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男生瞒全家为爱去中国,父母关闭免密,9年后全家以他为骄傲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疯了吗?!为了一个中国女孩放弃哈佛的学位?"父亲约翰的咆哮声震破了客厅的宁静。

"爸,你不懂——"

"我不懂?我不懂什么?我辛苦工作二十年供你读书,你却要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外国人毁掉前程?"

"她不是素未谋面,我们已经——"

"够了!从今天起,你的信用卡、银行账户,包括学费,我一分钱都不会再给你。你想去中国?自己想办法!"

二十岁的大卫·史密斯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

三天后,他消失了。



01

波士顿的秋天总是来得特别早。2015年9月的一个下午,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学楼里,大卫坐在最后一排,心不在焉地听着教授讲解算法原理。

他的注意力完全不在课堂上。

手机在桌子底下震动了一下,屏幕上弹出一条消息:"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发消息的人叫小雨,一个住在北京的中国女孩。

大卫快速回复:"想你。"

这段跨国网恋已经持续了八个月。最初,他们只是在一款网络游戏中相遇的队友,小雨的英文很好,大卫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从游戏聊到生活,从生活聊到理想,两个年轻人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心灵的共鸣。

大卫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父亲约翰是波士顿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母亲苏珊在当地一所私立学校教授文学。他们对儿子的期望很简单:完成哈佛的学业,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娶一个门当户对的美国女孩,过上稳定的中产生活。

但大卫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着不一样的人生。

"大卫,你最近怎么了?"室友麦克推了推他的肩膀,"教授叫你回答问题呢。"

大卫猛然抬头,发现全班同学都在看着他。教授皱着眉头,显然对他的走神很不满意。

"对不起,教授。"大卫红着脸站起来。

课后,麦克拉着大卫走出教室:"兄弟,你最近真的很奇怪。天天对着手机傻笑,成绩也在下降。是不是有女朋友了?"

大卫犹豫了一下,决定说实话:"是的,但她在中国。"

"中国?"麦克瞪大了眼睛,"你是说,网恋?"

"不只是网恋。"大卫的语气变得认真,"我们已经视频聊天了无数次,我了解她的一切。她叫小雨,在北京读大学,学的是国际关系专业。她聪明、善良、有趣,我们有说不完的话。"

麦克摇摇头:"大卫,清醒一点吧。网络上的东西能当真吗?你甚至没见过她本人。"

"我打算去见她。"大卫的话让麦克差点摔倒。

"什么?你要去中国?你疯了吗?"

"我很认真。我已经开始学中文了,还查了很多关于中国的资料。那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大卫的眼中闪闪发光,仿佛在描述一个梦想中的国度。

麦克无奈地叹了口气:"你的父母知道吗?"

"还没有。但我会告诉他们的。"

那天晚上,大卫回到家里。这是波士顿郊区一座典型的美式别墅,花园里种着苏珊亲手栽培的玫瑰花。餐厅里,一家三口正在享用晚餐。

"大卫,你今天看起来心情不错。"苏珊微笑着给儿子盛汤,"学校怎么样?"

"还好。"大卫咽了咽口水,决定开口,"妈,爸,我有件事要告诉你们。"

约翰放下刀叉,看着儿子:"什么事?"

"我交了个女朋友。"

苏珊眼睛一亮:"真的吗?太好了!她是哪个学校的?我们什么时候能见到她?"

"她...她不在美国。"大卫的声音有些颤抖,"她在中国。"

餐厅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约翰缓缓抬起头:"中国?你是什么意思?"

"我们是在网上认识的。她叫小雨,是个很好的女孩。我们聊了很久,我觉得她就是我要找的人。"

"网上认识的?"苏珊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大卫,你知道网络上有多少骗子吗?你怎么能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人?"

