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以后家里就剩你和妈了,好好的啊。”孩子进安检前回头跟我说了这么一句。我挥挥手,喉咙哽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回家的路上,车里安静得只剩下引擎的微弱轰鸣。二十年的点滴,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帧一帧在脑海里翻涌……
很多人都说,娶个强势的妻子,是一个男人“幸福的负担”。可说实话,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清楚。我的老婆,喜欢独断专行。孩子从小到大的功课、兴趣班、交友圈子,甚至我的穿衣打扮,无一不是她“统筹安排”。朋友常调侃我说:“你这日子过得省心啊!”我通常只能笑笑。省心吗?或许是吧,但那种被压抑的自主权、被忽略的“苦心”感受,却像墙角悄悄蔓延的苔藓,不经意间覆盖了生活的很多角落。
孩子小时候,因为她要求太过严格,很少像别家孩子那样纵情地玩闹。有一次,因为在数学考试中错了两道题,被她要求把错题重复抄写一百遍。夜深了,我悄悄推开他房门,见他一边写一边抹眼泪。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揪住了一样疼:“恨妈妈吗?”他摇摇头:“妈妈也是为我好。”这句话,他说了很多年,也像是一句咒语,安抚了他自己,也勉强安抚了我。
有人说,家庭像一座天平,一边太高,另一边难免低下去。这些年,我常常在“顺从”与“反抗”之间摇摆。她强势的背后,其实是极度的责任感和焦虑——怕孩子不够好,怕这个家不够稳固,怕生活偏离她设定的轨道。而我,渐渐习惯了在她“独断”的背后,读懂那份未曾说出口的疲惫。
“春风虽欲重回首,落花不再上枝头。”时间终究是最公正的裁判。孩子长大离家,几乎是每个家庭必经的仪式。昨天,看着他背起行囊、推着行李箱走向登机口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那些曾经让我们“吃尽苦头”的岁月,不知何时,已凝结成了一种深沉的理解与感激。
没有她的严格,孩子不会养成自律的习惯;没有她的规划,我们这个家或许不会走得这么稳;甚至没有她的“强势”,我可能永远不会学会退让与包容。生活的真相,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那些看似压抑的片段,换一个角度再看,何尝不是用另一种方式书写着的爱?
如今,孩子去了远方追寻他的梦想,而我,终于有了一种轻松感。安静的家,突然有点陌生,也有点辽阔。我看着她默默整理孩子的房间,莫名多了一丝柔和,轻轻说:“这些年,辛苦你了。”她停顿了一下,没有回头,然后继续手里的动作。我知道,她听进去了。
人啊,总是要在时间走过之后,才明白很多事情的深意。所谓“强势”,又何尝不是一种全力以赴的担当?所谓“苦头”,也许是我们尚未读懂的一页书。孩子离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场回归。回归到夫妻之间最初的理解与陪伴,回归到安静中见真实的相守。
忽然想起苏东坡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生活的旅途中,没有谁天生完美,但愿意一起走下去,就已经是最好的温柔。
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家庭故事——是理解、是感慨,又或是某一刻的释然?我们一起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