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1:强行扒门——轿厢可能不在平层,坠井风险翻倍
电梯故障停运时,轿厢可能卡在两层之间,强行扒门会导致人跌入井道(高度差可达3米)。
![]()
电梯
一男子强行扒门查看,不慎坠落至负一层,造成腰椎骨折。正确做法:通过紧急呼叫按钮联系物业,或用手机拨打电梯内救援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救援。
错误2:跳跃“缓冲”——可能触发轿厢二次移动
有人认为“电梯下坠时跳起可减轻冲击”,但现代电梯配备限速器-安全钳,即使失控也会被机械装置锁死。跳跃反而可能因重心不稳摔倒,或误触轿厢内按钮导致系统混乱。例如,2025年上海某商场电梯急停,一女子跳跃时撞到头部,加重了惊吓损伤。正确做法:背靠轿厢壁,双腿微屈,用韧带弹性缓冲可能的冲击。
![]()
电梯
错误3:拍打轿厢/按钮——可能损坏设备或触发误动作
用力拍打轿厢壁或狂按按钮,可能导致按钮脱落、线路短路,甚至触发电梯“保护性停运”或“异常启动”。某写字楼电梯因乘客拍打导致控制面板进水,维修耗时4小时,影响整栋楼使用。正确做法:保持冷静,用语言安抚同伴,避免身体接触设备。
错误4:从天窗爬出——空间狭窄易卡住,救援难度大
部分老旧电梯轿厢顶部有天窗,但井道内布满钢梁、电缆和导轨,爬出时极易被卡住。2023年广州某小区电梯故障,一男子从天窗爬出,腿部被钢缆缠住,消防员耗时1小时才将其救出。正确提醒:天窗是维修通道,非紧急情况严禁使用,且需专业人员操作。
![]()
电梯
错误5:盲目等待超时——未及时报警延误救援
国家规定电梯内必须张贴救援电话,且紧急呼叫按钮需保持24小时畅通。若被困后未主动联系,物业可能无法及时定位故障电梯。某小区电梯因暴雨停运,乘客未报警,3小时后才被保洁发现,期间多人出现缺氧症状。正确操作:被困后立即按下紧急呼叫按钮,若无人响应,用手机拨打119或电梯内救援电话,并告知具体楼层和被困人数。
关键提醒:电梯故障≠危险,规范自救=保障安全
现代电梯设计有“三重防护”:钢丝绳承重、限速器-安全钳制动、缓冲器吸能,即使失控也能最大程度保护乘客。被困时,轿厢内是相对安全的空间,切勿因恐慌而采取错误行动。物业需每15天保养电梯,居民发现异常抖动、异响应及时报修,将故障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