密事件,黄浚有重大嫌疑,黄浚,又名黄濬,字秋岳,1890年生,福州人,清末举人,与其儿子都曾留学日本,1932年被任命为至关重要的行政院正部级机要秘书,经常参加最高级的军政会议,掌握很多核心机密。
经过严密的跟踪侦查,发现黄浚下班后喜欢独自一人到玄武湖散步,黄爱吃纸包巧克力糖,他从不将包糖的纸随便扔在地上,而是放在一棵偏僻处的大树的树洞里,不久,就有伪装成游客的日本特务从树洞中将写有情报的糖纸取走。
![]()
此外,跟踪人员还发现,他常到新街口一家外国人开的咖啡馆喝咖啡,每次必将自己的灰色呢帽挂在一根柱子的衣帽勾上,而稍后到的日本特务到了以后,也将自己头上同样颜色的呢帽挂在同一根柱子的衣帽勾上,但两人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喝咖啡,谁先走,谁就取走对方的帽子,黄浚的情报和日方的指示都藏在呢帽的夹层里,简直是神不知鬼不觉。
黄浚被捕后,自供挥霍无度,在南京和上海都有公馆,每月开支需近千元,远非自己工资可以承受,特务机关每月固定费用为400元,另有特务奖金,为了金钱,黄浚沦为不折不扣的民族败类。
黄浚一案全部人员被逮捕后,由军事委员会军法官会审,黄供认出卖国家机密,被判极刑,在南京执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