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
1945—2025
听燕达长者讲述峥嵘岁月
岁月悠悠,似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裹挟着无数往事滚滚向前;时间拥有平复一切创伤的力量,但刺骨的创痛和深深的屈辱早已刻进了历史深处。在燕达养护中心,生活着一群亲历抗日战争的长者,他们的记忆深处,藏着一段被血与火浸染、却又闪耀着不屈光芒的峥嵘岁月。
当长辈们缓缓开启记忆的闸门,那些曾经遭受的苦难,便如汹涌潮水般扑面而来,裹挟着那个时代的血腥与悲怆,让我们得以窥见战争阴霾下,普通人的挣扎与不屈。如今,当长辈们再次回首那段岁月,心中又会泛起怎样的波澜?让我们怀揣着敬意与好奇,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那些难以忘怀的故事,铭记苦难历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燕达在住长辈·赫建中
![]()
![]()
![]()
燕达在住长辈赫建中今年90岁,童年经历了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烧杀抢掠,后被八路军所救,加入部队成为小八路。《平原枪声》中小八路的角色,就是根据她的真实经历创作的。退休前,她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工作,并于1978年授命参加创建新闻研究所,任办公室、科研处副主任,还参与编纂《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三卷本等著作。
九死一生勇当抗日小八路,千锤百炼成长为革命女战士
1935年,赫建中出生于生河北省邢台地区巨鹿县边界的辛集村。在她出生前几个月,她的父亲在中共北方局派员张霖之的主导下加入共产党,在外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没有回家住。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仅有两岁的赫建中开始了有记忆的惨痛童年。母亲“嫌弃”赫建中拖累她不能外出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硬是逼回了母乳。没有奶吃的赫建中,成了四处求人找奶吃的“小乞丐”。赫建中4岁时,继祖母出于封建思想,要把外出革命不顾家小的长子留下的赫建中母女害死以便她的亲生儿子独得家产,便下毒药让她们母女喝。母亲万念俱灰,上吊寻死,又被赫建中的哇哇哭嚎唤醒过来……
同年十月,日本鬼子举大刀劈开了赫建中家乡巨鹿县大门,进村乱杀乱砍,死伤几百人。街上尸横遍野,多名妇女被轮奸后杀死。有一个孕妇正在推碾子,被日本鬼子强奸后,用大刀捅开下体,刀尖挑出腹中的胎儿,走出门外,挑着胎儿肚子玩耍取乐。这是赫建中年幼时第一次亲眼见到日本鬼子如此残暴的行径,第一次对国仇家恨有了具体的认识,并给赫老埋下了要长大之后报仇雪恨的种子!
有一天大早上,鬼子抓住一个南街的青年,然后将他捆绑起来投进路边的大粪坑里,又用粪叉子捅他的脑袋,灌进粪和尿,再拖出坑外拖到村子的十字街口,一刀、两刀、三刀……先在他脸上切豆腐似的乱砍乱划,然后削他的耳朵、鼻子、胳膊,然后绑在木梯子上。
一个日本鬼子兵端着满满一盒水灌进这个“八路”嘴里。这是日本侵略者惯用的伎俩——灌辣椒水。日本鬼子你一脚我一脚乱踹他被灌进的辣椒水撑得鼓鼓的肚子,又突然兽性大发,索性穿着大皮靴踩在“八路”的肚子上,使之七窍喷血,再给他松绑。“八路”痛得滚成一个大血球。鬼子几乎把他踩死,又用刀挑开肚皮,拉出肠子甩到围观群众的脸上。
赫建中被吓得“嗷”的一声叫,鬼子扭过脸手持刺刀冲她叫喊:“八格牙路,死啦死啦地!”赫建中身体小又灵活,赶紧从人群中的缝隙里向外钻。没想到鬼子狠狠地一阵机枪扫射,成群的大人尸体压在赫建中受伤的身上……
鬼子怕天黑八路袭来,就收兵走了。到夜里,八路军来给惨死的村民收尸,一个个掀起看到最下面有个浑身是血的小孩,探探鼻子还有一丝微弱的气儿,忙喊:“还有个活的小孩!”给她做人工呼吸后,小孩活了,哼哼几声,慢慢睁开眼,哭着喊“娘”。
八路军听明白了,这个刚被救活的小孩要找娘,便都去替她找娘。天亮后出去找人的八路军寻回了母亲,母女团圆,脱离死神。从此八路军救命之恩牢牢记在赫建中心里,渴望追随八路军队伍,去报这国仇家恨,报答八路军们。
了解到赫建中的母亲是革命烈属,还一直坚持地下党活动,王光华司令便推荐她入伍参加八路军。在一番调查了解后,通知赫建中的母亲带她于1945年6月赴任入伍。
李晓明政委当场审查赫建中的情况:发现赫建中虽然才10岁,但像大人一样吃了很多苦,锻炼出立志报国仇家恨的成人志气,还有大人不能做到的灵活机敏,能够像猴子一样上房爬树可用于侦察敌情,便当即批准赫老入伍当“小八路侦察员”。赫建中高兴地跳了起来……
作为“小八路侦察员”,赫建中被李政委派去侦查日本炮楼内的敌情。她换上农村小姑娘的衣裳,悄悄摸进敌炮楼里,躲在楼梯地下探查鬼子摆放的枪支弹药和重机枪等战备物资以及鬼子上下岗楼的通道拐几个弯,隐藏的对外射击枪口……赫建中回来立即将侦查的情况向李政委汇报了,李政委笑着点点头,后来命令她爬上树,看见“情况”就吹暗号通知作战科。这些都是赫建中的拿手绝活。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赫建中跟随“刘邓大军”南下继续参与解放战争,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行军路上,缺衣少粮,食不果腹,夏天骄阳似火,冬天冰冷刺骨,她跟部队徒步行军,艰苦备尝,但始终没有退缩;战场上,子弹在耳边嗖嗖飞过,多次身负重伤。多年的征战把赫建中历练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女战士。
![]()
1947年,6 个小八路合影,下方中间为赫建中
![]()
2012年,6个小八路长大后在北京合影
1951年3月13日,刚在志愿军第十五军加入青年团的赫建中本应跟随部队赴抗美援朝前线参与战斗,因为长年行军征战、多次负伤,失血过多,此时的赫建中形销骨立,面黄如纸,军长关照她留在北京治疗。康复之后赫建中进入华北军区聂荣臻八一小学就读,半年后考入北师大女子附中,任团支书。
1957年7月,赫建中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4年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工作,并于1978年授命参加创建新闻研究所,任办公室、科研处副主任。曾参与编纂《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三卷本等著作。2012年,赫建中入住燕达养护中心,安度晚年。
![]()
1980年,赫建中作为主编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少年八路,为国争气,烈士暮年,为党仗义。多年来,赫建中深深感恩党领导人民用鲜血写下的光荣历史,用汗水浇注的辉煌业绩来之不易,深知如今的寸寸河山和美好生活,都归功于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是千百万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即使已到鲐背之年,赫建中仍牢记党的使命,不忘初心,矢志前进!
![]()
赫建中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以上内容节选自《金色年华 往事记谈》
![]()
![]()
岁月流转,燕达养护中心长辈们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路走来,历经了无数的苦难与磨砺。他们在绝望中坚守希望,在磨难中汲取力量,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亡紧密相连。他们的故事,是抗战历史的一个个生动缩影,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悲壮与伟大,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脊梁。
铭记苦难历史,是对先辈们最好的致敬;开创辉煌未来,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以这些长辈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拼搏,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时代的历史荣光!
编辑/叶婷
校对/陈勤
审核/毕立伟
监制/李东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