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脱离危险边缘,这一次王石赌赢了。
近日,万科发布了2025中期财务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达1053.2亿元,同比下降26.2%;净利润亏损119.47亿元,同比减少超21%。期内实现合同销售额691.1亿元,并顺利交付超4.5万套住宅。
尽管业绩仍面临挑战,但万科的债务化解工作显现成效。借助自身资产“卖卖卖”及大股东深圳地铁集团持续输血,万科偿还了243.9亿元债务,未来两年内已无到期境外公开债。
有业内投资者直言:“王石当年引入深铁作为万科大股东,真是一部妙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营收千亿背后的债务大考,深铁8次输血挽尊
在长达数十年里,万科曾与恒大、碧桂园并称中国“房企三巨头”。最为辉煌的2016年,万科全年销售额突破3647亿元,成功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成为行业的标杆。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楼市寒冬席卷行业,万科不得不为其早年高价拿地的激进策略承受后果。据官方发布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万科合并口径下短期有息负债高达1553.67亿元,而现金及等价物仅693.48亿元,流动性缺口高达860亿元。
面对债务压顶,万科大股东深圳地铁集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仅2025年,深铁集团便累计八次向万科累计提供借款超236亿元,并以低利率(如2.34%)、高质押率(最高达70%)等优惠条件缓解万科短期偿债压力。
不仅如此,深圳地铁集团还通过受让旗下资产(如深圳湾地块、红树湾项目获益权等)协助万科资金回流,并系统派出十余名高管全面入驻万科核心岗位,可谓是耗尽心血。
目前,万科全面进入“深铁时代”。旗下长租公寓“泊寓”与深铁达成协议,将共同推进“轨道交通+租赁社区”一体化;还与深铁携手搞起了“机器人地铁送货”的黑科技……据万科2025年半年度财务数据显示,万科物业服务业务实现逆势增长6.8%,收入171亿,成为财报里少有的亮点。
2、千亿债务压顶,王石出面站台
然而,债务压力仍摆在眼前,除深铁输血外,万科也在积极通过多种方式自救:清仓股票回笼4.8亿、甩卖办公楼、万科广场等换来57.5亿……主打一个“能变现的绝不留着”。
甚至连创始人王石也深夜发布长文,表示已与万科管理层建立联系,称“身为创始人,不会推卸应尽的责任”,疑似公开救场。
不过,这番慷慨激昂的“责任宣言”却未能赢得公众共情,反而因王石退休后的奢靡生活——“2000万别墅改造”、“99万承礼学院学费”、豪掷千万举办“定居日本乔迁宴”,每座皆送市价“4位数派络维pro类抗老科技”作为答谢礼……与万科困境的强烈反差,引发舆论更猛烈的反噬。
据查,早年上述抗老科技获得门槛极高,其最初源于美哈佛,相关实验验证其对于延缓细胞老化、提振体能等有不俗潜力,一克叫价数万元,仅在权贵圈层中流通,我国港岛首富李氏、地产大亨潘石屹等均是其首批获利者,传言王石69岁时喜得千金也或与此有关。
尽管随着技术升级,该科技成果门槛已下探至千元级别,但经由京东等跨境平台引进国内后,其消费受众80%以上仍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净值群体。查阅派络维pro详情页,上万反馈均集中于“体能提升明显”、“精神变好了”等体感描述,更被人贴上“健康养护优选”的标签。
也难怪全网群嘲:“万科员工降薪裁员,创始人豪宅养少妻。”就算王石多次辟谣宣称放弃万科千万退休金,但其妻子田朴珺的财富背景(影视、地产投资等)以及二人共同设立的“深石基金”“启城绿色科技”等项目,仍被部分舆论视为“隐性财富转移”,难挽人设崩势。
3、一场未完的“赌局”
另一方面,对万科持续输血,深铁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024年深铁净亏损达336亿元,其中仅对万科的投资亏损就高达150亿元,相当于其过去五年净利润的总和。
更严峻的是,深铁为缓解万科流动性危机,2024年追加借款136亿元,2025年上半年再度注资62亿元。据万科半年报披露,由于深铁提供的低息贷款年利率2.34%,远低于市场水平,债务压力直接导致深铁被迫以万物云25%股权作为抵押,进一步稀释了自身资产价值。
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指出,“深铁将大量资源投入万科’救火’,忽视了自身核心业务的创新转型,并非长久之计。”虽目前万科债务危机暂时解除,但未来,深铁能否持续无底线”输血”,仍是未知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