"她不是骗子!我们每天都会视频通话,我了解她的一切。"大卫急切地解释。

约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大卫,我不管你们怎么认识的,现在给我立刻断绝联系。你是哈佛的学生,前途无量,不能因为这种荒唐的网恋毁掉自己的人生。"

"爸,这不是荒唐的网恋!我爱她,她也爱我。我们已经计划要见面了。"

"见面?"约翰猛地站起来,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你想去中国见她?"

"是的。我已经存够了机票钱,打算申请休学一年。"

"休学?"苏珊尖叫起来,"大卫,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哈佛的学业是多么重要,你怎么能为了一个陌生人放弃学习?"

"她不是陌生人!"大卫也站了起来,"我已经决定了,无论你们同意与否,我都要去中国。"

约翰的脸涨得通红:"好,很好!既然你这么固执,那我也不拦你。但是,从你踏出这个家门的那一刻起,你就别想从我这里得到一分钱!"

"约翰!"苏珊想要阻止丈夫,但约翰已经冲向书房。

几分钟后,约翰拿着一摞银行卡和信用卡回到餐厅,当着大卫的面把它们全部剪掉。

"这是你的银行卡、信用卡,还有我为你准备的教育基金。从现在开始,这些都跟你没关系了。"约翰的声音冰冷得像刀子,"你想去中国?自己想办法!"

大卫看着地上的卡片碎片,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更多的是坚定。

"好。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中国。"

三天后,大卫收拾好行李,悄悄离开了家。他没有告诉父母具体的出发时间,只在书桌上留下了一张纸条:"我去追求我的幸福了。等我回来的时候,希望你们能理解我的选择。"

02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15年10月15日,下午两点。

大卫拖着行李箱走出海关大厅,眼前的一切都让他感到震撼。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不同的语言交织在一起,巨大的航站楼比他想象中更加现代化。

他拿出手机给小雨发了条消息:"我到了。"

很快,回复来了:"我在到达厅等你!举着一个写有你名字的牌子。"

大卫的心砰砰直跳。八个月的网恋即将迎来现实中的第一次见面,他既兴奋又紧张。

在人群中搜寻了几分钟,他终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小雨比视频中看起来更加娇小,穿着一件白色的毛衣,短发刚好垂到肩膀。她举着一个用中文和英文写着"大卫"的牌子,踮着脚尖在人群中寻找。

"小雨!"大卫大声喊道。

女孩转过头,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小跑过来,然后在大卫面前停下,有些害羞地低下头。

"你好,大卫。"她用有些生硬的英语说道,"欢迎来到北京。"

"你好,小雨。"大卫也用刚学会的中文回应,"很高兴见到你。"



两个人站在机场大厅里,有些不知所措。毕竟,从虚拟世界走到现实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我们先找个地方坐下来聊聊吧。"小雨建议道。

他们在机场的咖啡厅里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大卫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女孩,她确实和视频中一模一样,甚至更加美丽。但他能感受到两人之间有一层无形的隔阂,这是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你的中文说得不错。"小雨笑着说,"虽然口音有点奇怪。"

"我还在学习。"大卫有些不好意思,"你能教我吗?"

"当然。"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们聊了很多。从网络游戏到各自的生活,从美国的文化到中国的习俗。大卫发现,现实中的小雨比网络中的她更加立体,她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有一些小小的固执。

"你真的为了我放弃了哈佛的学业?"小雨突然问道。

"是的。"大卫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觉得有些东西比学位更重要。"

小雨沉默了一会儿:"但是你的父母一定很生气吧?"

大卫的表情暗淡下来:"他们切断了我所有的经济来源。现在我身上只有打工存的一点钱和奖学金。"

"那你打算在北京做什么?"

