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
长江学者,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兼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在2025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上,陶澍以《实施大气PM2.5地方标准的健康效益》为题作主旨报告。报告基于自2007年以来连续更新的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清单与健康效益模拟,系统评估了空气污染控制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地方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报告强调,在具备经济实力和治理能力的地区,有条件率先实施严于国家现行标准的地方标准。报告建议浙江等经济强省先行探索更严标准,推动全国标准升级,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公众健康水平提升的双重目标。
“如果我们能够实行更严格的PM2.5标准,就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这是我们的大体思路。”
要点
1.全国PM2.5浓度持续下降,高强度政策投入是关键驱动力。“全国PM2.5平均浓度从2014年的61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不到30微克/立方米,降幅近50%。同期投入从2013年起持续增加,2025年较2013年增长6倍。”陶澍指出,这一“浓度腰斩”与“投入激增”之间的强相关性,验证了政策投入与污染下降之间的因果关系。
2.地方标准可显著提升健康效益,投入与收益高度相关。他指出,若实施更严格的地方标准,预计每年可减少50万人因PM2.5导致的死亡。投入与健康收益大体相当,保守估算可挽救25%-40%因PM2.5导致的过早死亡。这一结论表明,“标准严格度”与“健康收益”直接关联,投入增加所带来的健康效益远超成本。
3.未来需推行分区治理,浙江等经济强省可率先探索更严格标准。陶澍强调,全国污染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实力相关,建议将6级分区与地方经济能力结合。浙江财政实力强,可作为先行试点,推动更严格标准落地。他进一步指出,浙江作为经济强省,具备先行实施更严格标准的条件,其经验可为全国推广提供参考。
来源:绿碳大会专班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何百岳
二审:方佳佳
三审:王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