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头,你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路边停着空载的出租车,司机无聊地刷着手机,而不远处的公交站台旁,一群人举着手机,等着网约车。
这种现象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哪怕网约车要等40分钟,哪怕加价到1.8倍,人们也宁愿站在原地刷手机,也不愿意招手拦下那辆近在咫尺的出租车。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简单到让人心酸。
出租车,怎么乘客都不喜欢?
先说价格。很多人以为出租车便宜,实际上呢?一个朋友从机场到市区,出租车要100多块,网约车只要65。
更要命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这一趟要花多少钱。
网约车叫车前就告诉你预估费用,清清楚楚:里程费多少,时长费多少,高峰期加价多少。而出租车?上车前你根本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只能听天由命。
「遇到那种不打表的司机,你就更惨了。」
“到XX地方,50块。” “师傅,不是才10公里吗?” “堵车,不愿意就下车。”
这种对话,在出租车上演了多少年?
服务差到让人怀疑人生
网约车司机为什么服务好?因为评分低于4.8分就接不到好订单,低于4.5分直接封号。这种机制逼着司机不得不好好服务。
车里备着免费矿泉水,准备纸巾,甚至还有手机支架。你一上车,司机就问:“空调温度合适吗?需要充电线吗?”
「出租车呢?」
43%的乘客吐槽车内卫生差,31%反映司机开车玩手机。更别提那些态度恶劣的司机了,好像乘客欠了他们钱似的。
拒载、挑客的投诉占比达到34%。你说去个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司机直接摆手:“不去不去,太远了。”你说去个近的地方,司机又嫌弃:“这么近,不划算。”
「合着乘客就不是人了?」
最让人崩溃的是什么?
是那种“爱坐不坐”的态度。
网约车司机知道,差评会影响收入,所以即使心情不好也会忍着。而出租车司机呢?反正你投诉了也没用,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有次打出租车,司机一路骂骂咧咧,说现在生意不好做,都是网约车害的。我就想问:「生意不好做,你们有反思过自己的服务吗?」
网约车凭什么能逆袭?
说白了,就是把乘客当人看。
你在APP上叫车,司机主动联系你确认位置。你可以实时看到司机的位置,知道还有多久到。车牌号、司机信息一目了然,安全感爆棚。
支付也方便,自动扣款,不用找零钱,不用担心司机说没零钱找。
「最关键的是,有问题可以投诉,平台会处理。」
而出租车呢?遇到问题你找谁去?打12345?等你投诉处理完,黄花菜都凉了。
既得利益者的顽抗
出租车行业为什么改革这么难?因为有人不愿意改。
那些拿着出租车牌照的人,那些收承包费的公司,他们的利益链条已经固化了几十年。司机每个月要交高额的承包费,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这种模式下,司机怎么可能有好心情服务乘客?」
而网约车司机虽然也有平台抽成,但通过智能派单,效率更高,同样时间能多赚20%-30%。
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数据不会撒谎。网约车的服务满意度从2020年的72%飙升到2024年的89%,而出租车的投诉率依然居高不下。
「人们用脚投票,用手机投票。」
当一个行业被消费者集体抛弃的时候,不是消费者的问题,是这个行业的问题。
改革还是等死?
出租车行业现在面临的选择很简单:要么改革,要么等死。
继续抱着那套陈旧的管理模式,继续让司机和乘客都不满意,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市场彻底淘汰。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眷恋而停下。」
那些还在抱怨网约车抢生意的人,该醒醒了。不是网约车抢了你们的生意,是你们自己把生意推给了别人。
当服务成为奢侈品,当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被抛弃只是时间问题。
「市场从来不相信眼泪,只相信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