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省教育厅的走廊里,李东海双手死死攥着那份高考试卷,脸色白得像一张薄纸。
他哆嗦着翻到最后一页,目光触到卷子末尾那三笔娟秀的字迹时,整个人如同被闪电劈中,身子晃得几乎站不稳。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手里的试卷"啪"地滑落在地,膝盖一软,整个人直挺挺瘫在了冰凉的地砖上。
这三个字,像一把重锤狠狠砸碎了他十八年来对女儿的所有认知...
01
李东海此生最引以为傲的,便是拥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儿李欣怡。
自小,欣怡便是“别人家孩子”的典范——三岁能诵唐诗,五岁掌握小学加减法,初中连跳两级,高中更是稳居年级榜首。
每当邻里遇见李东海,总会艳羡道:“老李啊,你可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养了这么个宝贝闺女!”
此时的李东海总会轻抚女儿的头,眼底满是自豪:“欣怡从小就懂事,从不让我们操心。”
身为县里的副县长,李东海见过太多家庭纷争,更深知教育对孩子的意义。
他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女儿身上:聘请顶尖家教、购置昂贵教辅,甚至为了给她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举家迁入市里最优的学区。
“爸,我一定考上北大,不辜负你和妈妈的期望。”
欣怡常把这话挂在嘴边,每一次都让李东海心头暖意涌动。
然而近来,李东海总觉得女儿有些异样。高考前一个月,一件怪事让他心生疑虑。
那晚他路过女儿房门,听见屋内传来压抑的啜泣声。推开门,只见欣怡趴在桌上,肩膀微微颤抖。
“欣怡,怎么了?是学习压力太大吗?”
女儿慌忙抬头,用纸巾拭去眼泪,强挤出笑容:“没事,爸,就是眼睛累了。”
此后数日,类似的情形反复出现。
一次深夜,李东海起夜时发现女儿房间灯火通明,走近才看见欣怡独坐窗边,望着夜空发呆,眼神空洞得令人心疼。
“这么晚怎么还不睡?”女儿如受惊吓般急忙回到书桌前:“我在最后复习一遍,马上就睡。”
尽管疑惑渐生,但李东海只当是高考在即,女儿难免紧张。
真正让他警觉的,是高考前夕女儿的一句话。
彼时欣怡的成绩早已稳定在清北录取线,班主任王老师也多次笃定:“欣怡考北大,十拿九稳。”
可当一家人看电视时,李东海随口问及“明天高考,紧张吗”,女儿沉默良久,突然抛出一句令人错愕的话:“爸,如果我考砸了,你会不会不要我了?”
这话让李东海与妻子刘梅瞬间怔住。
刘梅连忙笑道:“傻孩子,以你的成绩怎么会考砸?”
“我是说如果,”欣怡的声音细若蚊蝇,“如果我真的考砸了,你们会不会觉得我很没用?”
李东海拍着女儿的肩膀郑重道:“欣怡,你是我们的女儿,无论如何我们都爱你。”
可女儿的神情却愈发沉重:“是吗?真的无论怎样都可以吗?”
那一刻,李东海心中涌起强烈的不安,但他仍坚定点头:“当然。”.
02
高考放榜那晚,李东海接到了欣怡哽咽的来电。
“爸,我……我就差一分。”电话那头,女儿的声音浸着绝望的哭腔。
李东海怔了好几秒才回过神:“差什么一分?”
“北大录取线685,我考了684。就差这一分,爸,我对不起你们……”
挂掉电话,李东海心头首先涌起的不是失落,而是震惊。
他猛然想起女儿考前那些反常的举动——深夜的啜泣、空洞的眼神、还有那些令人费解的提问。
难道她早已预见了什么?还是说……不,不可能。
他甩了甩头,试图驱散那个可怕的猜想。
就差一分!这一分,不仅击碎了女儿十几年的苦读,更动摇了他作为父亲的骄傲。
但真正让他惶恐的是,当他想安慰女儿时,欣怡的手机已经关机了。
他连夜驱车赶到学校宿舍,却被室友告知:“欣怡下午就走了,说想一个人静静,没说去哪儿。”
李东海的心瞬间悬到了嗓子眼。
女儿会去哪里?会不会做傻事?
