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波罗的海深处突然传来几声沉闷的爆炸,连接俄罗斯和欧洲的“北溪 - 1”和“北溪 - 2”两条天然气管道被炸开了口子。这两条管道就像俄欧之间的能源大动脉,输送着大量天然气,可这一下,三条输气管道同时瘫痪。接下来的三年里,谁是幕后黑手成了全世界都在猜的谜,各种说法满天飞,却一直没个定论。直到最近,德国司法当局终于查清了真相,把这起“海底谋杀案”的凶手揪了出来。
调查结果显示,干这事的是一个由七名乌克兰人组成的小组,他们就像一群“深海猎手”,策划了这场惊天动地的破坏行动。这个小组分工特别明确,有来自敖德萨的竞技船长,负责驾驶船只;有行动负责人谢尔盖·K,统筹整个行动;还有一位爆破专家,专门摆弄炸药;剩下四个都是顶尖潜水员,负责水下作业。他们租了一艘15米长的“仙女座号”帆船,从德国罗斯托克港出发,一路开到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的海域,目标就是海底的“北溪”管道。
这里面最让人注意的是女潜水员瓦莱里娅·切尔尼绍娃,她可不是一般人,创下过乌克兰女子104米的深潜纪录,而“北溪”管道所在的海底也就80米左右,对她来说技术上完全没问题。听说当时海上风浪特别大,大家都觉得这行动怕是要黄了,是瓦莱里娅坚持说“必须孤注一掷”,才把同伴们说服继续干。最后,四个潜水员潜入深海,把四枚14到27公斤重的定时炸弹精准地绑在了管道的薄弱地方。四天后,炸弹准时爆炸,三条管道同时炸裂,喷涌而出的天然气在海面上形成了直径一公里的大漩涡,场面相当震撼。
这伙人做事倒是挺“谨慎”,用的都是假名的乌克兰护照从波兰进入德国。现在行动负责人谢尔盖·K已经在意大利被捕了,而且他还持有两本护照,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极有可能是乌克兰的情报人员。更可疑的是,其中一个成员事后居然坐着乌克兰驻波兰武官的车逃跑了,这背后要是没点官方背景,谁信啊?
可面对这么多铁证,德国政府的反应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被问到这事时,就拿“等待最终调查结果”来搪塞,明摆着就是装聋作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北溪”管道炸了,德国经济确实遭了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俄罗斯想用能源拿捏欧洲的筹码也没了。要知道,俄乌战争爆发前,德国近一半的天然气都得从俄罗斯进口,这种依赖让德国在对俄问题上总是缩手缩脚,想强硬都硬不起来。“北溪”管道就是德俄合作的象征,当初修这管道,德国是想就算俄罗斯和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闹僵了,自己也能稳稳拿到天然气,说白了就是一种战略投机。可2022年2月战争一爆发,德国这种绥靖政策就被骂惨了,后来俄罗斯在当年夏天停了“北溪1”的输气,“北溪2”压根就没运营过。所以对德国来说,管道被炸虽然疼,但也像是“壮士断腕”,逼着自己和欧洲加速能源转型,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实现战略自主。
德国现在这么沉默,不是纵容盟友搞破坏,而是想保护这个“破茧重生”的机会。一旦公开追究乌克兰的责任,西方“挺乌抗俄”的道德大旗就扛不住了,德国自己也得陷入政治和道德的双重麻烦。所以德国只能选择“向前看”,把这事儿当成战争里的“特殊行动”,后果全推给俄罗斯。为了证明自己付出的代价值,德国必须一条道走到黑,接着支持乌克兰。最近德国说了,未来几年每年给乌克兰90亿欧元援助,还把重装旅永久驻扎在立陶宛,总理默茨甚至暗示可能出兵。这明摆着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和乌克兰绑在了一起,它挺乌克兰,其实也是在维护那个摆脱俄罗斯天然气后的新欧洲秩序。
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说“我们必须结束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这话说出了欧洲的心声。德国的选择,其实就是整个欧洲的选择:在安全和经济利益之间,选安全;在团结和道德困境之间,选团结。这场博弈争议不小,但德国和欧洲好像也没别的路可走了。毕竟,“北溪”管道的爆炸已经把大家都推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