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湖匆匆登场,影响有限
8月28日,今年第14号台风蓝湖在南海西部快速生成。与不少人想象的强台风不同,蓝湖的寿命注定不长。它生成的位置离陆地非常近,从出现到登陆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个小时。预计蓝湖将直接在越南中部沿海登陆,对我国来说,它更像是一个“过路客”,凑了个数,真正的影响并不大。
对华南而言,蓝湖带来的主要效果就是局地性的强降雨。过去两天,广东、海南一带已经出现间歇性暴雨,这与蓝湖外围环流不无关系。不过,从整体范围看,这种雨势影响有限,更多是局地性短时强降水,并不会形成大范围的持续性灾害。相比之下,接下来9月初的台风走势,才是让人更加担忧的话题。
台风蓝湖虽然属于小打小闹,但它的快速生成,说明南海和西太平洋的能量环境依旧活跃。海温偏高,水汽充足,稍有触发条件,就能孕育出新的热带系统。这种背景下,9月台风进入集中爆发期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超算黑线扎堆,台风或迎爆发
根据最新的数值模式和超级计算机的模拟结果,9月上旬台风的形势很不平静。在模拟图上,大量台风路径黑线扎堆出现在东海以及日本以南的海域,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将有多个台风胚胎相继出现。从模拟结果判断,至少有2到3个台风胚胎具备生成条件,其中不乏发展潜力较大的系统。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黑色路径线中,还夹杂着红色甚至紫色的路径。这是模拟系统对可能发展为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的预警信号。换句话说,接下来生成的台风中,很可能不止是普通热带风暴,而是有机会升级到强度更高的级别。一旦副热带高压位置合适,这些台风甚至可能被引导靠近我国。
从大气形势上看,9月上旬副热带高压仍会牢牢控制长江流域,这让台风一时间难以北上。但在高压脊线出现调整的过程中,台风活动空间就会打开。若有台风在此时生成并沿副高边缘移动,路径很可能会逼近我国东南沿海。考虑到黑线密集分布的范围,华东沿海、华南部分地区乃至台湾周边,未来都有可能进入潜在影响区。台风路径的不确定性一向很高,尤其在还未生成前就难以准确判断。但超级计算机的这种“集体预兆”,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与其等到台风真正成形再临时防范,不如从现在开始就提高警惕,做一些必要的防灾准备。
三、高温海水助推,9月或成关键期
台风能否生成、是否会加强,除了大气环流引导,还与海温密切相关。当前监测数据显示,在我国东海以及日本以南海域,分布着大片海水温度高达30度以上的长条状暖水区。这在8月底到9月属于罕见现象。正常情况下,进入秋季海温会逐渐下降,但今年海温异常偏高,为台风的形成和增强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这种异常高海温的存在,一方面让副热带高压更稳定、更偏北;另一方面,也相当于给未来台风的能量供应开了“绿灯”。任何进入这片高温海域的热带扰动,都可能迅速增强,甚至有机会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强台风。历史上不少强台风,就是在类似的高温背景下形成的。
结合目前的趋势来看,进入9月,东南沿海地区确实要提高警惕。台风活动频繁,可能带来连绵不绝的强降雨和大风。对于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来说,海上风浪、沿海防汛、农业生产都会面临考验。特别是江浙沪等人口密集区域,若强台风靠近,影响将会更为突出。大量台风路径黑线扎堆,意味着未来可能有2到3个台风相继生成,其中不乏强台风的潜力。再加上东海及日本以南异常偏高的海温,台风爆发的条件几乎已经成熟。对于我国东南沿海而言,这将是一个关键时期。从防灾角度看,沿海渔船和设施也要尽早做准备。普通居民则要关注天气预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