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炸管案追到乌克兰潜水员 背后水太深
波罗的海海底 80 米深处的爆炸,炸出了俄乌冲突最肮脏的秘密。2022 年 9 月的北溪管道爆炸案,如今随着德国调查文件的曝光,把乌克兰潜水员瓦莱里娅?切尔尼肖娃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个 40 岁的乌克兰女人不简单。她保持着乌克兰女子深海潜水纪录,能下潜 1米,刚好比北溪管道所在的水深多出 24 米余量。2022 年 3 月,也就是炸管事件半年前,她在墨西哥接受了比利时潜水专家奥利维尔?贝尔蒂奥的特殊训练,而贝尔蒂奥合作的公司专长于军事潜水和海底行动。时间线和专业技能都对得上,这可不是巧合。
德国调查人员在那艘租来的 “Andromeda” 号游艇上找到了关键证据:炸药痕迹、指纹和 DNA 都指向一个七人小队,四个潜水员、一个炸药专家、一个船长加一个协调员。更可疑的是他们用的乌克兰护照,真证件但名字是假的。这种操作手法,没有国家层面的支持很难做到。其中一名叫弗拉基米尔的潜水教练,在德国发出逮捕令后,竟坐着乌克兰驻波兰大使馆的外交车辆逃回了乌克兰,波兰方面对德国的引渡请求装聋作哑。
最戏剧性的是切尔尼肖娃的角色。德媒披露,当时海上风浪太大,团队都想放弃,是她拍板坚持行动。这个细节很关键,说明她不仅是执行者,还是行动的核心决策者。她的社交媒体记录显示,自 2014 年起就积极为乌克兰军队筹款买武器,俄乌冲突爆发后更是彻底改用乌语发帖,政治立场鲜明。这种背景下,她参与针对俄罗斯能源命脉的行动,动机上说得通。
但问题来了,乌克兰有这个能力单独干成这种国家级别的特种作战吗?80 米深海爆破需要精密计算洋流、水压,还要精准放置炸药。切尔尼肖娃虽然专业,但她的团队用的是普通游艇,不是专业作业船。德国调查发现他们携带了 14 到 27 公斤炸药,这种量要炸毁三条管道,必须放置得极其精准。没有情报支持和技术指导,很难想象一群民间潜水员能完成这种任务。
更蹊跷的是各方的反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先是否认到底,说这是俄罗斯的宣传,后来又传出他 “先批准后取消” 的说法,这种模糊表态本身就很可疑。德国外长嘴上说 “等待调查结果再下”,但逮捕令都发了,证据链也指向乌克兰,却迟迟不采取实质性行动。北约秘书长只敢说 “是蓄意破坏”,谁干的绝口不提。这种集体沉默背后,是欧洲不敢捅破窗户纸的尴尬 —— 如果证实乌克兰涉案,那欧洲等于在为炸自己能源管道的人提供军援。
美国的态度更耐人寻味。北溪被炸后,欧洲被迫大量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2023 年进口量创纪录,美国能源巨头赚翻了。记者西摩?赫什爆料说美国海军潜水员干的,虽然没实锤,但美国确实是最大赢家。有个细节很讽刺,俄罗斯提议联合国展开国际调查,结果只有中俄巴三国赞成,另外 个安理会成员国全弃权了。这种反常的投票结果,说明西方在刻意掩盖什么。
调查过程本身就充满猫腻。瑞典调查了一半突然说 “没管辖权” 不干了;丹麦打捞上来个可疑物体,最后宣布是 “空烟雾浮标”;德国最积极,但关键嫌疑人从眼皮底下溜走,波兰还拒绝配合引渡。这哪像追查恐怖袭击,更像在演一出 “认真调查” 的戏给公众看。
现在科学数据又添了新罪证。欧洲航天局最新报告显示,当时泄漏的甲烷高达 48.5 万吨,是之前估计的两倍多。这相当于全球全年甲烷排放量的 1%,造成的环境灾难要持续数十年。但比起政治后果,这点生态账在欧美眼里似乎不算什么。
俄罗斯当然跳得最高,说这是西方策划的 “能源恐怖主义”。但稍微想想就知道,俄罗斯正靠卖天然气赚钱,自毁管道毫无道理。乌克兰的动机看似最直接 —— 切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逼欧洲彻底站在自己这边。但这种冒险行动无异于玩火,一旦败露,损失的国际信任难以挽回。
更可能的真相是,这是场有默契的 “灰色行动”。乌克兰出人执行,背后有大国提供情报和技术支持,事成之后各方都装傻。美国乐见俄罗斯能源影响力下降,欧洲虽然挨了宰,但能借此摆脱对俄依赖,乌克兰则达到了削弱俄罗斯的目的。只有欧洲老百姓为天价能源账单买单,波罗的海的生态环境永久受损。
这场闹剧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当德国调查人员辛辛苦苦拼凑证据链时,关键嫌疑人却坐着外交车辆逍遥法外;当环保组织痛斥甲烷泄漏的危害时,政客们在私下里计算能源利益得失;当公众期待真相时,各国媒体早已按意识形态选好了立场。
北溪管道爆炸案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地缘政治的丑陋真相:在大国博弈中,所谓的规则秩序、环境保护、盟友信任,都可以成为牺牲品。管道可以修复,但被炸毁的信任和公道,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沉在波罗的海海底,不见天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