他彻夜未眠,直到次日清晨,欣怡才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
她双眼红肿,面色憔悴,见到父母时却扯出一个异样的笑容:“爸,妈,让你们担心了。”
刘梅一把抱住女儿:“你去哪儿了?快吓死我们了!”
“去海边待了一夜。”欣怡的声音异常平静,“想了很多事。”
“想什么呢?”李东海试探着问。
欣怡看向父亲,眼底掠过复杂的光:“我想明白了一些事。爸,你说过不管怎样都会爱我,对吗?”
“当然。”
“那就好。”她点点头,“既然没考上北大,我复读一年吧。”
这个决定看似合情合理,李东海却总觉得不对劲。
女儿太镇定了,镇定得不像刚经历重大打击的人——那份超乎寻常的平静之下,仿佛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隐秘。
03
翌日拂晓,李东海便马不停蹄地着手打听高考试卷复查的事宜。
他内心始终无法接受女儿的成绩——以欣怡的实力,莫说684分,即便是690分也不在话下,其中定然存在蹊跷。
身为副县长,他在教育系统多少有些人脉,很快便联系上了省教育厅的老同学李主任。
电话中,李主任语气颇为犯难:“东海,你这请求可让我作了难。按规定,高考试卷是不允许私人查阅的。”
“老李,我知晓这有违规矩,但欣怡这孩子打小就出色,断不可能只考出这般分数。我猜想会不会是有人故意压分,或是阅卷环节出了严重差错。”
李东海的话语中满是恳切。
这番话让李主任沉默了许久:“东海,你这话是何意?是在质疑我们的阅卷制度吗?”
“绝非此意!绝非此意!”李东海赶忙辩解,
“我只是觉得这结果太过意外,或许是扫描环节出了问题,又或许是计分系统存在漏洞……”
片刻的沉默后,李主任压低声音道:“东海,我听闻你家女儿近来在学校的表现有些……反常?有人反映,她在最后几次模拟考时情绪状态很不稳定,甚至有一次考试中途退场了……”
“什么?”李东海大惊失色,“这怎么可能!欣怡从未跟我提过这些事!”
“或许她是不想让你们忧心吧。”李主任叹了口气,“孩子压力过大,难免会有反常之举。”
挂断电话,李东海立刻拨通了班主任王老师的电话:“王老师,欣怡最近在学校表现如何?可有什么异常?”
电话那头沉默了良久,王老师才缓缓开口:
“李县长,欣怡是个好孩子,但近来确实有些不对劲。她数次在课堂上走神,喊她名字都毫无反应;有一次我看见她将练习册撕得粉碎,然后一点点扔进垃圾桶……”
李东海只觉一阵眩晕,女儿在学校的这些举动他竟毫不知情。
王老师接着说道:“还有件更为诡异的事——最后一次模拟考,欣怡考到一半突然起身离场。我追出去询问,她称胸闷想透气,但离开时脸上竟带着笑意……”
“笑意?”
“没错,那笑容甚是古怪,仿佛是突然卸下了某种重担。”
这些信息让李东海彻底陷入了困惑。
他开始怀疑,女儿高考失利或许另有隐情。
但无论如何,他都要亲眼查看那份试卷,弄清楚女儿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几经周折,李主任最终松口:“东海,我顶着风险给你这个机会,但你要清楚,无论看到什么,都不可在此议论,更不能对外宣扬。”
“我明白,老李,这份人情我铭记于心!”
挂掉电话,李东海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同时也隐隐有种预感:
此次查卷,或许会让他发现一些始料未及的真相。
04
前往省教育厅的前夜,李东海彻夜无眠。
他躺在床上,脑海中反复回放着女儿近期的反常举动——那些曾被他忽略的细节,此刻都变得疑点重重。
为何女儿考前会问出那样的话?为何模拟考中途离场?高考后又为何独自在海边枯坐整夜?
