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中校关押张学良25年,特批晋升少将,晚年说出6个字
文 |
图 | 网络
导语:刘乙光能够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和自己不凡的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刘乙光的前半生作为军统大佬戴笠手下数一数二的人物并不能使人们在历史中记得有这么一个军统鹰犬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刘乙光和他后半生几乎绑在一起的张学良的出现发生巨大的转折,作为民国时期军阀代表少数能够和蒋板板手腕的张学良,最终却和这么一个军统“希特勒”“德国人”如影随形了25年,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中著名爱国军人。晚年却被这个小小的军统中校关押了25年,然而据解密文档了解这名羁押张学良25年的军统中校晚年依旧淡淡说出6个字。
1、刘乙光初次闻名军统
刘乙光又名书之、昌校,别字耆五,永兴高亭乡泥秋塘村人。1917年,刘乙光在资兴县读高小。1918年,考入衡阳第三师范,毕业后在县内湘阴堡口黄家当小学教师。1924年,考入国民党广州陆军学校学习,1926年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毕业后入中央警察学校特训班学习,1928年任中央党务学校军训队长,1930年任中央政治学校第一期教官。
这时刘乙光接触到人生第一位贵人军统特务头子戴笠,1931年任政工队长、指导员、政训室主任、复兴社特务处组长,临澧特训班中队长。接下来的6年中刘乙光在军统足足待了6年的时间,这6年的时间刘乙光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戴笠看到自己的能力,受到戴笠重视并委以重任。
2、刘乙光在军统站稳脚跟并进一步走进军统核心
刘乙光在受到戴笠重视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关系,帮助同样在国民党一起的同乡,据悉1928年10月初,黄克诚和李卜成离开家乡,计划到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找党,然而由于囊中羞涩求助于同乡刘乙光。
刘乙光曾在北伐军中做政治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逃到武汉,黄克诚全力帮助过他。刘乙光一身国民党军装,又有证件,一路顺利来到上海。住下后,刘乙光说,他每月会给他们寄生活费来。虽然其中发生一点波折,但是黄克诚和李卜成最终还是回到党的怀抱,这其中刘乙光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发展刘乙光也在军统逐渐站稳脚跟并且一步步发展成为戴笠手下不可替代的人物。
怎么形容此时的刘乙光呢,据悉刘乙光外表斯文儒雅,其实对人非常严厉苛刻,故有“希特勒”、“德国人”的外号。而随着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这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这时候刘乙光出现在世人眼前,虎将张学良也遭受25年的关押。
3、刘乙光成为羁押张学良人选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而后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
据悉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介石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随后张学良上书蒋介石,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
不得已之下1936年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蒋介石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同时,十七路军扣留了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随后经过各方调停蒋最终还是同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去往南京的飞机上张学良也在其中,虽然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
但是离开军权的张学良还是受到蒋的忌惮,这时候受到蒋一直重视的军统出现在脑海中久久不散,随后蒋和军统头子戴笠一番选定刘乙光出现在蒋的视线中,刘乙光也成为羁押张学良人选。
4、刘乙光受命关押张学良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的羁押竟然长达25年