"我想先找个工作,然后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在这里待一年。"

小雨看着这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美国男孩,心中五味杂陈。她被他的勇气所打动,但也担心现实的残酷会让他失望。

"北京的生活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她轻声说道,"语言是个大问题,工作也不好找。"

"我不怕困难。"大卫握住她的手,"只要能和你在一起,什么困难我都愿意面对。"

小雨感受到他手心的温度,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但她也知道,爱情虽然美好,却不能当饭吃。

当天晚上,小雨带大卫到她在北京的住所附近找了家便宜的旅馆。这是大卫第一次住这样简陋的地方,但他并不在意。

第二天,小雨带着大卫熟悉北京的生活。他们坐地铁、逛胡同、吃路边摊。大卫对一切都感到新奇,不停地拿手机拍照。

"这些包子真好吃!"大卫一边吃着小笼包,一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夸赞。

小雨被他的样子逗笑了:"你真像个孩子。"

"在美国,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包子。"

但是,甜蜜的日子很快就被现实打破了。一周后,大卫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他必须尽快找到工作。

小雨帮他在各大求职网站上投简历,但回复的公司寥寥无几。即使有面试机会,语言障碍也成了最大的问题。

"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熟练使用中文的员工。"一家科技公司的人事经理礼貌地拒绝了他,"您的英语很好,但是在中国工作,中文是必需的。"

类似的拒绝大卫遭遇了无数次。他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在中国并没有发挥优势,因为他无法与同事进行有效的中文交流。

一个月过去了,大卫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的积蓄已经见底,连旅馆的房费都快付不起了。

"也许你应该考虑回美国。"某个夜晚,小雨看着愁眉苦脸的大卫,小心翼翼地提议道。

"不!"大卫斩钉截铁地拒绝,"我绝不会放弃。一定还有其他的办法。"

第二天,大卫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门口看到了招聘启事:招聘外教,要求英语为母语,有大学学历。

这是他在北京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培训机构的校长是个中年女性,姓王。她对大卫的哈佛背景很感兴趣。

"你真的是哈佛大学的学生?"王校长用英语问道。

"是的,不过现在休学了。"大卫老实回答。

"为什么休学?"

大卫犹豫了一下:"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

王校长点点头,似乎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年轻人有冒险精神是好事。我们这里的薪水不高,一个月八千块钱,但是包住宿。你愿意的话,可以先试试。"

八千块钱对于在美国长大的大卫来说,确实不算多。但此时的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我愿意。"

就这样,大卫开始了他在北京的英语教师生涯。



工作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教一些想要提高英语口语的中国学生。大卫发现,他的学生们都很努力,对学习英语有着强烈的渴望。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学习中文的初衷。

"老师,你为什么来中国?"一个叫小明的学生课后问他。

"因为我想了解这个国家。"大卫笑着回答,"就像你们想了解美国一样。"

"你觉得中国怎么样?"

大卫想了想:"很有挑战性,但也很有趣。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

虽然工作稳定下来了,但大卫和小雨的关系却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小雨是北京本地人,家境不错。她的父母对女儿交了个外国男朋友这件事也不太满意,特别是得知这个美国男孩为了爱情放弃了哈佛学业后。

"雨雨,你确定这个美国男孩是认真的吗?"小雨的母亲担忧地问,"他现在只是个英语老师,能给你什么样的未来?"

"妈,感情的事不能只看物质条件。"小雨为大卫辩护。

"不看物质条件?"父亲插话道,"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能维持多久?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你觉得他会对你负责吗?"

家庭的压力让小雨感到烦躁。而大卫也能感受到她的变化,两人之间的交流开始变得有些勉强。

更糟糕的是,大卫开始怀念美国的生活了。北京的冬天比他想象中更加寒冷,空气质量也让他感到不适。语言障碍依然是个大问题,除了在培训机构上课,他很难与其他中国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也许我们都需要冷静一下。"某个周末,小雨对大卫说,"我觉得我们之间的感情有些...复杂了。"

大卫心中一沉:"你是说,你想分手?"

