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生活在美国死亡谷一个被称为“魔鬼洞”的地下含水层里的沙漠鱼吗?这是一种与世隔绝了近6万年的物种,虽然死亡谷的环境很恶劣,但是它们在这一个狭小的空间内生存了这么长时间,至今都还没灭绝。然而,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此前沙漠鱼的数量还有不少,然而现在科学家发现,沙漠鱼的数量暴跌,现在只剩下20条了。
据《每日邮报》和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生活在魔鬼洞的沙漠鱼魔鳉(Devil's Hole pupfish)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鱼类之一,它们的数量减少至20条。虽然世界这么大,但魔鳉的生存空间很小,只生存在美国死亡谷公园的这个魔鬼洞里,这个栖息地的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是鳉属中唯一全年栖息于洞穴生态的特有物种。
魔鱂是鳉科、鳉属的小型鱼类,体长约2.7厘米,它们的鳞片呈现出蓝绿色金属光泽,是全球分布范围最小的脊椎动物,栖息地的水域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而已。
为什么不能将沙漠鱼转移出来
死亡谷的魔鬼洞是这些沙漠鱼唯一的栖息地,这意味着如果这个魔鬼洞的环境遭到破坏,或者水位下降,又或者因为人为等原因的影响,那这些沙漠鱼的生存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因此而灭绝。我们人类能够保护各种野生动物,却保护不了这些沙漠鱼,甚至都没有办法将它们转移出沙漠。这是怎么回事?
和其他生物一样,沙漠鱼对环境也有要求,而且它们的要求更加苛刻。虽然死亡谷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但是魔鬼洞里一直都有水,只是水位不高,空间也不大。也正是由于死亡谷的环境的原因,导致魔鬼洞里的温度比较高,常年维持在33.3℃到33.9℃之间。世界上其他的水域其实都做不到这一点。
大家别看现在的死亡谷环境很恶劣,实际上正在200万年前,这里的环境还是比较优越的,那时候这里曾经是一个温暖、潮湿的世界,是包括沙漠鱼在内的无数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后来这里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华达山、帕那敏山以及阿加斯山三座山挡住了来自太平洋的潮湿海风,死亡谷变得越来越干旱,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沙漠世界。
这里曾经是无数生物的家园,死亡谷的环境发生变化后,无数生物就从这里灭绝了,不过,沙漠鱼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因为在死亡谷有一个魔鬼洞,里面有一个水潭,沙漠鱼就在这里休养生息到现在。而这个水域没有和外界的水域相连接,毕竟周围都是沙漠,所以这些沙漠鱼就与世隔绝了,它们被称为“进化的奇迹”。
在这个狭小的魔鬼洞里,沙漠鱼生存了这么多年,它们的数量始终没法扩大。这个魔鬼洞的空间很有限,根本就容纳不了太多沙漠鱼的生存。而且,由于空间太小了,所以沙漠鱼之间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等情况。
可能有一些网友表示,既然魔鬼洞的水域这么小,沙漠鱼的数量也比较少了,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沙漠鱼转移到更大的水域,这样一来的话,这些沙漠鱼不就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了吗?而且,将这些沙漠鱼分散养殖不仅可以避免近亲繁殖,还能避免因为唯一的水域被破坏而遭遇灭绝的风险。理论上来说,似乎是可行的,科学家也确实是进行过这样的尝试,但是失败了,事实证明我们没法将这些沙漠鱼转移出来。
科学家根据魔鬼洞这个水域的环境模拟建造了一些栖息地,包括模拟了水温、光照等条件,冰将一部分沙漠鱼转移到了模拟的栖息地去生存,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这些稀有的沙漠鱼。然而,即使尽量让模拟的栖息地和魔鬼洞的环境接近,当这些沙漠鱼离开魔鬼洞后,它们的表型慢慢出现了变化,在这些模拟栖息地生存了5年后,这些沙漠鱼的表型和原本生存在魔鬼洞里的沙漠鱼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了。
除了建造这些模拟栖息地外,美国也做了很多工作来保护这些沙漠鱼,例如早在1976年,美国最高法院就已经裁定用沙漠鱼栖息地的地下水灌溉农田属于非法行为,这一个措施大大改善了沙漠鱼的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些沙漠鱼。然而从1990年开始,这些沙漠鱼的数量越来越少了,现在仅剩下20条。如果不采取其他的措施来保护的话,说不定哪一天沙漠鱼可能就会灭绝。
全球野生动物数量50年间减少逾七成
现在不仅是这些沙漠鱼陷入困境中,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的数量的急剧下降了。在小时候,我们乡村还能看到很多小动物,然而现在很多曾经见过的动物似乎越来越少见了。
这些年来,我们经常看到关于大灭绝的说法,很多人都担心地球会不会再次出现大灭绝事件。因为一旦大灭绝事件发生的话,世界上很多物种都会走向灭绝。即使我们人类是地球上最顶端的物种,但在面临大灭绝时我们也是没法幸免的。
此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4》指出,在过去50年(也就是1970—2020年期间),科学家发现全世界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了73%。科学家对全世界5495个物种的约3.5万个种群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在过去50年时间内,全球淡水生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了85%,陆地生物种群减少了69%,海洋生物种群减少了56%。不同地区的野生动物数量下降的情况不同,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最严重,达到95%,其次是非洲,种群数量下降了76%。
虽然很多物种都已经灭绝或者正处于灭绝的边缘,但是有一些濒危物种在我们人类的帮助下,它们的种群规模不断壮大。今年是麋鹿回归我国40周年,当年的麋鹿只有77只,现在已经发展到了1.4万多只,增长180多倍。
麋鹿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四不像”,是可以与大熊猫媲美的珍稀野生动物,它们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在1900年前后,我国最后一批麋鹿灭绝前,北京南海子是这些麋鹿最后的栖息之所。
在1985年中英两国政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在1985年8月24日,22只麋鹿回到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随后在1986年和1987年,我国再次引进麋鹿,麋鹿的数量从当初的77只发展到了现在的1.4万多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