刘乙光作为黄埔四期学员对于蒋一直是领袖一样的存在,对于蒋的安排必然十分上心。据悉刘乙光受军统局戴笠派遣,名义上为张学良的警卫队长兼秘书,实际负责长期软禁张学良。其身边除几十名便衣特务外,另有一宪兵连归其指挥,宪兵连的士兵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彼此相望,形成一个包围圈。必要时可直接向戴笠或者蒋请示报告。
军统将看守张学良的重任交给刘乙光后,刘颇费了一番心机。他规定:执行内部警戒任务的特务,白天须站在张学良住房十丈左右的位置,晚上则移至寝室窗外和门口;外围宪兵白天在远处站岗,夜晚则移到特务们白天所站的位置放哨。
据悉张学良的自由活动区域只有200米,且只限于白天,黄昏以后便不能走出屋门。这还不算,刘乙光将他的妻子儿女也带来同住,全家人还“陪伴”张学良吃饭。借此机会,张学良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刘乙光的监视。这样的羁押生活谁也没有想到竟然长达25年,纵然蒋败退到台湾,张学良依旧在刘乙光无微不至的羁押下生活。
5、刘乙光因羁押张学良特批提升为军统少将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就被软禁在南京宋公馆,1937年押送张学良由浙江溪口、安徽黄山、江西萍乡转解到湖南郴州苏仙岭。后来,奉命迁往湘西、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等地。1940年,刘乙光因看押张学良有功,特批提升为军统局少将专员。
1946年末,张学良离开祖国大陆,被囚禁在台湾省新竹市井上温泉。不久,台湾发生了“二·二八”事件,刘乙光十分紧张,指挥宪兵特务们加强警戒,不分昼夜来回在屋外巡逻。1947年10月30日,张治中带妻子儿女,到井上温泉看望张学良。久别重逢,他们谈了约有四个钟头。张学良托张治中向蒋介石提出两项要求:一是恢复自由,做一介平民;二是要刘乙光搬出他的房子,生活由他自己管理。
然而老蒋下手谕给台湾省警备司令彭孟缉,命令他以后非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见张学良。这样的结局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兵败之后的蒋为了进一步防止意外发生还再次嘉奖刘乙光,蒋交代侍从室通知军统局,发给特务队奖金一万元,相当于300两黄金。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62年,直到刘乙光调回安全局。
6、刘乙光羁押张学良过程中遭受暗杀
1962年在刘乙光升调安全局任特勤室主任的饯别宴会上,张学良风趣地说:“刘乙光是我的仇人,也是我的恩人。仇人是他看管我,恩人是他救了我的命。”
1937年初的一天,张学良从南京被秘密转移到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溪口,幽禁在雪窦山。不久,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也来到这里陪伴张学良。当时张并不知道,有一个人早就想杀他,那就是蒋介石的侄媳——蒋孝先的妻子袁静芝。当时蒋介石的侄媳――原宪兵三团团长蒋孝先的妻子袁静芝也住在溪口镇。蒋孝先西安事变时,负隅顽抗,最后在临潼被张学良的部下击毙。
那天,张学良和于凤至在刘乙光等特务的护卫下,缓慢地走着。他们过了千丈崖,登上了妙高台。而袁静芝,就藏身在妙高台下一块巨石后面,离张学良约百步远。当两人走近之后她立刻掏出枪来,对准了张学良的脑袋。
砰的一声,枪响了,子弹呼啸着从张学良身边飞过,射进了他身旁一棵大树里。之后张学良被随之而来的刘乙光救了下来。据悉当时袁静芝大喊张学良,你连委员长都敢下手,我丈夫就更不在你话下了!姓张的,你赔我丈夫!哎,又是一个被仇恨迷失双眼的可怜女人。袁静芝刺杀张学良失败后,蒋介石知道了这件事,但并未深究,而是给了她一笔巨款,让她在上海买了一幢房子。
7、刘乙光揭秘张学良酒后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1937年9月27日旧历中秋节张汉卿在妙高台饮酒大醉,兴奋异常。于回招待所途中高歌《义勇军进行曲》,狂呼“打倒法西斯蒂帝国主义!拥护领袖抗战到底!国民党万岁!领袖万岁!”张学良高呼地“拥护领袖抗战到底”不久之后即被定性为“反动口号”。
郭汝瑰回忆,在武汉会战前共产党打出横幅,“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到底”,随即被国府取缔,并规定,只能写“拥护蒋委员长抗战”,不许提“到底”。张学良高呼你们不要以西安事变责我,西安事变使我要领袖成为历史上空前的伟大人物。假使没有我张学良,领袖是不能平安返京。
随后,在戴笠的报告下蒋得知这一消息勃然大怒,进一步加强了张学良周边的警卫力量。
8、刘乙光晚年评价张学良淡然说出6个字
作为蒋专门派遣关押张学良的人选,蒋对于刘乙光非常之信任和关怀,这样的答案和刘乙光的态度密切相关。刘乙光早年就加入国民党,作为黄埔四期学员。当时蒋介石正是凭借黄埔校长的身份,让许多学生对其崇拜和追随,那些学生以后都是国民党的中坚力量。初为校长,蒋介石工作很认真,也很卖力:每天,蒋校长都会在案头写下一天的工作,对学生日常的衣食住行也十分关心。他甚至记下了黄埔军校第一期500多个学生的名字,对于每一个学生,他都找了一遍进行单独谈话。这一点,别说是在当时,就是现在,也没有几个校长能做到。
