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高铁最重要的一步终于要动了!”2025年7月,新建温州至福州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时隔一个月,温福高铁项目再次迎来了重大进展:项目环评报告正式进行审查......目前,备受瞩目的温福高铁温州段已确定将于今年9月启动建设,并计划2025年全面施工,2030年前后通车。消息一出,闽浙沿海沸腾:350公里时速的高铁新通道,将把温州到福州的动车时间从目前的2.5小时压缩到约1小时,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再度拉近。
虽然温福高铁项目开工在即,值得庆贺,但其只是“甬广高铁”的南段,真正贯通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沿海通道”,还要向北连接宁波—台州—温州段(简称“甬台温高铁”)。如今,甬广高铁南段已经获批,但北段却仍停留在“前期研究”四个字上。沿海黄金大通道眼看只差最后一环,却硬生生成了“肠梗阻”。为什么温福高铁可以一马当先,而甬台温高铁却步履蹒跚?
据悉,温福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享受中央资金与用地指标“双优先”。相比之下,甬台温高铁的定位则长期处于摇摆状态:究竟是350公里时速的国家级干线,还是兼顾城际与货运的复合通道?根据资料显示,早年浙江曾提出的“沿海二通道”方案,因与既有杭深线功能重叠,被国铁集团要求“再论证”,导致项目迟迟未能上升到国家层面立项。
此外,于2009年通车的杭深铁路(甬台温段),设计时速200公里,目前日开行约140对动车,能力利用率看似只有70%左右。但国铁集团在多轮评估中认为,通过增开列车、提速改造即可满足近中期需求,“新建350公里时速线路紧迫性不足”。然而地方却并不买账:一方面,杭深线既要客又要货,台风季一遇限速,“准点”就成了奢望;另一方面,宁波、台州、温州三地往来日益频繁,200公里的标尺已追不上城际通勤的期待。地方与铁路部门的“够用”定义差异,让项目迟迟跨不出可研这一步。
导致甬台温高铁迟迟不能“转正”,还有两个重要因素:
首先,甬台温高铁项目线路全长约310公里,估算投资近900亿元。按照现行政策,国家只承担项目资本金的40%左右,其余需要浙江省及沿线市县自筹。而线位的选择也胶着,台州希望借新站带动滨海新区,宁波力主与通苏嘉甬铁路在宁波西并站,温州则要求直接引入温州东并预留温福高铁直通条件。
其次,国铁集团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沿海通道先打通“断链”,再“加密”。温福高铁属于前者,因此获得优先;而甬台温属于后者,需要等温福、通苏嘉甬等项目建成投运后,再依据客流增长情况择机启动。从铁路建设规律看,这种“先断后续”的做法并不罕见:可避免并行线路同时上马导致运能虚耗,也能让技术标准在后续项目中迭代优化。但对地方而言,“等等看”意味着土地红线和资金窗口都可能生变,焦虑自然加剧。
那么,甬台温高铁如何才能破解当前的“困局”。答案是:把“要我建”变成“我要建” 。
据悉,2025年浙江省“百项千亿”工程计划已把甬台温高铁列为前期推进类项目,明确由省级牵头、三地市联合组建筹备组,力争在“十五五”初完成可研批复。下一步,能否真正破局,取决于三个变量:
1. 客流论证能否拿出更具说服力的数据,证明新建350线路的经济性;
2. 投融资方案能否再创新,如借鉴粤港澳大湾区模式,引入保险资金、REITs等长期资本;
3. 线站位方案能否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取得最大公约数,把宁波西、台州东、温州东真正打造成沿海高铁的新枢纽。
温福高铁的获批,让“甬广高铁”的终点线已经清晰,而甬台温高铁的落笔却仍悬在半空。或许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不是不建,只是火候未到。”但沿海经济带的脉搏每天都在跳动,留给“火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