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赵一曼的伟大牺牲,是中国人永远翻不过去的痛

0
分享至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夜幕初降的时候,总有一些名字,在脑海里浮现出来,越想越重。赵一曼,就是那种再怎么想也放不下的存在。明明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她的故事每隔一段时间总会被历史重新卷起来,仿佛还有一只无形的手,用尽全力、把一页曾经掩埋的伤口重新撕开,让人疼得握紧拳头。



有人总问,是什么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在风雪东北,死了没留一丝恐惧,只留下倔强和针扎心头的坚决?事实摆在那,1936年,在日本侵略者的刑讯室里,赵一曼被推上了生死边界。

竹签插入十指,电椅的电流穿身而过,皮肉烂开成一片;她的惨叫声,曾经刺穿过很多人的夜晚。可哭喊没有出现,投降的脆弱也没有出现。最后,连日军都没能逼出口供,无功而返,丧气地结束这场非人的折磨,用他们方式的‘绝望’结束了赵一曼的生命。

她,当时不过31岁,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万分柔软却也最刚烈。那个时刻,夏末的血雨腥风,成了一段怎么都甩不掉的集体记忆。



事情的经过很清楚。那是一个冰冷的年份,她被捕的时候已经承担了比多数人沉重千倍的秘密。人们看见她进监狱时,还能自己走,但出来时已是奄奄一息。她经历了几乎所有能让人崩溃的刑罚。

日军,为了制造恐惧和动摇,把赵一曼当作‘样本’——他们要让所有中国的抗日战士都明白‘反抗就是下场如此’。可最后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

赵一曼用行动诠释了一种沉默的铁石甚至天真,就是死也不松口。刑房里,很多时候只听见喘息和细小的咬牙声。那些时刻,有人说她是硬挺着,实际上,她是在用完全不同于刀枪火海的方式反抗。



临刑前,她唯一一次松开笔,写给儿子的信。信里没有眼泪也没有怨恨,只有一位母亲最大的温柔和坚定。‘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教育你。’她交待儿子‘好好读书,锻炼身体’,更重要的一句,是‘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信仿佛是脱胎于烈火里的白玉。



你细品,这不是苦难中软弱者的呢喃,是流淌着力量的绝响。谁说柔弱的女性只能寄希望于悄无声息的牺牲?赵一曼让世界见识了‘母爱’‘信仰’‘民族’三重身份的交叠,那种力量,比枪响更有余震。



老一代常常会问,新中国的每一步岂是唾手可得的?赵一曼的背景放到今天看,就是标准的人生赢家。

四川出生,家境殷实,黄埔军校毕业,原本可以留在温暖安适的南方,但她选择了越过刀山火海到最冷的北边。打个比方,这就像贞德之于法国。

贞德是法国农家少女,带兵抵抗英军,落入敌手后烈火焚身成了民族象征。时间隔着几十年,故事的核心却没变:都是‘弱者’用肉身去试探铁壁、火炉。



赵一曼的生命虽定格在31岁,却在历史长河中永远年轻。她用生命昭示:家国情怀,是危难时刻“未惜头颅”的决绝,是平常日子“甘沃热血”的坚守;是母亲对儿子“为国牺牲”的嘱托,是后代对先烈“赓续初心”的传承。这种精神,穿越烽火硝烟,历经时代变迁,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牛牛叨史 incentive-icons
牛牛叨史
如果是一滴雨,就倾尽温柔滋润大地!
537文章数 10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