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接我去城里享福,吃饭时孙女说了句话,我连夜收拾行李回老家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赵德顺站在儿子家的阳台上,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发呆。

三个月前,他还在老家小院里喂鸡,儿子明强的电话让他憧憬了整整一个秋天的城市生活。

可现在,十三岁的孙女思琪站在客厅里,对着正在收拾碗筷的母亲说出的那八个字,像一把利刃,瞬间刺穿了他所有的幻想。

那一刻,赵德顺手里的抹布掉在了地上,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01

秋天的最后一缕夕阳洒在赵德顺的小院里,金黄色的光芒给一切都镀上了温暖的色彩。

老人撒了一把玉米粒,十几只芦花鸡咯咯叫着围了过来。

"慢点吃,别抢。"

赵德顺蹲下身子,看着这些陪伴了他五年的老伙计。

自从老伴走后,这个小院就成了他的整个世界。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黄昏的宁静。

"爸,是我。"儿子明强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带着一丝疲惫。

"明强啊,吃饭了吗?"赵德顺习惯性地问道。

"爸,我和晓云商量了一下,想接您来城里住。"明强的语气突然变得认真起来。

赵德顺愣了一下,手里的玉米粒撒了一地。

"思琪马上要中考了,晓云工作也忙,家里需要个人照料。您一个人在老家,我们也不放心。"

"可是......"赵德顺看了看院子里的鸡,又看了看屋后的菜地。

"爸,您就当是来帮帮我们,行吗?"明强的声音里带着恳求。

赵德顺沉默了。

他知道儿子在城里打拼不易,三十八岁才有了现在的三居室。

"让我想想。"

挂了电话,赵德顺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

夕阳西下,影子拉得很长。

隔壁的王大爷探出头来:"德顺,明强又打电话了?"

"嗯,让我去城里。"

"去吧,儿女孝顺是福气。"王大爷羡慕地说,"我那俩小子,一年都不回来一次。"

赵德顺苦笑了一下。

孝顺?也许吧。

但他心里清楚,明强更多的是出于责任。

那天晚上,赵德顺失眠了。

他想起了老伴临终前的话:"德顺,我走了以后,你别总一个人待着,去城里跟明强他们一起住吧。"

他想起了明强小时候,总是跟在他屁股后面,"爸爸,等我长大了,给您买大房子住。"

天快亮的时候,赵德顺做了决定。

第二天,他开始收拾东西。

能带走的不多,就几件换洗衣服,还有老伴的照片。

鸡送给了王大爷,菜地托付给了邻居李婶。

"德顺,城里好啊,有暖气,有自来水,不用烧柴火。"李婶一边帮他收拾,一边说。

赵德顺点点头,心里却有些不舍。

这个住了四十年的老屋,每一块砖瓦都有故事。

临走那天,整个村子的人都来送他。

"德顺叔,到了城里享福去了!"

"记得常回来看看啊!"

坐在明强的车里,赵德顺回头看了一眼渐渐远去的村庄。

秋风吹过,路边的杨树叶子纷纷飘落。

"爸,您放心,城里的生活您一定会喜欢的。"明强一边开车一边说。

赵德顺"嗯"了一声,目光却还停留在后视镜里。

那里,是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02

车子驶入市区,高楼大厦扑面而来。

赵德顺贴着车窗,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爸,这是咱们小区,叫'锦绣花园',环境特别好。"明强指着前方说。

小区大门气派,保安穿着制服,见到明强的车,恭敬地敬了个礼。

"这保安认识你?"赵德顺问。

"都是熟人了,我在这住了三年。"

