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6月,毛主席身体状况愈发不好。到了7月,中央考虑到情况,决定提前准备丧事相关事宜,还专门安排人去起草讣告和悼词文稿。谁能想到,这讣告起草完才过两个月,毛主席就与世长辞了。
党内领导人们其实早就料到毛主席可能会离世。可当这一天实实在在到来的时候,大家还是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1976年9月9日零点10分,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党内同志刚接到消息,就被告知不能哭。叶剑英立刻下达了三道必须执行的命令。究竟是哪三道命令呢?
1976年7月下旬,汪东兴给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局长周启才打电话,让他赶紧通知李鑫,马上到怀仁堂正厅,说中央有紧急且重要的任务。没多久,这几个人就赶到了怀仁堂。
中央领导向他们透露,毛主席此刻病情相当严重。医生们已经全力以赴展开救治,然而就病情的发展态势而言,毛主席随时都有离世的可能。
因此,中央做出决定,得提前筹备毛主席的丧事。指定你们俩负责起草讣告和悼词文稿,务必尽快完成。
接到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两人一下子懵了,忍不住放声大哭。谁能想到,他们接到的重要任务,居然是提前准备毛主席的讣告。当时,他们心里肯定特别难受,明知毛主席就要离世,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
没多久,汪东兴的秘书打电话说,他们在怀仁堂正厅办公。这儿环境安静,保密性好。生活方面的事儿,也已经让警卫局负责处理了。
接到这个任务后,他们马上就开始干活了。
讨论过后,他们先把讣告文稿写了出来,接着又草拟了悼词文稿。这篇悼词文稿里,没写毛主席那充满曲折却又无比光辉的革命经历。
起草任务迅速完成,他们马上打电话给汪东兴,问要不要把文稿送给他,再由他上交给中央。
汪东兴听了之后,吩咐他们:这两篇文稿你们亲自收好,暂时别向中央上报。
毛主席当时还在世,出于保密考虑,他们打算回去把两份文件密封起来,锁进保险柜。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地区突发地震,北京也受了影响。
为保障党中央工作顺利开展,秘书局的工作人员都搬到临时搭建的军用帐篷里办公。周启才呢,他带着那个装着讣告和悼词文稿的保险箱,转移到一个安全处,也恢复了正常办公。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离世。凌晨5点10分,汪东兴给周启才打电话,让他带上那两封文稿,马上赶到主席住地的会议厅。
周启才赶忙打开保险箱,拿出文稿,朝着毛主席住地的会议厅跑去。路上,他瞧见汪东兴正不停地踱步,心里也是悲痛万分。
汪东兴一看到他,马上就走上前,讲政治局两点多的时候已经在这儿开了紧急会议,眼下正等着讨论讣告还有悼词文稿呢,催他赶紧进去。
周启才一路小跑,来到毛主席住地的会议厅。厅里光线昏暗,他一眼就瞧见坐在沙发上的第一副主席华国锋,赶忙把手里的文件递给了他。
华国锋拿起文稿,看了看会场众人,说道:“咱们现在得讨论中央事先准备好的讣告和悼词文稿,今天就得定下来,下午就要向国外广播,时间特别紧。悼词文稿呢,过一遍就行,不讨论,会后发给大家,另外找个时间开会定这事。”
接着,华国锋让周启才把讣告文稿念一遍,文稿约2500多字。周启才慢慢念完后,华国锋问大家,对文稿有没有修改或补充的想法。要是没有,就先把文稿送到中办秘书局印刷厂印出清样,给每人发一份。
文稿确定下来后,他们马上把它送到印刷厂去印刷。与此同时,李鑫宣读了悼词文稿。华国锋批示完,会后周启才把文稿印发给了政治局所有成员。
在这次会议中,与会人员一致通过《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并决定于9月9日下午4点向国内外进行广播。
9月16日下午3点,中央政治局在怀仁堂开会,讨论毛主席悼词的文稿。会议做出决定,9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大会。
9月18日下午快三点的时候,华国锋在会议上提议,在悼词文稿里添上毛主席“三要三不要”的重要指示。
叶帅对华国锋的提议表示赞同。他表示,“三要三不要”是主席留下的珍贵财富,是指引我们党顺着马克思主义道路前行的指南。在主席悼词里加上这条关键指示,对我们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番讨论后,众人决定在悼词里加上毛主席的指示,同时对悼词文稿的个别文字做些改动。改完后,华国锋进行审阅,还把补充和修改之处读给大家听。听完,政治局成员一致表示通过。
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是如何对外公布的?公布背后又有哪些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