"不是分手。"小雨摇摇头,"我只是觉得,现实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也许我们都需要时间去思考。"

那天晚上,大卫一个人走在北京的街头。霓虹灯闪烁着,但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

他拿出手机,翻到父母的电话号码,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拨出去。

03

2016年的春天,大卫在北京已经生活了半年。

他的中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基本的日常交流已经没有问题。在培训机构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王校长甚至提出要给他加薪。

但是,他和小雨的关系却变得越来越疏远。

"我觉得我们需要谈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雨主动约大卫在学校附近的咖啡厅见面。

大卫看着坐在对面的女孩,她还是那么美丽,但眼神中却多了一分陌生。

"你想说什么?"大卫问。

小雨沉默了很久,才开口:"大卫,我觉得我们之间的感情可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什么意思?"

"网络上的感情和现实中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小雨的声音很轻,"网络上,我们可以无话不谈,但在现实中,我们之间有太多的差异。语言、文化、生活习惯...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大卫感到心头一紧:"所以,你想分手?"

"我不知道。"小雨的眼中含着泪水,"我只是觉得,也许我们都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这段感情。"

"小雨,我知道现实很困难,但我们可以一起克服这些困难。"大卫急切地说,"我可以继续学习中文,我可以努力适应这里的生活。只要你愿意给我机会。"

"大卫,你是个好人。"小雨摇摇头,"但是好人不代表合适。我们之间的差异太大了,不是努力就能解决的。"

那天下午,两个人在咖啡厅里坐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他们决定暂时分开一段时间,各自冷静思考。

分开后的日子里,大卫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他开始质疑自己来中国的决定是否正确。为了一段网恋放弃哈佛的学业,与家人决裂,现在连感情也变得不确定,这一切还值得吗?

就在他最迷茫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是一个周末,大卫在北京的中关村闲逛。这里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聚集了很多科技公司。他走进一家创业咖啡厅,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思考人生。

咖啡厅里,一群年轻人正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大卫的英语能力让他很快听懂了他们的对话内容,他们在讨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在某些核心算法方面还是落后于美国。"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说道。

"关键是人才。"另一个人接口,"我们缺乏既懂技术又懂国际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大卫听得很认真。作为哈佛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他对人工智能领域很有了解。而且,他在美国的学习经历让他对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认识。

"不好意思,我能参与你们的讨论吗?"大卫走过去,用中文询问。

几个年轻人抬头看着这个外国人,有些惊讶。

"你是?"戴眼镜的年轻人问。

"我叫大卫,美国人。我在哈佛学计算机科学,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

"哈佛?"几个人眼睛都亮了,"你怎么会在北京?"

大卫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当然省略了关于爱情的部分,只说自己想要体验不同的文化。

戴眼镜的年轻人自我介绍:"我叫张伟,这是我的合伙人李强、王小明。我们正在做一个人工智能项目,想要开发一款能够进行跨语言交流的智能翻译软件。"

"跨语言交流?"大卫来了兴趣,"你们遇到了什么技术难题吗?"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几个人深入讨论了技术问题。大卫发现,这个团队有很好的创意和执行力,但在某些算法优化方面确实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他在哈佛学习过程中接触过的。

"你的想法很有启发性。"张伟兴奋地说,"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

"加入你们?"大卫有些意外。

"我们正在寻找技术合伙人。你的背景很符合我们的需求。"李强解释道,"当然,我们现在还是初创阶段,可能暂时给不了太高的薪水,但是可以给你股份。"

大卾犹豫了。他目前的英语教师工作虽然稳定,但确实缺乏挑战性。而这个创业项目,似乎更符合他的专业背景。

"我需要考虑一下。"大卫说。

"当然,这是你的微信,我们保持联系。"张伟加了大卫的微信。

那天晚上,大卫躺在床上想了很久。也许,这是一个新的机会。他不是为了爱情来到中国的吗?既然爱情变得不确定,为什么不尝试在事业上有所突破呢?

