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庞秀玉家里三个孩子吵吵闹闹,她缩在沙发角落。
看着50多岁的男友在厨房转来转去,心里也空落落的。
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眼角的细纹透着疲惫。
可14岁那年,她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手里捧着巴金题词的文集《希望》。
台下家长挤着抢她的书,记者的闪光灯晃得她睁不开眼,那会儿的“天才少女”何等风光。
她怎么会活成这样?
原生家庭下的童年阴影
这一切,要从她的父亲说起。
庞秀玉的父亲年轻时就有个文学梦,自己没实现,就把所有希望都压在了女儿身上。
从她记事起,家里就没有玩具和动画片,只有永远写不完的作文本和冷冰冰的戒尺。
她想出去玩一会儿,父亲就瞪着眼,吓得她赶紧缩回书桌前。
除了写文章,还要练书法,她的童年记忆里,
全是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自己强忍着的哭声。
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不敢跟丈夫顶嘴。
可父亲的严苛没让她过上普通孩子的生活,
反而意外“造”出了一个外界眼中的“天才少女”。
天才光环下的虚假繁荣
14岁那年,庞秀玉的文集《希望》出版了,书里还印着巴金的题词,
她一下子成了“全国文学十佳少年”,连央视都请她去当嘉宾。
父亲更来劲了,觉得女儿是摇钱树,带着她到处赶场。
她想回学校上课,父亲却说“读书哪有抛头露面赚钱重要”,
硬是把她从课堂拽到了名利场。
时间一长,她的学业彻底落下了,课本上的字越来越陌生,
曾经的“天才”,成了同学眼里的“理科渣”。
父亲看她理科成绩一塌糊涂,非但不着急,反而说“读书没用,继续跑活动赚钱”,
母亲终于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
这样的争吵成了家常便饭,家暴也越来越频繁,
母亲终于鼓起勇气提出离婚,带着15岁的庞秀玉离开了家。
她们挤在城郊一间10平米的小屋里,墙皮都掉了,冬天漏风。
她翻出以前的写作本,想写点东西投稿,
可脑子里空空的,那些曾经流畅的句子怎么也写不出来。
19岁轻信失足
辍学后没了学校的束缚,庞秀玉在城郊找了家小餐馆当服务员,
每天端盘子洗碗,一个月挣500块,钱攥在手里不敢花,全给母亲买药。
19岁那年,店里来吃饭的男人刘得胜注意到她,
四十多岁的人,说话带着笑,给她递烟倒水,问她怎么这么小就出来干活。
庞秀玉低着头说家里难,母亲生病要花钱。
刘得胜叹口气,说自己认识教育局的人,能帮她回学校读书,还能承担她母亲的医药费。
她信了,觉得遇到了救星。
没过几天,刘得胜说要请她和“教育局的朋友”吃饭,
饭桌上几个人轮流灌她酒,她头晕乎乎的,被刘得胜扶着进了酒店房间。
没过多久,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刘得胜笑着说“生下来,我养你们娘俩”。
她摸着肚子,以为好日子要来了,就这样未婚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21岁未婚三孩
儿子刚会叫“爸爸”,刘得胜就来得少了,有时一个月才露面一次,塞几百块钱就走。
庞秀玉没多想,只当他忙,直到肚子又大起来,这次是双胞胎。
她拿着化验单找他,却发现出租屋换了锁,电话打不通,
去他以前说的“公司”问,人家说根本没这人。
她慌了神,四处打听,才从一个老乡嘴里知道,刘得胜老家早有老婆孩子,连孙子都抱上了。
她冲到他老家隔着门喊他名字,里面传来女人的骂声,说她是“狐狸精”。
她报了警,又去法院起诉,折腾了大半年,
法院判他每月给三个孩子1200元抚养费。
可没到半年,他就跟老婆离了婚,把房子存款都给了对方,
自己成了“净身出户”的穷光蛋,抚养费彻底断了。
母亲糖尿病加重,三天两头要去医院,三个孩子嗷嗷待哺,
最大的才三岁,最小的还在襁褓里。
庞秀玉抱着孩子坐在地上哭,哭完还得爬起来想怎么活下去。
26岁征婚反成玩物
26岁那年,庞秀玉还在为生计发愁。
三个孩子一天天长大,母亲的药没断过,她白天在菜市场捡烂菜叶,
晚上到餐馆洗盘子,手指泡得发白,腰疼得直不起来,赚的钱只够填饱肚子。
她对着镜子看看自己这副模样,忽然觉得不能这么下去了,得有个“靠山”。
她咬咬牙,在报纸上登了征婚启事,没提自己的过去,
只说想找一个50岁以上的男人,能接受自己的孩子,给她们母子一个安稳的家。
没过几天,一个56岁的南方商人就联系了她。
男人穿着干净,看她带着孩子不容易,愿意帮衬。
庞秀玉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带着孩子和母亲搬去了男人的出租屋。
可日子过下来,她才发现男人压根不是真心待她好。
有天晚上男人喝酒喝多了,指着孩子说:
这些拖油瓶碍手碍脚的,送回去让别人养吧,我给你钱。
庞秀玉抱着最小的孩子,看着两个大的吓得躲到她背后瑟瑟发抖。
她一句话没说,连夜收拾了几件衣服,拉着妈妈牵着孩子,
深一脚浅一脚地从那个所谓的“家”走了出来。
悲惨的人生
日子还得过,她还是不会自己扛。
没多久又认识个比她大十多岁的男人,男人有份普通工作,能给个口饭吃,她就跟他过。
现在四十多了,孩子也大了懂事了,可她还是没自己的事做,
一天到晚洗衣做饭,看男人脸色,以前拿笔写字的手,现在就刷碗拖地。
写文章的劲头早没了,偶尔翻翻以前的《希望》,
看扉页上巴金的题词,总觉得那是别人的故事。
从依着父亲到依着男人,她一辈子都在找“靠山”。
原生家庭的伤,让她学不会自己站着,总想着抓点什么。
可抓到的不是救命稻草,是一把把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