电梯里,赵德顺有些紧张。

这铁盒子升得太快,让他有点头晕。

"十二楼到了。"明强扶着父亲出了电梯。

开门的是儿媳晓云,三十五岁,穿着得体,妆容精致。

"爸,您来了!快进来。"晓云热情地接过赵德顺手里的包。

房子确实不错,三室两厅,装修现代。

"爸,这是您的房间。"明强推开一扇门。

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床头还摆着一束鲜花。

"思琪呢?"赵德顺问。

"在房间写作业呢。思琪,爷爷来了!"晓云喊道。

孙女思琪从房间里出来,十三岁的女孩,个子已经快赶上赵德顺了。

"爷爷好。"思琪礼貌地打了个招呼,然后又回了房间。

"这孩子,学习压力大。"晓云解释道。

晚饭很丰盛,四菜一汤。

赵德顺却吃得不多,城里的菜没有土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爸,多吃点。"明强给他夹菜。

"够了够了。"赵德顺连忙摆手。

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看电视。

赵德顺想换到新闻频道,但思琪正在看综艺节目。

"爷爷想看什么?"思琪问,但手里的遥控器没有递过来的意思。

"没事,你看吧。"赵德顺笑了笑。

九点钟,赵德顺准备睡觉。

"爸,这么早?"明强惊讶地问。

"在农村习惯了,早睡早起。"

"您慢慢适应,城里人都睡得晚。"晓云说。

躺在陌生的床上,赵德顺睡不着。

窗外车声不断,霓虹灯的光透过窗帘照进来。

他想起了老家的夜晚,虫鸣蛙叫,月光如水。

第二天早上五点,赵德顺就醒了。

他轻手轻脚地起床,想去厨房做早饭。

打开冰箱,里面的东西他大多不认识。

牛奶、面包、黄油、奶酪......

他想煮粥,但找不到米。

想炒个鸡蛋,却不知道该用哪个锅。

"爸,您起这么早?"晓云突然出现在厨房门口,把赵德顺吓了一跳。

"想做早饭。"

"不用不用,我们都是买着吃。"晓云说着,从包里掏出手机,"我点外卖,一会儿就到。"

赵德顺不知道什么是外卖,只能点点头。

半小时后,早餐送到了。

包子、豆浆、油条,都是塑料盒装着。

"这得多少钱?"赵德顺小心地问。

"不贵,就几十块。"晓云随口说道。

几十块?赵德顺心里一惊。

在老家,这些钱够他吃一个星期了。

03

接下来的日子,赵德顺努力适应着城里的生活。

早上,他想去买菜,晓云说有生鲜配送。

中午,他想做饭,明强说定了外卖。

晚上,他想早睡,一家人都还在客厅看电视。

"爸,您别总闷在家里,下楼走走。"明强建议。

赵德顺听了儿子的话,开始每天下楼遛弯。

小区里确实环境不错,有花园,有健身器材,还有一个小广场。

广场上,一群老人在跳广场舞。

赵德顺站在远处看了一会儿,一个穿红衣服的阿姨走过来。

"大哥,新搬来的?"

"是啊,跟儿子一起住。"

"来跳舞啊,锻炼身体。"

赵德顺摆摆手:"不会跳。"

"学呗,很简单的。"阿姨热情地拉他。

赵德顺被拉到队伍里,笨拙地跟着比划。

音乐太吵,节奏太快,他总是跟不上。

旁边的人都在笑,虽然是善意的,但赵德顺还是觉得尴尬。

"我不行,你们跳吧。"他退了出来。

坐在旁边的长椅上,看着这群城里的老人。

他们穿着时髦,说话声音很大,时不时还会说几句他听不懂的词。

"老张昨天又去马尔代夫了。"

"老李的儿子又升职了,年薪百万。"

"我孙子上的是国际学校,一年学费二十万。"

赵德顺默默地听着,插不上话。

他的世界里,没有马尔代夫,没有年薪百万,更没有国际学校。

"大哥,你儿子做什么的?"突然有人问他。

"在公司上班。"赵德顺简单回答。

"哪个公司?上市公司?"

