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毛岸英在湖南长沙呱呱坠地。他是家里的老大,父母感情很好,长辈也对他关怀有加,照理说,毛岸英的童年应该特别幸福。
可实际上,毛岸英从童年到少年这段时光,历经了无数的漂泊动荡。
毛岸英经历这么多波折动荡,都只因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不过,毛岸英也凭借自身行动表明,他完全对得起“毛泽东儿子”这个身份。
毛岸英出生的时候,毛主席正忙着干革命的事儿呢。
1922 年到 1926 年这四年间,年幼的毛岸英随父母辗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1924 年,年仅四岁的毛岸英,因毛主席要组织秋收起义,不得不与父亲暂别。
4岁的孩子,正是离不开爸妈陪伴的时候。可毛主席要投身革命,没办法,只能和儿子分开。
这一年,毛岸英还不到五岁。他虽是个孩子,却像个小大人,身为长子,年仅四岁多,就已经懂得帮妈妈杨开慧照顾两个弟弟了。
但不少时候,他会在门口坐着,眼睛望向远处,巴望着爸爸快点回来。
可那时毛岸英没料到,本以为爸爸很快就能回来,哪晓得,父子俩再次相见,居然是差不多二十年后了。
因为关山阻隔,局势又越来越糟糕,毛主席和家里的联系变得断断续续。到1929年左右,杨开慧常常连续几个月都收不到毛主席的信。
就在这一年,杨开慧满心忧虑,她在报纸上看到朱德妻子伍若兰遇害的消息,这下,她心里的担忧更重了。
杨开慧从不畏惧牺牲,她最忧心的,是那三个孩子。
杨开慧一直盼着能跟毛主席取得联系,可左等右等,始终没消息。实在没办法了,她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堂弟杨开明身上。
那年3月,杨开慧给堂弟杨开明写了封信,信里托付了孩子的事。
杨开慧在信里说,要是自己不在了,盼着堂弟能照应下三个孩子。可当时局势严峻,这封信压根没能寄出去。
事实上,就算信能寄出去,杨开明也没办法完成姐姐的嘱托了。
1929年9月,杨开明在汉口遭叛徒出卖被捕。到了第二年2月,他在长沙城外的识子岭被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
就在几个月之后,国民党“清乡”司令部把杨开慧给逮捕了,她被关进了监狱。
8岁的毛岸英和杨开慧一起被关进了监狱。毛岸英看着妈妈遭受敌人酷刑,身上满是伤痕,这个小孩子啥也做不了,只能张开自己稚嫩的小胳膊,紧紧护住妈妈。
面对这种情况,杨开慧神情庄重,毫无惧色地说道:
除非大海干涸、石头腐烂,不然别想让我和毛泽东断绝关系。
1927 年 11 月 14 日,敌人无计可施,恼羞成怒,在长沙识子岭残忍杀害了年仅 29 岁的杨开慧。
毛岸英最疼爱的妈妈突然离世,这让他遭受巨大打击,一下子就大病了一场。
没过多久,在舅舅杨开智等人努力营救下,毛岸英被保释出狱。可考虑到安全问题,刚和亲人团聚,他就跟两个弟弟一道被送去了上海。
毛岸英人生中最为艰难困苦的阶段,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到了上海,毛岸英三兄弟一开始被安置在大同幼稚园。当时,这幼稚园收留了不少烈士家的孩子。可后来出了叛徒,没办法,幼稚园只能匆忙解散。
多数孩子都被自家亲属陆续接走了,可毛岸英兄弟三人,却没人来接。
不到10岁的毛岸英,为了活下去,带着比自己小一岁的毛岸青,还有才四岁多的毛岸龙,在上海街头流浪。
那段日子里,他又是捡垃圾,又是卖苦力。多年后回忆起来,他说:“除了偷没干,其他的我都做过。”
这样的日子,过得实在不咋样。小毛岸龙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染上了痢疾。他年纪那么小,最终不幸夭折了。
不止这样,军警还殴打了毛岸青,把他脑袋打得受了重伤,从此落下病根。
毛岸英心里一直很自责,因为幼弟夭折了,二弟还受了伤。他觉得自己没把弟弟们照顾好。可那时,他自己也才10岁啊。
这种饱尝苦难的流浪日子,差不多持续了将近五年。
1936年,组织在一座破庙里找到了兄弟俩。第二年,他们被送去苏联学习。对历经诸多苦难的毛岸英而言,在苏联的那段日子,就像进了天堂一样。
在那段时间里,毛岸英学习劲头十足,像饿极了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而且,他还主动提出要参军,想通过参军锻炼自己,让自己的经历更丰富。
让他更高兴的是,1938 年,兄弟俩终于和阔别 11 年的父亲取得联系。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后,满心欢喜,给这两个孩子写了一封信。
兄弟俩一看到信开头写着“亲爱的岸英、岸青”,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
1927年和父亲分开后,一晃11年就过去了。这11年,兄弟俩历经千辛万苦,可从没掉过一滴泪。
可一瞧见父亲的笔迹,兄弟俩就再也忍不住了。在他们心里,父亲就如同顶天的梁柱。只有父亲在,他们才能像孩子一样自在。
从那以后,父子三人常写信。毛岸英会把他和岸青学习、生活咋样,都跟毛主席讲。毛主席呢,会给些建议,还会列些书单,有时直接寄些书,让兄弟俩读。
1946年,毛岸英历经学习与战争的磨炼,终于学成回到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