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莫尼诺空军博物馆里的那个“飞机坟场”。它因无人机航拍的热门照片而广为人知,照片中能看到长满树木的雅克-28飞机,以及那架长着巨大机翼的米亚西舍夫 M-17“平流层”。
有些人甚至知道,从2019年起,这个“坟场”已经不再以原来的样子存在,其中一架飞机甚至被移入了主展区。
同样众所周知的是,莫尼诺中央空军博物馆是欧洲最大的航空博物馆。
而亚洲最大的航空博物馆就是 中国航空博物馆。
在俄国作者眼里,莫尼诺和小汤山的博物馆简直就像同父异母的兄弟,甚至相似得有点过头——在这里的博物馆里同样也有一个“飞机坟场”,本质上就是受损展品的堆放场。而且,这里的规模比莫尼诺的大得多。就连在破败的程度上,也展现出了“大场面”。
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个场地上都聚集了哪些飞机。
这个场地上“最边缘的居民”,是一架英国客机 霍克·西德利 HS-121 三叉戟 2 型。
机身内部,自然是一片彻底的废墟。
这架飞机曾经陈列在“21世纪饭店”前,后来不再需要时,被拆解并运往博物馆。
在“三叉戟”的左边,堆放着一些油箱和导弹。
再往后,是一架涂装成美军配色的 里-2(Li-2) 机身。机身上能拆的东西几乎都被拆走了,看样子它也充当过“供体”。
顺便一提,在莫尼诺博物馆的边缘地带,曾经也停放过一架没有机翼中段的里-2(Li-2),直到1992年被烧毁。
再往前,可以看到一架 安-24Б(出厂编号 67302201,1965年生产),后来被改装成某种特种用途飞机。
驾驶舱里——依然是预料之中的一片破败。好在方向盘还留在原处。
在安-24的后面,在博物馆场地最角落里,横七竖八地堆着几段机身。
那是三架旧苏联攻击机 伊尔-10М。
再往前散落着一些 南昌 CJ-6 教练机 —— 也就是 雅克-18У 的仿制型号。
这也是一架 南昌 CJ-6,但不知为何被“伪装”成了一架 共和 F-84“雷电喷气机”。
在它们前面,停着一架几乎完整的 李-2。
本该把它放进主展区,但那里已经有四架里-2(Li-2)了。
在里-2(Li-2)后面,可以看到一架装在巨大浮筒上的奇特飞机。
这是 哈尔滨 Y-5,即苏联 安-2 的仿制机,这架飞机开启了一条由五架同类型飞机组成的“机巷”。
它们的状态都极其糟糕,机翼上的蒙布已经彻底腐烂。
但第一架却是独特的。装备了浮筒、供海军使用的 Y-5 总共只生产了 11 架。
2003 年时,它的状态还相当体面,并且位于主展区。
接着是空军的 4 架常规运输/空投型 Y-5。
四分之一个世纪前,它们中有些还相当“精神”。如今一切都消逝了?
在“机巷”尽头,摆放着一架没有尾翼、机鼻折断的 沈阳 J-8I 战斗机。
顺便一提,在莫尼诺的“飞机坟场”里也有一架状态相似的飞机 —— 米格-23ML,它的机身曾被坍塌机库的横梁砸中。
再往前是一架状态稍好一些的 伊尔-10М,比“坟场”里的另外三架攻击机保存得更完整。不过它唯一幸存的螺旋桨桨叶是木制的,并非原装。
这是它在 2003 年时的样子。
接着有三架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直接趴在地上。
第一架是 米格-15UTI。
旁边是仿制米格-17 的教练机型 —— 沈阳 J-5。
然后又是一架 米格-15UTI。
接着整齐排列着 六架南昌 CJ-5 教练机。
它们的状态同样惨不忍睹,机体蒙布已经完全消失。
这些飞机原本属于主展区,甚至还配有信息铭牌。
如今,它们被丢弃在博物馆最偏远的角落,几乎要沉没在沼泽之中。
最后,在这片“飞机坟场”的最边缘,停放着 五架南昌 Q-5 强击机,它们是相对较新的“居民”。
目前,它们的状态还相当不错,但至于未来会怎样,还不得而知。
(感谢关注本频道编译的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