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降温12℃!村里王婶的毛线筐又要“开工”了。
今早遛弯碰着她,竹筐里堆着半新的红毛线。
“李嫂,帮我瞅瞅这兔子耳朵咋钩?”她举着只半成品拖鞋,针脚密得像麦穗。
这月第七个人劝她去镇上打零工。“55岁不算老,去超市理货一个月挣两千。
”邻居张姐总这么说。
王婶笑:“我这筐里的活计,比超市理货金贵。
”她退休工资1500,老伴走时留了30万。“够花?
”有人撇嘴。早饭黄瓜配馒头,午饭青菜鸡蛋汤,晚饭热剩饭熬粥。
一天伙食费顶破天十块,一个月三百足够。
衣服是十年前的的确良,洗得发白却干净。
羽绒服过年才穿,布鞋集市二十块,轻便养脚。水电费更省——白天遛弯不开灯,电视一周看两回。冬天靠楼上地暖,夏天吹风扇,电费月均三十块。
“600块过一月,剩下的钱存着,踏实。
”她拍了拍蓝布包。包里锁着老伴摆摊攒的30万,茧子磨了一层又一层。“这钱不是钱,是他陪着呢。
”王婶摩挲存折,眼睛有点湿。她不爱广场舞,就爱钩毛线。阳台堆着红绿蓝毛线,都是集市捡漏囤的。
早上遛弯回来,泡杯花茶,往窗台上一坐。钩个钥匙扣小兔子,织个儿媳妇的钱包,编双儿子的拖鞋。前儿给小孙女钩了件粉外套,视频里娃穿着直蹦跶。
“比吃蜜还甜。”王婶眯着眼笑。邻居说:“这手艺摆摊能挣钱!
”她摇头:“图个乐呵,成了营生就没趣了。”有人操心她老了咋办。“能动弹自己过,病了请保姆,亲戚来帮忙给工钱。
”“治不好的病?就在家钩毛线,看老照片,不折腾。
”儿子儿媳常来,带水果点心,说“妈搬过来住”。
王婶摆手:“自个住自在,你们忙你们的。”昨儿张姐又劝,她指了指晾着的毛线拖鞋:“你看我这脚沾地没?”张姐骂她“傻”,她心里明镜似的——日子是过给自己的。
省气象台说,下周三起昼夜温差超15℃。
王婶翻出去年的毛线,打算给孙女钩顶厚帽子。
“‘一场秋雨一场寒’,娃娃的耳朵可冻不得。”她边理线边念叨。
有人说她“死脑筋”,放着钱不挣。可谁又能说清,这筐里的温暖值多少?日子不是比出来的,是暖出来的。
想知道更多农村老人的“自足经”?点关注不迷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