第二天,大卫给张伟发了微信:"我愿意加入你们的团队。"

辞掉英语教师的工作后,大卫正式成为了这个创业团队的技术总监。虽然这意味着收入的大幅减少,但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

创业的日子是艰苦的。他们在中关村租了一间小办公室,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大卫发挥了自己在算法优化方面的优势,帮助团队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真正融入了北京的生活。与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让他的中文水平飞速提高,他也通过他们了解了更多中国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现象。

"大卫,你真的很厉害。"某个深夜,张伟拍着大卫的肩膀说,"这个算法优化方案至少让我们的产品性能提升了30%。"

"团队合作的结果。"大卫谦虚地回答,"我只是把在美国学到的东西和你们的创意结合起来。"

"你有没有想过,这种中美技术的结合可能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李强思考着说,"我们既了解中国市场,又掌握国际先进技术,这种优势是独一无二的。"

大卫点点头。在与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来中国的意义可能远比想象中更大。他不仅仅是在追求爱情,更是在探索一种跨文化合作的可能性。

半年后,他们的产品"语言桥"正式上线。这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时翻译软件,可以支持中英文之间的高质量互译。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

"我们成功了!"看着后台不断攀升的用户数量,团队的每个人都兴奋不已。

但大卫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小雨的电话。

"大卫,我听说你创业了,而且很成功。"小雨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羡慕,"我为你感到高兴。"

"谢谢。"大卫的语气很平静,"你最近怎么样?"



"还好。我快毕业了,在准备考研究生。"小雨停顿了一下,"大卫,我想为我们之前的分开道歉。也许我当时太冲动了。"

"不用道歉。"大卫摇摇头,"我们都在成长,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路。"

"那...我们还有可能吗?"小雨小心翼翼地问。

大卫沉默了很久:"小雨,我觉得我们都变了。我们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在网络上聊天的美国男孩和中国女孩了。也许,分开对我们都是好事。"

电话挂断后,大卫感到一种释然。那段跨国网恋已经成为过去,而他在中国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2017年底,"语言桥"获得了第一轮风险投资。投资人对这个由中美团队合作开发的产品非常看好,认为它代表了跨国技术合作的新模式。

在庆祝融资成功的聚会上,张伟举起酒杯:"敬大卫!如果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语言桥'!"

"敬团队!"大卫回敬道,"是你们让我真正理解了中国。"

那一刻,大卫想起了初到北京时的迷茫和困顿,想起了与小雨感情的起起落落,想起了父母的愤怒和决绝。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做准备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更大的改变还在等着他。

9年过去了。

2024年的感恩节,史密斯一家围坐在波士顿郊区那座熟悉的餐桌前。约翰手里拿着当天的报纸,头版头条上是一张让全家都震惊的照片。

照片上,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纳斯达克的敲钟台上,身边围绕着一群西装笔挺的商界精英。

"这是...大卫吗?"苏珊颤抖着声音问道。

约翰仔细看着报纸上的标题:"中美科技合作典范,智能翻译独角兽公司'语言桥'成功上市,创始人大卫·史密斯身价超过十亿美元。"

"十亿...美元?"苏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约翰放下报纸,拿起手机,拨通了那个9年来从未响起的号码。铃声响了很久,终于有人接听。

"Hello, Dad."电话那头传来大卫成熟而冷静的声音。

约翰的喉咙有些发紧:"大卫...我看到新闻了。"

"什么新闻?"

"关于你的公司。我们都不知道你在中国做的事情竟然..."约翰的声音有些颤抖,"我们以为你只是在那里教英语。"

电话中传来一阵沉默。

"爸,你们知道我这9年都经历了什么吗?"大卫的声音很平静,但约翰能听出其中的复杂情感。

约翰看了看妻子苏珊,她的眼中满含泪水。餐桌上那份让全家震惊的报纸依然摊开着,上面详细报道了"语言桥"公司的成功历程,以及它在推动中美科技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

文章中提到,大卫·史密斯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致力于跨文化交流的社会活动家。他创立的公司不仅取得了商业成功,更重要的是在促进东西方文化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