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残水浒》发现个怪事,说林冲被贬后徒弟们联名翻案,还提到他原是殿前龙卫指挥使从五品。可《水浒传》里林冲明明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官职到底有几大?再看呼延灼、秦明这些好汉,小说里都挂着都统制、统制之类的头衔,可《宋史》里这些官职记载可没这么简单。
查了资料才知道,宋朝禁军教头分都教头和普通教头,都教头才三十人,林冲可能属于这个级别。《宋史》记载庆历年间禁军教头有两百七十人,都教头才三十人,说明林冲地位不低。但小说里丘岳、周昂这些教头也是都教头,那林冲为啥还能借高俅的宝刀?按规矩,穿绿袍戴银带至少得六品,可殿前指挥使又是五品官,这官职到底怎么算的?
再说呼延灼的“汝宁郡都统制”。《宋史》里都统制多是种师道、韩世忠那样的高官,但北宋末期还没“郡”这么大的军职。施耐庵可能是把南宋御营都统制和地方官职混在一起编的,不然汝宁这种小地方哪配得上都统制?秦明当青州兵马统制,知府慕容彦达请他出兵得客客气气,说明秦明品级不低,可能和知府差不多。
董平是东平府兵马都监,品级比统制低,可能属于地方厢军。宋朝军队分禁军和厢军,都监带厢军,统制带禁军,所以秦明地位比董平高。慕容彦达要动秦明的兵得商量,但能指挥黄信的厢军,因为都监归地方文官管。
林冲穿绿袍配银带,按宋朝规矩至少是五品,可八十万禁军教头顶多六品,这里明显有矛盾。小说里高俅带十个节度使征梁山,林冲又是教头又是指挥使,可能是虚构了兼职。宋朝官职复杂,教头可能同时带兵,但具体品级史料没明确记载。
呼延灼自称梁山好汉里官最大的,但“都统制”在北宋实际并不存在,可能是施耐庵参考南宋官制编的。《宋史》里“都统制”多是临时职务,像韩世忠当过,但地方上设都统制不合规矩。汝宁郡可能是个虚构地名,或者把州县混称了。
秦明当统制,呼延灼是都统制,品级差一级。都统制管几个统制,统制管都监,这结构像古代军衔。但宋朝以文官管武将,知府就算比秦明低,也能通过奏报朝廷调兵。慕容彦达给秦明准备酒肉,说明对他是尊重的,可能秦明是五品,和知府平级。
林冲被高俅打压前,地位可能和丘岳、周昂差不多,都是都教头加指挥使。第一次借刀没被赶出去,说明高俅还看得起他。后来被陷害,徒弟们翻案成功,说明他在军中人缘不错,否则光凭教头身份翻案不可能。
施耐庵写官职时参考了宋朝制度,但掺杂了南宋和明朝的官职,比如“都统制”在北宋并不存在。小说里呼延灼当都统制,实际是把南宋御营都统制和地方武官混在一起,方便剧情需要。
董平上梁山前当都监,品级比秦明低,可能七品左右。都监带厢军,任务是防贼防盗,不像禁军统制那样打仗。黄信也是都监,后来被秦明打败,说明两人地位相当,但秦明归知府请示,黄信直接听从知府命令。
总结起来,林冲可能是五品,呼延灼四到五品,秦明五品,董平七品。这些职级对应现在,林冲像师长,呼延灼军长,秦明师长,董平团长。但宋朝官职复杂,小说又掺了虚构,具体品级只能推测。
水浒官职到底准不准,得看作者怎么编,但背后藏着宋朝军制的影子。要是真按史料写,梁山好汉们官没那么大,剧情也未必精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