当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以求建立自己的军队——“革命军”时,蒋介石便将这支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进而夺取国民党的军权,随后以军干政,夺取国民党的党权与政权,完成了一代枭雄的成长史。
而黄埔军校第一至四期的学生,每期都参加了较大规模的激烈战斗的锻炼:第一期学生参加平定商团之战;第二期学生参加第一次东征;第三期学生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第四期学生参加第二次东征,后来还参加了南征和北伐,可谓“无役不与”。
作为黄埔四期学员蒋在刘乙光心目中自然占据重要位置,而后蒋对刘乙光也重点栽培,除了特批成为军统少将专员,在经济方面也十分照顾,除了张学良本身的开销,还另外补助资金。
当时的蒋对于张学良意见很大,毕竟自蒋进入国民党高层之后还没有人胆敢这样对待自己,对待一个对外是中国领袖的自己,因此蒋对于张学良的态度很是明确,有这样的说法,称张学良是“党国第一罪人”,作为忠实小弟的刘乙光也是同样的态度,称张学良是“党国第一罪人”,要不在25年的时间内刘乙光对于张学良“照顾”十分周到,就算到了台湾也是一样的严密。
9、刘乙光晚年
刘乙光自1937年出任军统局直属的张学良管理处中校主任,具体负责监管张学良,连续担任13年,1948年授陆军少将衔。1949年赴台湾,1965年4月退休。当问起对关押张学良时同样引用蒋的:党国第一罪人。
不过张学良对刘乙光乃至其家人还是不错的,毕竟朝夕相处25年之久,双方感情也随之而来。刘乙光长子刘伯涵当时在海军服役,这样写道:我妹妹则与四小姐特別亲,四小姐待她比母亲还好,她一回来就与四小姐到房中说悄悄话。
1982年刘乙光在台湾病逝。刘乙光死去的时候十分寂寥,蒋经国之外,只有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来吊唁。我想,这对他来说,已是足够的安慰。张学良将军幽囚的25年时光,刘乙光何尝不是共同的囚人?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了54年,刘乙光就看管了张学良二十五年,一是求生之虎,一是守丘之狐。换句话说,他既是在看守,也是在服务,有的时候,他所能容忍的限度甚至让人惊奇。《琅琊榜》中梅长苏说:人都是矛盾的,不是非黑即白,一分为二。正是这种矛盾,让我们于历史的夹缝中,感受到一丝属于人的味道。
张学良将军一生功过各有各的说法,张学良下令东北军不抵抗使得东三省在不抵抗的状态下全部丢失,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发起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东北军在接收到张学良的命令之后,没有发起反抗。战斗结束之后,张学良受到了社会舆论的猛烈攻击。最终日军占领了锦州一带,完全实现了对东三省的占领,以至于三千多万的老百姓长时间遭受日军的残酷掠夺以及统治。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准备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共同逼迫蒋介石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由此,发动了“西安事变”,同时,他发出了停止一切内战,将所有在政治方面的犯人全部释放,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就此开始。之后张学良就受到长期的监禁生活,之后老蒋逝世之后,张学良才得到了些许自由,一九九五年离开台湾,长居美国,二零零一年在美国逝世,享年101岁。
文章彩蛋《义勇军进行曲》
当时国民党很多军校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军歌,淞沪会战爆发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800壮士孤军营内鼓舞士气的战歌之一,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官兵在观战的美国驻华海军副武官卡尔逊的带领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1947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台湾当局列为禁歌,直到两岸关系缓和后才解禁。
大家如何看待张学良将军,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西安事变》《张学良监禁生涯》《档案揭秘》《中华民国资料丛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