赵德顺摇摇头:"不知道。"

几个老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没再问下去。

从那以后,赵德顺很少去广场了。

他更喜欢一个人在小区里转悠,看看花,看看树。

有一次,他在花坛边上发现了一小块空地。

"能不能在这种点菜?"他问物业。

物业的年轻人诧异地看着他:"大爷,这是公共绿地,不能种菜。"

赵德顺讪讪地走开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把这事跟明强说了。

思琪噗嗤笑了:"爷爷,城里哪有种菜的地方啊。"

"就是,爸,想吃什么菜,我们买就是了。"晓云说。

赵德顺没再说话。

他想说的是,自己种的菜和买的不一样。

但他知道,他们不会懂。

04

一个月过去了,赵德顺渐渐找到了自己的生活节奏。

早上六点起床,在阳台上做操。

七点,等家人起床,一起吃早餐。

上午,明强和晓云上班,思琪上学,他一个人在家。

他学会了看电视,虽然那些节目他大多看不懂。

中午,自己热剩菜吃。

下午,下楼走走,但不去广场。

傍晚,一家人回来,吃晚饭。

晚上,早早回房间,戴上明强给他买的耳塞睡觉。

日子看似平静,但赵德顺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直到有一天,他在小区门口遇到了一个收废品的老乡。

"老哥,你也是农村来的?"收废品的老头问。

听到熟悉的口音,赵德顺眼睛一亮:"是啊!你是哪里的?"

两人聊了起来,越聊越投机。

原来这个老头叫钱富贵,也是从农村来投奔儿子的。

"城里是好,就是住不惯。"钱富贵叹了口气。

"可不是嘛。"赵德顺深有同感。

从那以后,赵德顺经常去小区门口等钱富贵。

两个老人坐在门卫室外面,一聊就是一下午。

聊庄稼,聊收成,聊年轻时候的事。

"我跟你说,今年老家的玉米长得可好了。"

"我们那的稻子也不错,就是缺人收割。"

门卫有时会赶他们:"别在这坐着,影响小区形象。"

赵德顺和钱富贵就换个地方,继续聊。

有一次,赵德顺带钱富贵回家喝茶。

正好晓云提前下班回来了。

"爸,这是?"晓云看着钱富贵脏兮兮的衣服,眉头微皱。

"我朋友,老钱。"赵德顺介绍。

"您好。"晓云礼貌地打了个招呼,然后进了房间。

钱富贵坐了一会儿就走了:"我就不打扰了。"

送走钱富贵,晓云从房间出来。

"爸,以后这种人还是少接触。"

"怎么了?老钱人挺好的。"

"收废品的,不太......"晓云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赵德顺想争辩什么,但最后什么也没说。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带钱富贵回过家。

05

时间进入深秋,天气渐凉。

赵德顺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越来越冷。

他发现自己在这个家里,越来越像个外人。

早餐桌上,一家三口讨论着他听不懂的话题。

"妈,我们班的林悦又买了个LV的包。"

"那有什么,你林阿姨上周买了个爱马仕。"

"明强,公司的期权什么时候能兑现?"

"快了,再等等。"

赵德顺默默地喝着粥,偶尔想插句话,却发现无从说起。

更让他难受的是,他想帮忙做点事,却总是被拒绝。

"爸,我来洗碗。"

"不用,有洗碗机。"

"我去接思琪放学。"

"不用,她自己会回来。"

"我做晚饭吧。"

"爸,您做的菜太油了,我们吃不惯。"

赵德顺觉得自己像个摆设,除了占着一个房间,似乎没有任何用处。

而最让他心寒的,是家人对他的态度变化。

起初的热情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客气的疏离。

明强回家越来越晚,总说要加班。

晓云对他还算客气,但那种客气里透着距离。

思琪更是把他当空气,除了吃饭时打个招呼,平时基本不说话。

有一次,赵德顺想跟孙女亲近亲近。

"思琪,爷爷给你讲个故事。"

"爷爷,我要写作业。"

"那爷爷教你写。"

