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你长大后,让我们一起来保护你的妈妈。”2022 年 8 月,河北孟村县男子金昊在儿子出生那天发的这条朋友圈,曾让多少人感叹父爱的温暖。
可谁也没想到,短短两年后,这个口口声声说要 “保护妈妈” 的男人,竟亲手将妻子刘某活活打死。更讽刺的是,那个尚在幼儿园的孩子,未来要守护的可能只是妈妈的一张遗照。
从校园恋人到死亡囚笼:她的每一次退让都是在慢性自杀
这对曾经的校园恋人,有着最动人的青春誓言。刘某为了金昊,甘愿降分报考,远赴石家庄读同一所职业学院。可这份 “我愿意为你改变人生轨迹” 的深情,换来的却是一场漫长的囚禁。
为了孩子,刘某辞去法院劳务派遣的体面工作,从此失去经济来源,也失去了话语权。她想找份时薪 10 元的面包店工作贴补家用,却被金昊骂 “丢人”。
朋友说她生活极度节俭,一条 399 元的裙子都舍不得买,却把所有温柔都给了孩子 —— 奶粉、尿布、早教班从不吝啬。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实,长期家暴受害者会陷入 “习得性无助” 的困境。刘某不是没有反抗过,一开始被打她会告诉家人,可娘家劝她 “忍忍吧,孩子还小”,婆家说 “夫妻哪有隔夜仇”。
渐渐地,她把淤青藏进长袖,把哭声咽进枕头,从 “我错了” 到 “我不敢说”,再到 “我习惯了”—— 这正是无数家暴受害者走过的黑暗隧道。
双面人的特权生态:小县城里的 “恶少爷” 如何养成?
朋友圈里的金昊是深情父亲,现实中却是施暴狂魔。这个在检察院做劳务派遣的 “体制边缘人”,靠着爷爷医院当领导、父亲是干部、母亲是 B 超医生的三代 “公家人” 关系网,在 20 万人口的小县城里活成了 “太子爷”。
他从小霸凌同学,成年后殴打老人致住院都不怕追责。每一次作恶都被 “算了”“别闹大”“他家不好惹” 轻轻盖过,久而久之,他真以为自己可以无法无天。
这种人情社会对法治的侵蚀,让施暴者有恃无恐 —— 医院敢给浑身淤青的尸体开 “心梗” 证明,直到家属死磕、舆论爆炸,案件才得以异地侦办。
就像电影《我经过风暴》揭示的,施暴者往往擅长利用社会关系构建防线。金昊的 “优越感” 不是来自能力,而是 “我比你强” 的碾压;他的 “控制欲” 不是爱,而是 “你必须听我的” 的病态执念。
四次退让换不来一次生机:家暴从来都不是家务事
刘某的悲剧,从她降分报考的那一刻就埋下伏笔,在她辞职带娃时加速恶化,而第一次被打却选择沉默,则是将自己推向深渊的关键一步。
中国妇联的数据显示,家暴受害者平均遭受 35 次暴力后才会报警,每一次退让都是对暴行的默许。
当家暴发生时,受害者面临的是层层围堵的 “四重防线”:施暴者的光环掩盖、家庭成员的轻忽纵容、基层机构的调解失效、司法程序的取证困难。金昊母亲涉嫌伪造病历被刑拘的细节,正是人情干扰司法的鲜活注脚。
如今金昊已被逮捕,正义虽然踉跄赶来,代价却是一条年轻的生命和一个孩子终生的心理阴影。
那条 “保护妈妈” 的朋友圈,不该成为施暴者的洗白工具,而应成为所有人的警钟:真正的保护,不是发个朋友圈,而是在她第一次说 “他打我” 时,坚定地站出来说 “不行”。
愿所有女孩不必为爱降分,为婚姻折腰;愿天下母亲不必等孩子长大来保护;更愿我们的社会能真正筑牢反家暴防线 —— 因为对家暴的纵容,就是对生命的犯罪!遭遇家暴请立即拨打全国妇联求助热线 12338,你的每一次求助,都是在拯救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