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正值夏秋交替之际。古人观天察地,将今日——七月初十,视为窥探冬季寒暖的一扇关键窗口。民间深信“冷不冷,就看七月初十”,这并非简单的迷信,而是人们对其天气规律的一个总结。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为啥七月初十可以预测冬天的天气情况呢?
农历七月初十,在传统民俗中被称为“天灸日”,亦称“驱寒节”。此日之特殊,源于其处于初秋“孟秋”与中元节前夕的时空节点。
古人认为,此时天地阳气渐收、阴气初生,气候正处于由热转凉的转折关口。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如同一个巨大的“预警信号”,反映了当年北方冷空气活动开始的早晚及其强度势头,其影响会一直延续至整个冬季。
“天灸”本意是在极阳之日(如三伏天)通过艾灸祛除体内寒湿之疾。而七月初十的“天灸”,则意为“天之所灸”——大自然在这一日所做的“标记”:若此日晴朗干燥,则代表“天灸”之力强,意味着秋季冷高压强势,预兆冬季寒潮活动频繁;若此日阴雨,则意味着“天灸”之力弱,暖湿气流尚存,冬季可能相对温暖。
老话说“冷不冷,就看七月初十”,今日七月初十,2025年冬天会特别冷吗?农谚是怎么说的呢?
农谚一:七月初十日头笑,寒冬腊月雪不少
日头笑,指的是天气出现了晴朗,这个时候阳光灿烂,所以如果遇到七月初十是天气晴的情况,那么就代表着今年冬季冷空气会比较的强势,甚至出现很容易出现降雪的一个频率,这也将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冷冬”。
农谚二:七月初十雨淋头,三九取暖靠抖擞
雨淋头,指当天下雨。则预示着暖湿气流依然活跃,冷空气势力偏弱,冬季气温可能偏高,是一个相对“暖冬”。但“取暖靠抖擞”也幽默地指出,暖冬可能由于湿度大、体感阴冷,反而让人觉得无处躲藏。
农谚三:初十见了晴,皮袄早备勤;初十见了雨,冬衣且慢理
这里也告诉我们了,如果七月初十天气是晴天,那么就要把棉袄早早备好,如果这天是下了雨,那么也就说天气比较的凉快,那么冬衣可以慢慢准备,都不用着急,意思就是冷的会比较的慢一些。
2025年冬天会特别冷吗?
要回答今年冬天是否特别冷,关键在于查看您所在地区今日(七月初十)的天气实况:
1. 如果您所在地区(尤其是华北、黄淮等传统农耕区)今日整日晴朗无雨,阳光充沛那么,根据农谚,2025-2026年的冬天有较大概率是一个气温偏低的“冷冬”,需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2. 如果您所在地区今日阴雨绵绵,或雨水不小:那么,农谚则预示今年冬季可能是一个气温偏高的“暖冬”。但需注意,暖冬不代表不冷,其气候特征可能是气温波动大,寒潮过程阶段性出现,体感温度或许因湿度大而更觉阴冷。
需要注意的是,农谚是古人基于中原等核心农耕区的长期观察所得,具有一定地域性。全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大,此预测更适用于北方地区。同时,现代气候还受到拉尼娜/厄尔尼诺等复杂全球气候模式的深远影响,农谚可作为有趣的参考,但最准确的预报仍需关注气象部门的官方科学预测。
七月初十的这些俗语谚语,也是在提醒我们,无论今冬是寒是暖,顺应自然规律、未雨绸缪,才是最优的一个选择。今日不妨抬头看天,感受这份来自古老时光的天气预告,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准备一份从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