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进展的终末阶段,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数据显示,我国25岁及以上人群心衰标准化患病率达1.1%,估算患者超1200万,年平均住院次数达3.3次,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在与心衰长期抗争的过程中,规范的自我管理与医疗干预同等重要。临床实践证实,科学的自我管理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再住院风险,帮助患者实现与疾病的“和平共处”,让心脏在合理呵护下保持稳定的“续航能力”。
蒋路平主任医师
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沙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长沙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病学科主任。湖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双心学组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心脏重症学组委员,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湖南省省级执行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双心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湖南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沙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沙市医学会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心脏介入病学。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年。擅长心血管介入诊疗,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和起搏器植入术。
自我管理核心技巧:
从情绪到体质的双重防护
心衰的长期管理,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细致的持久战。它不仅依赖于医院的规范治疗,更离不开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从饮食到睡眠,从情绪到运动,每一个细微的习惯调整,都是在为您的心脏减负,为生命的续航注入稳定力量。
1. 饮食管理是心衰患者自我防护的第一道关口
盐分的过量摄入会直接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因此,严格控盐是核心要求,每日应不超过5克,若出现下肢浮肿等水肿表现,还需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饮食需注重营养均衡:适量摄入鱼肉、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膳食纤维和抗氧化营养素(如维生素C、E),它们有助于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功能。
此外,您也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进行细微调理,例如气虚疲劳者可适当食用山药、红枣;畏寒肢冷的阳虚人群可选择羊肉、韭菜;而体型偏胖、舌苔厚腻的痰湿体质者,则适合以玉米、芹菜等粗粮和清淡食材为主。
2. 每日清晨称体重,是心衰患者最简单却最重要的“健康预警仪”
推荐在起床排便后、进早餐前固定时间测量。如果发现连续三天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这很可能意味着体内液体正在积聚,是心衰加重的早期信号,此时应及时联系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利尿剂剂量,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3. 情绪稳定与优质睡眠,是心脏最好的“减压剂”
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直接加重心脏工作量。您可以通过与家人沟通、练习深呼吸或正念冥想等方式舒缓情绪。此外,务必保证每晚7–8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稳定的睡眠有助于维持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为心脏创造夜间修复的机会。
4. 每天的血压和心率监测,相当于为心脏做了次“日常巡检”。
建议选择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静息心率最好维持在60次/分左右(特别是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血压则需控制在医生为您设定的目标范围内。一旦发现数值持续异常或伴随头晕、气短等不适,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调整药物。
5. 规律运动和感染预防也不容忽视
散步、太极拳等缓和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耐力,应从短时间、低频率开始,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心衰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次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就可能诱发急性加重。因此,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居家通风与手部卫生,守护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药物治疗:
规范用药是“续航”基石
如果说日常管理是心衰长期稳定的“守护者”,那么规范合理的药物治疗,就是让心脏能够持续工作的“动力之源”。近年来,心衰的药物治疗策略取得了重要进展,“新四联”疗法已成为临床管理的核心策略,其覆盖的五种关键药物被称为“五朵金花”。它们协同作用,有效延缓疾病进展,为心脏保驾护航。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CEI/ARB/ARNI,如培哚普利、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治疗的基石,它们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轻心脏承受的负荷,延缓心室重构。
2.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能够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脏重构,长期使用可改善心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必须从小剂量开始,每隔2-4周逐步递增至目标剂量或目标心率(见前文),切忌突然停药,否则可能引起病情反弹。
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具有抗纤维化和轻度利尿作用,可以进一步抑制心脏不良重塑。使用时需定期监测血钾水平,防止高钾血症。
4.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最初用于降糖,现被证实具有显著的心肾保护益处,可降低心衰住院风险,已成为心衰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
5.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如维立西呱):通过独特的机制增强心脏和血管的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细胞的功能,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死亡与再住院风险。
此外,利尿剂(如呋塞米)是快速缓解心衰症状(如水肿、呼吸困难)最关键药物之一,在有液体潴留的情况下使用(如有下肢浮肿、尿少、气促加重)。部分患者还需根据自身合并的疾病,联合使用其他辅助药物,以实现更全面的风险管控:
1.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对于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他汀不仅能有效降低胆固醇,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多重益处,为心脏提供多重保护。
2.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适用于心衰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这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与“新四联”药物协同改善心功能。
3.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对于合并冠心病或常发生心绞痛的患者,能够扩张血管、缓解心肌缺血,快速改善胸闷、胸痛症状。
急性预警与就医指征
心衰的病程中,身体时常会发出一些“警报信号”,提示病情可能正在变化。及时识别这些信号并迅速采取行动,是避免病情恶化的重要一环。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请务必立即就医:
1. 胸痛、呼吸困难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尤其在平卧时感觉气促、需垫高枕头才能入睡,或夜间因憋醒而坐起,表明心脏负荷显著增加,需紧急评估。
2. 下肢水肿明显,伴体重快速增加:如双腿、脚踝水肿加剧,且体重在3天内增加超过2公斤,提示体内液体潴留加重,需调整利尿治疗。
3. 发生晕厥、近乎晕厥或持续心悸:突发黑矇、眼前发黑、跌倒或心跳持续过快、过慢、不齐,可能反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严重心律失常。
4. 疲劳乏力显著加重,日常活动严重受限:即使轻微活动(如穿衣、走路)也感到异常气短或虚弱,提示心功能可能进一步下降。
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从情绪调节到体质改善,从规范用药到生活细节调整,每一项措施都在为心脏的稳定“续航”提供保障。临床数据显示,做好自我管理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再住院风险降低。这充分证明,自我管理并非治疗的“辅助项”,而是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的“核心环节”。通过医患协同,将规范治疗与科学管理有机结合,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延缓进展,最大限度维持正常生活。
我们呼吁每一位慢性心衰患者:重视自我管理,掌握科学方法,让心脏在精心呵护下轻松“续航”,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让我们以专业医疗为依托,以自我管理为支撑,共同应对心衰挑战,共创健康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华,李莹莹.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03):215-225.
2、李小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自我管理:警惕情绪“隐形杀手”,筑牢体质“防护墙”[J].健康必读,2025,(12):125-126.
3、徐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有望发挥更大作用[J].妇女生活,2025,(15):54-55.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等.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 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3): 235-275.
5、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Lifestyle changes for heart failure [Internet]. Dallas (TX):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5 Jun 16 [cited 2025 Aug 26]. Available from: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topics/heart-failure/treatment-options-for-heart-failure/lifestyle-changes-for-heart-failure
作者:蒋路平长沙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