而最让他困惑的是,女儿为何对父母隐瞒了这么多事?
凌晨三点,李东海再也无法安躺,起身走进女儿的房间。
屋内依旧整洁如初:书桌上堆叠着各类教辅资料,墙上贴着励志标语与密密麻麻的学习计划表。
当他拉开书桌抽屉时,一件东西让他瞬间怔住——抽屉深处藏着一本陈旧的日记本。
犹豫片刻,他还是翻开了扉页。
日记内容让他愈发惊疑:"今日又是机械重复的一天。刷题、背书、考试、排名,我像一台没有感情的答题机器。"
"爸妈总说一切为我好,但他们可曾想过,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有时会想,如果不是李东海的女儿,我会不会活得更轻松?"
而最后一篇日记的内容,更是让他心脏骤停——
那篇写于高考前一周的文字赫然写道:"我想我已下定决心。这或许是我唯一能为自己做选择的机会,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尝试一次。"
"为自己做决定"究竟何意?
她想尝试什么?难道女儿的高考失利并非偶然?
次日下午,李东海提前一小时抵达省教育厅。
尽管西装革履、发型整齐,他的内心却如惊涛翻涌。
他既期盼在试卷中找到阅卷疏漏,为女儿洗刷"冤屈",又恐惧即将揭开的真相,是自己无法承受的答案。
05
李主任亲自出面接待了他,随后领着他走进一间防护严密的档案室。
"东海,我最多只能给你半个小时。看完之后,无论发现什么问题,都绝对不能在这里讨论,清楚吗?"
李东海神情严肃地点头回应:"清楚,我只是想核实一下阅卷是否存在差错。"
档案管理员从保险柜中取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欣怡所有的高考试卷。
李东海深吸一口气,开始逐份仔细查阅。
数学试卷上每道题的计算过程都完整清晰,但他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
几道明显能答对的简单题目,欣怡的答案却都是错的。
这些错误十分突兀,不像是计算失误,更像是刻意为之。
英语试卷中选择题几乎全对,但完形填空有几个空的填写明显偏离正确答案。
他对照标准答案仔细核对,发现那几个错误答案都很蹊跷——比如有个空正确答案是"happy",欣怡却填了"sad"。
理综试卷里,物理、化学、生物的大部分答案都规范标准,但几道题的答案却令人费解。
有一道力学计算题,欣怡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都正确,最后一步却得出一个完全不合逻辑的答案。
李东海越看越心惊,这些错误太过诡异,仿佛是故意把正确答案改成错误的。
最后他翻开了语文试卷,当看到作文部分时,心中的疑惑达到了极点。
欣怡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字迹工整,语言流畅,论述逻辑清晰。
按常理,这样的作文至少应得48分以上,但阅卷老师只给了42分。
更关键的是,老师在作文多处画了红线,批注着"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套路化严重"。
李东海感到一阵愤怒,觉得这位阅卷老师完全是在随意扣分。
然而当他准备继续查看时,一个更震惊的发现让他如坠冰窟——在作文纸边缘,有几行用铅笔写的细小字迹,几乎紧贴着纸边,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察觉。
在作文正文的最后,除了欣怡的原稿内容,还有一段用铅笔写的小字,藏在页面边角处。
李东海凑近细看,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那行字写着:"反正写什么都无所谓,老师们都喜欢看这种假大空的内容。我真正的理想他们不会理解,也不敢写出来。这种作文就是浪费时间,但为了分数只能这么写。"
他的手开始颤抖——女儿竟然在高考作文里写下了这样的话!这也解释了阅卷老师为何批注"言不由衷"。
但更让他震惊的是,在这段话下方,还有三个更小的字,几乎嵌在纸边缝隙里。
他屏住呼吸仔细辨认,看清那三个字的瞬间,整个人如遭电击,双腿一软几乎瘫倒在地,“怎么...怎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