"您会吗?"思琪抬起头,眼神里有一丝轻蔑。

赵德顺被噎住了。

确实,他只上过小学,怎么教得了初中的课程。

还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

晓云介绍:"这是明强的父亲。"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客人跟明强和晓云聊得热火朝天,赵德顺坐在角落里,像个局外人。

他想起在老家,谁家来了客人,老人都是坐在上座的。

可在这里,他连个配角都算不上。

最难熬的是夜晚。

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车声,赵德顺常常失眠。

他想念老家的一切。

想念院子里的鸡,不知道王大爷有没有好好喂它们。

想念屋后的菜地,不知道李婶有没有记得浇水。

想念老伴的坟,重阳节没能去扫墓。

想念村里的老伙计们,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干什么。

有时候,他会偷偷抹眼泪。

六十八岁的人了,像个孩子一样想家。

06

转机出现在一个周末。

明强难得休息,一家人决定去商场购物。

"爸,一起去吧。"明强邀请道。

赵德顺高兴地答应了。

好久没有全家人一起出门了。

商场很大,人很多。

赵德顺跟在后面,看着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爸,给您买件衣服。"明强拉着他进了一家男装店。

"不用不用,我有衣服。"

"您那些衣服都旧了。"晓云说。

售货员热情地推荐:"这件不错,很适合老人家。"

赵德顺试了试,确实合身。

但一看价签,吓了一跳。

"两千八?"

"爸,不贵。"明强掏出信用卡。

赵德顺想阻止,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不想在外人面前让儿子没面子。

中午在商场吃饭,赵德顺看着菜单上的价格,什么都不敢点。

"爸,想吃什么?"

"随便。"

最后,明强点了一桌子菜,赵德顺算了算,得有八百多。

这顿饭,他吃得如坐针毡。

下午,思琪要去上补习班。

"爷爷,你们先回去吧,我自己去就行。"

"我送你去。"赵德顺说。

"不用了。"思琪的拒绝很干脆。

回家的路上,赵德顺坐在后座,看着窗外。

明强和晓云在前面聊着股票基金,他一句都听不懂。

突然,晓云的电话响了。

"喂,妈......什么?您要来?......这个......好吧,我问问明强。"

挂了电话,晓云转头对明强说:"我妈说要来住几天。"

"啊?家里没地方了啊。"明强皱眉。

"要不......"晓云欲言又止。

赵德顺心里咯噔一下。

他知道晓云想说什么。

"没事,我可以睡客厅。"他主动说道。

"爸,那怎么行。"明强说着,但语气里有一丝轻松。

回到家,赵德顺开始收拾东西。

不是收拾房间,而是收拾心情。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家里,真的是多余的。

07

晚饭时间,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

气氛看似和谐,电视里放着新闻。

赵德顺夹了一筷子青菜,慢慢地嚼着。

"思琪,期中考试怎么样?"晓云问。

"还行,班级第五。"

"才第五?"晓云皱眉,"上次不是第三吗?"

"题目难。"思琪低头扒饭。

"你看看人家陈思思,次次第一。"

思琪放下筷子:"妈,您别总拿我跟别人比。"

"我这是为你好。"

眼看母女俩要吵起来,明强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第五也不错了。"

赵德顺想说点什么缓和气氛:"思琪已经很棒了,在我们村里,能上初中的都不多。"

话音刚落,餐桌上突然安静了。

思琪抬起头,看了爷爷一眼。

那眼神里有一种赵德顺读不懂的情绪。

"爷爷,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还跟村里比?"思琪的语气里带着不屑。

"思琪!"明强呵斥道。

"我说错了吗?"思琪站起身,"天天听爷爷说村里怎么怎么样,烦不烦啊?"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晓云也急了。

思琪看着母亲,突然说道:"妈,您不是也嫌爷爷土吗?上次王阿姨来,您不是还说......"

"说什么?"明强问。

思琪看了看爷爷,又看了看父母。

客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