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的欧洲版近日发表评论文章,感慨本轮美欧关税谈判的过程与结果,让欧盟切身体会到了“近两百年前中国鸦片战争的耻辱”,而欧洲的“百年屈辱”可能才刚刚开始。
1842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落幕,清政府官员登上英国军舰 “康华丽” 号,签下中国近代首份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割地、开放港口、赔款,关税自主权尽失。
而如今,欧盟似乎正上演着类似的历史场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前往位于苏格兰的 “特朗普高尔夫度假村”,与特朗普达成了一份堪称极度不平等的协议。
从关税角度来看,欧盟同意向美国商品完全开放市场,自身却要承受 15% 的关税。美国对产自欧盟的钢铁、铝和铜继续征收 50% 的关税,而欧盟则承诺取消许多工业领域从美国进口产品的关税,例如汽车(目前约为 2.5%)和农产品。
对比此前,特朗普开战之前美国对欧洲征收的平均关税仅 3% 左右,如今欧洲输往美国的产品关税近乎翻了 5 倍,不平等显而易见。
除了关税不对等,协议中的进口承诺更是让欧盟处于劣势。冯德莱恩保证欧盟将在未来 3 年内购买价值 7500 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同时承诺欧盟企业将大举投资美国,投资金额高达 6000 亿美元。
但从实际情况分析,去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能源产品总额不到 800 亿美元,如今承诺的进口量(相当于每年 2500 亿美元)意味着要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两倍以上,这严重超出了欧盟的实际能源需求。
美国出口商也很难找到如此大量的货源,毕竟美国去年的能源出口总额才刚刚超过 3300 亿美元。
而对于 6000 亿美元对美投资,欧盟委员会的两名高级官员紧急 “澄清”,称这只是欧盟企业界的投资意向,“对美投资的资金完全来自企业,欧盟委员会作为公共机构无法保证这一点,这取决于私营企业的意愿”。
并且,欧盟委员会尚未表示将推出任何激励措施,以确保私营企业完成三年 6000 亿美元的对美投资目标,也没有给出投资的确切时间表。
去年欧盟对美投资总额不过 622 亿欧元,如今承诺的每年对美投资 2000 亿美元(约 1730 亿欧元)意味着必须在去年基础上增加近两倍,实现难度极大。
冯德莱恩并非毫无准备。早在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前,她就着手成立了 “唐纳德・特朗普工作小组”,旨在找出美国对欧贸易的薄弱环节,制定反制措施,以应对特朗普可能发起的关税战。
该小组准备了高达 1000 亿美元的 “精准报复” 清单,受影响的美国产品总额高达 260 亿欧元。
同时,针对美国科技与数字产业也制定了清单,如建议拿美国数字广告巨头谷歌和 Meta 开刀,还拟定了针对美国关键供应链的出口管制方案以及在半导体领域反制美国的方案,甚至计划对美国公司在欧洲的投资实施限制。
然而,当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时,冯德莱恩却表现得犹豫不决。每次特朗普施压,她只是警告欧洲有反击能力和决心,却未真正付诸行动。
今年 7 月,特朗普向欧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布鲁塞尔尽快拿出让美国满意的 “贸易平衡” 方案,否则将从 8 月 1 日起对欧洲产品征收 30% 的 “基本关税”。在这种情况下,欧盟谈判空间急剧缩小。
冯德莱恩面临两难抉择:一是拒不接受特朗普 30% 的关税安排,以同样报复性关税回击,但这可能导致关税战升级,特朗普或许会将战火扩大到其他领域,使欧盟在安全领域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
二是冷藏报复方案,继续谈判,在 30% 和 10% 之间寻求妥协。最终,冯德莱恩选择了后者,她第一时间向华盛顿发出妥协信号,将原计划 7 月中旬实施的反制措施推迟到 8 月中旬。这一系列操作,无疑让欧盟在谈判中越发被动,也让特朗普的气焰愈发嚣张。
从欧洲内部来看,欧洲对美国存在着多方面的依赖。在军事上,冷战结束后,许多欧洲国家大幅削减军费,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
如今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对美国的军事依赖更加凸显,如果没有美国的核保护伞和武器援助,欧洲在面对俄罗斯时将更加心虚。
在经济上,欧盟单一市场虽规模庞大,但整合不够彻底,资本市场分散,投资不足,过去 3 年能源价格居高不下,进一步削弱了欧洲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德国总理默尔茨等欧洲执政精英出于对欧洲安全和政治关系的考量,也倾向于在贸易问题上对美国作出一定妥协。
默尔茨认为欧洲的安全排第一位,政治关系排第二位,贸易排第三位,他不愿意因关税战升级影响欧美关系,导致特朗普重新倒向普京,也不想因关税问题激怒特朗普而殃及北约路线。
在冯德莱恩与特朗普会面之前,她已取得欧盟 3 个最大经济实体的 “妥协授权”,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梅尔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与她进行视频会议,统一思想认为 15% 的关税虽不理想,但基本可控。
这份协议签署后,并没有给美欧关系带来稳定。特朗普很快又威胁,如果欧盟的数字监管政策不改变,美国就会切断关键芯片出口,并追加新的关税。
这与当年英帝国逼迫清朝不断让步、签下一个又一个 “城下之盟” 的做法如出一辙。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甚至将这个新体系称作 “特恩伯里体系”,与二战后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 相提并论,意图表明美国将借此重新设定国际规则,而欧洲显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从欧洲内部来看,协议引发了诸多批评与反对之声。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贝鲁批评欧盟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是对特朗普的 “屈服”,称 “这真是一个黑暗的日子”。
法国负责欧洲事务的部长级代表本杰明・阿达德表示当前局面令人不满且无法持续。法国负责对外贸易的部长级代表洛朗・圣 - 马丁称这个协议不平衡,无法接受,法国不希望 “就此妥协”。
法国极右翼领导人玛丽娜・勒庞抨击该协议是一场 “政治、经济和道德上的惨败”。德国极右翼德国选择党领袖爱丽丝・魏德尔等人认为,欧盟本可以达成更有利的协议,但却选择了妥协与退让。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认为,欧委会对美的投资和采购承诺,不利于欧洲本土就业和产业发展,此次谈判结果难称是欧盟利益的胜利,更不是一项值得称道的外交成就,整体而言,这一协议远未达成平衡,甚至可能对欧洲造成长期伤害。
目前来看,欧盟正处于一个艰难的地缘政治弱势时期。若欧盟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抓住这次危机,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在此背景下,《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重启或许能成为欧盟在全球经济棋局中争取主动权的关键一步。
这项始于奥巴马时期,在特朗普 1.0 时代加速推进,并被欧洲议会冻结于拜登时代的协议,若能重启,将为欧洲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帮助欧洲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关税协议带来的压力,避免欧洲陷入 “百年屈辱” 的漫长困境。
但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欧盟各国摒弃分歧,共同努力,以坚定的决心和切实的行动来改变现状。
参考资料:
亚尼斯·瓦鲁法基斯:与中国不同,欧洲主动接受了21世纪版《南京条约》——观察者网
德媒:“欧美贸易协议并非平衡、公平的协议”——参考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