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群患者:他们主诉胸闷、心慌、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躯体不适,反复检查却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这些患者往往陷入深深的困惑和焦虑之中,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罕见的疑难杂症。实际上,这些复杂的躯体症状很可能是焦虑症或抑郁症在作祟,它们不是想象出来的痛苦,而是心理问题在身体上刻下的真实印记。
朱梅芳
临床心理科医师、主管心理治疗师
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心理科医师、主管心理治疗师、心理督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累计咨询万余小时,督导千余小时。
她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监事、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儿童青少年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分会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医体融合与脑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运用心理动力学等多种技术和方法对具有身心疾病、个人成长、青少年心理、婚姻情感等问题的来访者进行动力学治疗、沙盘治疗、睡眠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正念疗法等,具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
“躯体化”现象
焦虑症和抑郁症是精神心理领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上的异常,如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然而,除了情绪问题之外,这两种疾病还会引发一系列复杂多样的躯体症状,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躯体化”。
(一)心血管系统的“报警”
许多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会出现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如胸闷、心慌、胸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大汗、强烈的恐惧感、濒死感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焦虑情绪密切相关。当患者处于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导致心跳加速、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产生心慌、胸闷的感觉。同时,呼吸也会变得急促,患者可能会感觉呼吸不畅,甚至有窒息的错觉。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会频繁地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但检查结果往往正常。这是因为这些躯体症状并非由心脏或呼吸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而是焦虑情绪引发的生理反应。
(二)消化系统的“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是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反酸、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肠道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例如,当患者处于焦虑状态时,肠道蠕动可能会加快,从而引起腹泻;而当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时,肠道蠕动可能会减慢,导致便秘。此外,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同样与情绪因素密切相关。
(三)其他系统的“牵连”
除了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涉及多个系统多种症状。常见有头、腹、背、关节、四肢、直肠等疼痛症状;吞咽困难、抽搐、抽动、失眠、步态不稳、视物模糊或复视、瘫痪或肌无力、失聪等假性神经系统症状;性冷淡、勃起或射精功能障碍等性症状;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异常的皮肤感觉症状;咽部异物感、喉头或胸部紧缩感、疲劳、无力等其他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情绪问题打破了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从而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另一方面也与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有关。
如何识别焦虑症和抑郁症
引起的躯体症状
由于焦虑症和抑郁症引起的躯体症状与许多器质性疾病的表现相似,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或误诊。那么,如何才能识别这些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呢?
(一)关注症状的特点
焦虑症和抑郁症引起的躯体症状往往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这些症状的出现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患者可能会在情绪紧张、焦虑或抑郁时症状加重,而在情绪放松时症状减轻。其次,这些症状往往缺乏明确的解剖学定位和病理生理学基础。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心慌的症状,但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却正常。最后,这些症状往往呈多样化和波动性。患者可能会同时出现多个系统的症状,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而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会随着时间、情绪和环境的变化而波动。
(二)重视心理评估
对于出现躯体症状的患者,除了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外,还应该重视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压力、生活事件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这些躯体症状是否与心理因素有关,以便早期识别和干预。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包括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等,通过这些量表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抑郁或焦虑情绪,以及情绪问题的严重程度。另外,15项患者健康问卷(PHQ-15)可以快速筛查躯体化症状及评估严重程度。国内学者自编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 SSS)也可用于评估躯体化症状。
如何应对焦虑症和抑郁症
引起的躯体症状
当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躯体症状可能与焦虑症或抑郁症有关时,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应该及时寻求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帮助。精神心理科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心理评估和必要的身体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 SNRIs)等,药物种类多样,可以帮助调节患者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缓解情绪症状和躯体症状;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打破焦虑循环;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呼吸、身体扫描等,可以帮助患者学习觉察自己的身体信号,降低敏感度;物理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躯体症状。
(二)学会自我调节
除了专业的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来缓解躯体症状。例如,学习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法(4秒吸气→7秒屏息→8秒呼气)、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可以帮助减轻交感神经的兴奋,缓解躯体的紧张和不适。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加强体育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改善情绪和躯体症状。
焦虑症和抑郁症引起的躯体症状虽然复杂多样,但并非不可识别和治疗。通过了解这些症状的特点和成因,重视心理评估,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并学会自我调节,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身(体)心(理)合一,身心同治,关爱我们的身心,善待自己。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49(12):908-917)
作者:朱梅芳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心理科医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