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地产市场在逐步向止跌回稳巩固迈进,而且不仅仅是市场层面,还包括满足老百姓居住需求等方面利好消息不断,这些内容不仅是民生,也是楼市止跌回稳的保障,也是信号。
1、房地产限制政策逐步退潮,京沪在平衡中优化调整。
8月份,京沪分别对房地产限制性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一个是五环外一个是外环外,只要符合原来条件的,不再限制购买套数。作为执行最严格的城市,此举意味着全国住房限制政策整体的淡出,又往前迈出重要一步。
这是适应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的重要举措,同时你会发现,京沪分区域差异化调整,是基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差异,没有完全放松,仍留有门槛,也是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初衷。既有短期市场压力下的现实考量,也有中长期城市发展的战略布局。更多体现的是实现产业与居住功能协同,就是职住平衡。
所以,一方面巩固全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像一线城市的京沪等地又不会出现大幅上行,通过这样的方式筛选出真实的居住需求,在保障合理需求与防范问题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这是一局大棋。
2、国家全力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8月28日,国家在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文件中提到,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回应民生期盼的暖心工程,更是激活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是民生又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来说,可以通过更新完善水电路气管网、加装电梯、建设社区养老设施等,能切实改善居住环境。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这一工程可以带动建筑建材、装饰装修、家具家电等产业链复苏,催生社区服务、智慧家居等新消费场景,同时还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形成 “民生改善—消费升级—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一举多得。
另外,过去两年,各地老旧小区改造涌现出不少可复制的成功案例,但也面临不少市场阻力。在小规模小区上,“原拆原建”凭借精准性与灵活性,成为破解改造难题的重要路径。
这种模式以业主自治为核心导向,通过创新方式完成改造,比如杭州某小区通过多轮协商确定建筑密度,上海某小区由业主代表全程参与材料采购,既化解了邻里矛盾,又保障了改造质量。
国家大力支持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向外界释放明显的信号,将其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政策层面会在资金倾斜与简化审批上下功夫,鼓励业主自治参与。既能化解改造难题,又能提升居住品质,同时还可以带动房产价值,不少小区二手房价格较改造前上涨10%-20%,真正让居民在“住有所居”基础上实现“住有宜居”,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可推广的范本。
3、房地产不良实质新增已趋下降。
8月29日,中国银行高管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该行管控压力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个人贷款和境外业务这三大领域。其中,房地产业依然是重点警惕的行业,但实质新增同比已经出现下降趋势。他表示,随着房地产利好政策的落地执行,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脚步在加快。
房地产不良实质新增趋降,信号意义还是很明显的。这既能反映出行业问题缓释,市场在逐步回归理性,同时也意味着金融体系稳健性增强,有效保障城市更新资金安全,政策精准发力,将为房地产良性循环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