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国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来自世界多国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同缅怀历史、展望和平。在中东欧地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作为政府代表)以及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等政要的出席尤为引人注目。这些领导人的参与不仅体现了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重要地位的认可,也折射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日益深化的双边关系。
历史纽带与新时代合作
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白俄罗斯四国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既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也有面向未来的务实合作。在二战期间,这些国家都曾是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参与者,与中国有着相似的历史经历。此次出席阅兵活动,既是对历史正义的共同坚守,也是对多边主义与和平发展的共同呼吁。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机制为双方关系注入了新动力。塞尔维亚作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紧密伙伴,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科技等领域合作成果显著。匈塞铁路等标志性项目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也为区域互联互通提供了支撑。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则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中国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桥梁,双方在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方面持续深化合作。白俄罗斯作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与中国在工业产能合作和中白工业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经济互补与战略协同
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极强。中国在资金、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与中东欧国家在制造业、农业和物流领域的潜力相结合,创造了双赢局面。例如,匈牙利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欧洲的重要节点,塞尔维亚的钢铁和矿业合作吸引了大量中方投资。白俄罗斯的工业基础与中国的创新能力形成协同效应,而斯洛伐克在机械制造和环保技术方面的专长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合作机会。
此外,这些国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时与中国保持密切协调。疫情期间,匈牙利等国率先采购中国疫苗,体现了对中国科技与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信任。这种基于实际需求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双边关系的韧性。
地缘政治与多边舞台上的协作
在国际事务中,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反对单边制裁和霸权行径。这与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多极化世界秩序理念高度契合。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等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多次发声支持中国核心利益,中国也坚定支持这些国家维护主权和发展的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东欧国家处于欧盟与独联体地区的交汇点,其与中国的关系既服务于本国发展需求,也为中欧整体关系提供了稳定性。尽管近年来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出现分歧,但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始终倡导务实合作,反对意识形态对抗,这为中欧关系注入了积极因素。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欧盟内部的政策协调压力、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合作节奏。然而,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模式已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未来,中国有望通过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欧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拓展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白俄罗斯领导人出席九三阅兵,既是历史情怀的体现,也是现实合作的延伸。他们的到来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中东欧国家重视与中国的关系,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面临逆风的今天,这种跨越地域的团结与合作显得尤为珍贵,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 THE END -
(以上内容来自《欧洲时报》中东欧版,转载请注明《维城》EuroNews)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