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翟志刚结束任务后回家,却赶上母亲葬礼,姐姐:谁叫他都不起

分享至

在航天事业的璀璨星空中,有一位英雄的名字熠熠生辉,他就是翟志刚。他迈出的那一小步,是中国人在太空的首次漫步,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可又有谁知道,在这荣耀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还有一段令人动容的母子深情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唠唠翟志刚背后的故事。

1966 年 10 月,翟志刚出生在黑龙江省龙江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一家子的生计,全压在了母亲贾桂芝柔弱的肩膀上。为了养活家里的 6 个孩子,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琢磨着做点小买卖来补贴家用。最后,她盯上了炒瓜子这门营生。



母亲每天辛苦地炒瓜子,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赚着那微薄的利润。年幼的翟志刚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从中学开始,他就特别懂事,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母亲生火炒瓜子。那时候,没有什么先进的工具,全靠一口大锅,一铲一铲地翻炒。翟志刚小小的身影,就在那炉灶前忙碌着,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可他从来没喊过一声累。炒好瓜子后,他又赶紧骑自行车去镇上,把母亲接回家。回家后,也顾不上休息,接着帮母亲把瓜子装袋,忙完这一切,才匆匆赶去学校上晚自习。寒来暑往,整整 6 年,他从未间断过。

到了高中,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可翟志刚依旧每天帮母亲干活。他有个习惯,做事的时候不爱吭声,总是闷头苦干。干完活,到了上学时间,就一声不响地离开家。为了能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他还把家里那间没人住的小屋 “霸占” 了,在门上贴了张纸,写着 “闲人免进”。每天放学后,他就钻进这个小天地,挑灯夜战。那时候,家里没钱,晚上停电是常有的事。遇到停电,教室里就只能用汽油灯照明,光线昏暗得很。翟志刚坐在后排,根本看不清黑板,可他又舍不得花钱买蜡烛,于是就想了个办法,从家里带一小截蜡烛头。这一小截蜡烛头,他也只在上课时用,一下课,马上就吹灭,小心翼翼地用纸包起来,装进口袋,留着下次用。就靠着这股子韧劲,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1980 年,对于翟志刚一家来说,是艰难的一年。这一年,父亲的病情加重,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看着母亲每日操劳,累得直不起腰,年幼的翟志刚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产生了辍学外出打工的想法,想帮母亲减轻点负担。有一次,他终于鼓起勇气,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呵斥他:“你个没出息的大小伙子,这点苦都吃不了?我累死累活,不就是为了让你们几个孩子有出息,能走出这穷山沟吗?你要是现在辍学,以后就只能像我和你爸一样,一辈子被困在这土里。” 母亲的话,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翟志刚的心上。他低着头,不敢看母亲的眼睛,心里满是愧疚。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报答母亲的决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翟志刚也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85 年,空军飞行学院到龙江县招飞行员。这消息一传来,翟志刚的心里就像燃起了一把火,他从小就对天空充满了向往,这下机会终于来了。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时,却遭到了大家的反对。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觉得当飞行员太危险,而且前途未卜,不如找个安稳的工作实在。姐姐翟鹏素满脸担忧地对他说:“报飞行员?你咋想的啊?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万一出点啥事,可咋整?” 家里人你一言我一语,都不支持他。然而,就在翟志刚感到无比失落的时候,母亲站了出来。母亲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斩钉截铁地说:“去吧,儿子!要是你真喜欢,妈砸锅卖铁也供你去上。妈相信你,一定能行!” 母亲的话,就像一道光,照亮了翟志刚前行的道路。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